摘要:文章以贵州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案例,分析了文化产业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等方面的区域经济效应,从产业重点、产业主体、产品供给等多方面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经济效应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的文化产业概念及分类,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005年,贵州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文化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文艺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9大类77个细目的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体系。在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中,2004年,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行业为主的“核心层”、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组成的“相关层”的经营收入之比分别为36%、13%、51%,从业人员之比分别为52%、22%、26%,文化产业核心层举足轻重,外围层发展迅速,相关层初具规模。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在贵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正在逐步显现出其区域经济效应。
一、拉动GDP增长
2000年以来,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24.79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0亿元,增加了21%,高于全省GDP同期年均增长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1.48%上升到2005年的1.52%,增加了0.0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7%,拉动GDP增长0.2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增强。
二、改善发展环境
贵州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差距,包括观念落后,体制滞后,信息不灵,知识陈旧,管理经营不善等等。文化对贵州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一是通过对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展示,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增强了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坚定性,看到贵州发展文化产业的希望,增强经济发展的信心。二是创新发展观念,进一步克服重经济,轻文化,或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的倾向,树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意识,共同促进发展。三是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劳动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资源。四是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改革、组建、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主体,确立了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和产业的竞争力。五是多渠道拉动投资,文化领域的资源配置逐步由计划转为市场,原来靠上级政府划拨资源搞文化项目的传统方式被改变,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欠发达地区文化事业投资的不足。
三、促进欠发达区域资源的开发
贵州不仅有矿产、能源、生物、旅游等资源优势,还有文化资源优势,是“民族之都”、“文化千岛”。贵州文化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为凝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地貌文化资源,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长期积累的当代现实文化资源,并具有鲜明的贵州特色。通过将文化特色强、市场潜力大的文化资源优势与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资源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品牌,初步形成了以贵阳市为中心的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产业带,促进了区域性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
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对有形资源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增长方式粗放,单位能源资源的贡献率仍然较低等结构性矛盾。二是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文化与电子产业、信息产业的融合,商业、旅游、文化产业复合、功能叠加,以及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创造出经济效益倍增放大的“边际效应”,提升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质量。三是提升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对物质产业的整合效应,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产品价值和经济质量。
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贵州以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喀斯特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为发展重点,充分挖掘开发和提炼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使之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文化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使贵州文化旅游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贵州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序,从2003、2004、2005连续三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6年的21位,2006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87.05亿元,比2000年增长89.02%,旅游业驶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科技、交通、餐饮等许多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
六、扩大就业
文化产业产生的就业机会有两种:一是直接就业机会,它是由文化消费直接产生的,包括各种文化单位中的就业人数;另一种是间接的就业机会,它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其他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如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制造业及交通业等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仅从直接就业机会来看,贵州省2004年文化产业法人机构从业人员为7.06万人(不含个体户数),除去“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的从业人数后,文化服务业的直接从业人员为6.12万人,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省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57%,文化产业为社会就业提供了部分岗位。
七、促进消费结构调整
文化产业发展是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相对于物质产品而言,文化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将高企;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文化产品需求的弹性将急剧升高。2006年,贵州省人均生产总值只有736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67美元。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是514.42元,比2005年的428.5元增长了20%。从未来来看,随着贵州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文化消费将逐渐从社会消费的边缘逐渐向社会消费的中心转移。
八、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发展
在边远贫困地区,贵州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推进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在发展城郊性的农村观光度假系列产品,依托大型旅游景区发展乡村观光与体验系列产品,发展文化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的乡村深度体验性产品等方面重点突破,逐步形成了兰花模式、铁西模式等,涌现出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典型。贵州乡村旅游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的联系点和向全国推出的示范点。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了贵州边远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作为欠发达地区,贵州不应该只看到自己与先发地区相比存在的劣势,更应该看到许多潜在的后发优势。贵州省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在善于利用后发优势的同时,尽力规避后发劣势,要在产业重点、产品供给、产业结构、产业链条、产业布局、发展要素和发展体制等多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一是实施特色产业突进战略,以文化旅游业突破口和重要载体,加快发展演艺业,组建影视广播集团,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业,实现产业重点突破。二是实施品牌带动和发展创新战略,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节庆资源、民族民间工艺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三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外围层”、“相关层”等产业和市场属性明显的行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和壮大报业、出版、演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品生产等一批主业突出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促进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四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文化资源整合程度,扩宽产业转化途径,大力开发适应各类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提高市场化程度,扩展发展潜能。五是优化布局,实施以贵阳为中心,其他市、州、地各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区、重大历史及自然文化遗址为支撑的区域文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六是激活观念、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人才、文化市场等要素潜力,促进产业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七是创新宏观管理、微观经营、市场管理等体制,激发发展活力。贵州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能少走弯路,以较少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成就。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Z].2005.
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R].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委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