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种懒惰都动人

2008-12-29 00:00:00新鲜木头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8年5期


  在都市人为缓解工作压力而鼓吹“慢生活”、“懒时尚”的种种好处时,校园里的男生女生一点也不甘于人后。只是他们懒得毫无创意,没有新鲜滋味。根据某地对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分别占21%和76%,能够做些简单家务的中学生只占26%。上海一项对15000名中小学生调查表明:51%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书包,71%的学生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13%的孩子偶尔做些家务。数据实在是很枯燥,枯燥得令人哭笑不得、触目惊心。所以,这个“劳动节”,我们不张红榜,我们揭发“懒人”!
  
  越大越习惯
  
  懒人档案:文佳琪,初三女生
  懒惰指数:★★★★☆
  [速写]
  小时候,佳琪爸爸说他自己是海龙王,佳琪是公主,他每周都要回海里去,问佳琪想要什么。佳琪就说那你给我带颗夜明珠回来吧。他说,好,下个星期就给你带。结果都N年了,佳琪也没有得到那所谓的夜明珠,不过却捡了个“公主”当。
  既然是公主,零花钱肯定是不缺的。每次爸爸给佳琪钱,意见最大的就是外婆。她会很不高兴地说,才多大的孩子,身上不多带点钱就会冻着还是怎么?爸爸只憨憨地笑,不反驳,也不认错。好像是为了弥补没能给佳琪带回夜明珠,爸爸妈妈都把佳琪宠得够厉害。
  当公主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用干活,除非是落难公主。佳琪现在上初三了,叠被子、收拾房间,甚至整理书包,大事小事都是妈妈承包。每天放学回家,佳琪要做的事就是吃饭、洗澡、写作业、睡觉。换下的衣服扔洗衣机就可以了,洗衣机工作完了妈妈接班。
  有个周末,佳琪闹着要学做番茄炒蛋。第一次打鸡蛋,紧张得双目紧闭,生怕里头迸出只小鸡啄走了眼珠子似的。犹豫了好几回,终于使着蛮劲敲下,蛋壳四分五裂,蛋清蛋黄则落了一地。佳琪居然吓得大叫起来:妈呀,这只鸡蛋怎么是活的?!
  佳琪说打鸡蛋这件事时很认真,可在旁人看来,怎么都像个技术含量有点低的劣质笑话。她一点也不否认自己从来就没干过家务。“力所能及”这四个字,在她眼里,是一个不常见更不常用的生僻词。懒惰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因为爸妈宠着,越大越习惯!
  
  [对话]
  ●父母对你的懒惰提出过抗议吗?
  ○这个问题提得好奇怪。本来就是他们什么都不让人做的,还抗议,这不打自己脸吗?
  ●难道他们就从来没有说过你?
  ○哦,想起来了,有次我妈说我的房间再不收拾收拾她进来都找不着我人了。
  ●你觉得过分懒惰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蒋方舟说过,她的梦想就是有个人对她说,“你坐着别动,我去给你弄吃的。”
  ●答非所问啦……
  ○你脑子转弯真慢。意思是说那也是我最大的梦想啊!
  
  [旁白]
  居然有人真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作人生梦想?卢梭摇了摇头,恨铁不成钢地说:“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探究]
  千万不要随便用“抱大的一代”去指责那些在父母营造的安乐窝里悠然自得的中学生,没准他们就会反戈一击,问你上辈人或者上上辈人是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跑步、挑担子?但又不得不提的是,现在很多家长对本应由孩子自理的许多事情采取“包办承揽”,简直比曾经被放肆批判的“包办婚姻”遗毒更深。如今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过度溺爱,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利”,造成孩子劳动意识的弱化,以及自理能力的大打折扣。
  
  连眨眼都嫌累
  
  懒人档案:郭智强,初二男生
  懒惰指数:★★★★★
  
  [速写]
  郭智强喜欢别人大声叫他老郭,或者叫“二锅头”也可以,反正别小郭来小郭去的,那样的称谓会让他很不爽。他自己给出的解释是:年纪不大,但块头大啊!老郭确实是大块头,一米七多的身高,超过一百六的体重,跟班里的小女生站一起,他就是庞然大物。
  老郭的懒是出了名的,同时也让父亲恨得牙痒痒。周末在家,强迫他拖拖地,他一万个不情愿。至于具体情形,如果你在街上看过老人用那种超大型毛笔写“地书”,大概就可以想象出老郭拖地的样子了。父亲忍不住骂,说他投错了胎,不应该做人,应该去做菩萨。
  “连眨眼都嫌累”的老郭也会把懒惰的习性带到学校里。每次轮到他做值日,擦黑板、打扫教室这些事,他从来不自己动手。早在开学时,他就把这项“婆婆妈妈”的工作承包给了另外一个小男生。至于支付的报酬是钱还是物,他打死也不肯透露。谁知道是不是威逼利诱呢?
  学校经常搞大扫除。老郭班管礼堂卫生,女生扫地,男生擦玻璃。抹布之类的工具他是从来不会带的,每次都是随手撕页纸过去,老师站在跟前才装模作样地动动,老师一走便马上停下来,领导似的瞧瞧看看,拍拍那些累得满头大汗的男生的肩膀说,同志们辛苦了!
  每年学校都会评选一批劳动积极分子。这种奖,老郭自然是分不得一杯羹的。但每次颁奖大会他也都没闲着,甚至还挺兴奋。他会嬉皮笑脸地问班上得了奖的同学:你农村来的吧?你完全没必要跟他说什么义务劳动。他觉得义务劳动跟万元户一样,是个“古老的词汇”。
  
  [对话]
  ●你父亲说你应该做菩萨?
  ○他是这么说过。可问题是,家里要供这么大个菩萨,修个龛也花钱吧!
  ●你平常真不会帮父母干一点家务活?
  ○也不是,但要看天气预报。
  ●什么意思?
  ○唉,现在像你这样老土的人还真多。我的意思就是说要看心情。
  ●在你看来,勤劳好还是懒惰好?
  ○这不是明知故问么?不过我一直很想搞清楚懒惰与勤劳哪个更能促进社会进步!
  
  [旁白]
  果真是世道变得太快,“懒惰与勤劳哪个更能促进社会进步”也拿来讨论?高尔基差点气得吐血。他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探究]
  不以自己的懒惰为耻,还将热爱劳动者视为异类,这样的现象,在学生当中的确存在。也许有人会说,懒有什么不好,现在不是流行什么懒人主义、新懒人主义吗?拜托,根本是两码事好不好。意大利还举行过一次“懒人大会”呢,口号很离奇:什么都不做,闲呆!有1500多名懒汉参加。可人家那不是真倡导懒惰,而是在创新减压方式而已。真正懒惰的人千万别说自己也是在减压,整天啥都不想干不愿干,那叫“排空”。
  
  拿学习当借口
  
  懒人档案:许昕,高一女生
  懒惰指数:★★★☆
  
  [速写]
  许昕是个好姑娘。这是她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许昕从小就是个乖顺而又有点可爱的女孩,很讨人喜欢。说到“劳动光荣”,她最容易想到的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下雪天老师带着他们去给烈士墓扫雪。老师还特别强调,扫雪的时候不能说话,要静悄悄地干。而且,只有比较乖的小孩才可以得到机会。这是个神圣的任务。
  上初中之前,许昕对劳动也还算有热情,比如老妈晾衣服的时候帮忙递衣架,或者当老爸准备清洗油烟机时小跑着到抽屉里找起子。不过现在再说起这些,许昕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就像大家本来是在聊绿豆,她却掏出几粒芝麻来,说你看我也有,你看我也有!
  现在的许昕,对只芝麻大并且更多是在于好玩的事情是不会再做了,但那些绿豆般抑或比绿豆大的事,又真的没时间去做。从初中开始,她就变得比谁都忙,如今上了高中就更紧张了。她不忙别的,整天就顾着忙学习。有次吃过晚饭,老爸老妈因为急着出去有事,让她把碗洗一下,结是她连桌子都不肯收拾,任它一片狼藉。
  都说家长吩咐孩子干点活儿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到了许昕这儿,就反了过来。晚上在家,经常就能听见她在书房里大呼小叫:妈,你帮我把那双皮鞋刷一下,我明天穿;妈,你哪天有空了给我整理整理书柜吧,刚才找点资料都被我翻得不成样了……
  好姑娘许昕走到了一个极端——反感劳动,碰上学校组织的大扫除或者别的公益劳动,总是找借口请假,能躲就躲。放暑假了,跟爸妈去趟乡下奶奶家,也会背上书包,这样老爸让她帮奶奶干活的时候她就有话可说了。学习忙,终究成了不爱劳动的借口。
  
  [对话]
  ●你现在很讨厌干活?
  ○有点儿。你也知道,学习真很紧。再说做些那种零零碎碎的事情又有多大意义呢?
  ●没学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晕呢!我奶奶扫了一辈子屋,也没去扫天下啊!还不如我,我至少扫过操场。
  ●你觉得自己是真懒还是太在乎学习?
  ○应该是因果关系。
  ●因为太在乎学习,所以变懒了?
  ○不对不对,我有点讨厌别人说我懒。学习不也是劳动吗?我整天都在从事脑力劳动。
  [旁白]
  听到许昕口口声声说自己其实不懒,因为整天都在学习,整天都在从事脑力劳动,马克思终于忍不住厉声反驳:“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探究]
  日益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压力,对中学生而言,是个沉重的“十字架”,所以他们过分地追求成绩,觉得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不少家长和老师亦如此附和。在家长看来,成绩好就是“有出息”;而在老师眼里,学生能考高分,当然就意味着好的教学质量。另外,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诸如“读不好书就回家挑大粪”之类的话,依然被拿来作为鞭策手段。科技时代,脑力劳动价值的提升,给很多人提供了看扁体力劳动的门缝。真希望门缝多夹夹这些人的脑袋。
  
  ●本刊视点●
  现在,很多中学生劳动观念比较薄弱、劳动态度出现偏差,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他们思维活跃,也有理想有抱负,却往往缺乏意志和毅力,怕苦、怕脏、怕累。劳动养成教育成为摆在社会、学校与家庭面前的巨大而严峻的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生存”。所谓生存,当然不只是技能上的问题。就算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科技工作,也不能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的本质,不是具体的某件事情,也不是单纯的某项本领,而应该是一种精神体现。
  德国法律规定:凡6~10岁的要洗碗、收拾房间,购买货物;14~16岁的要擦汽车和在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最近有人呼吁,中国也应该尽快出台《中学生劳动法》。果真有这么一天的话,希望到时是鼓掌的人多,跌眼镜的人少。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