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大国,技术领先,做精品企业——
记者: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是一个有历史传统、有业务特点的国际承包商,听说你们正在实施从承包商向投资开发商的战略转型。为什么?
陆国俊:中水电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从事经济援助工程。国家水电部从50年代开始在第三世界国家搞援助,公司的前身就是归口管理和经营国家水电行业的对外援建项目。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才开始从事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业务。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在改革开放以前,就是进出口贸易和经援工程,改革开放以后,改为进出口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在原有的国际化经营基础上,中国企业近几年才真正开始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是开始实行资本输出。
中水电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之一,我们的专业特点是“水电”。水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与火电、核电共同构成世界上的三大能源。
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我记得,刚上大学学水电工程时,老师第一节课就跟我们讲:“不尽长江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电资源一是储量丰富,二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说,水电未来发展前景应该是很好的。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源贫乏,只有水电资源。
当然,水电开发涉及环保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曾大力开发水电资源,而现在提出了生态保护问题。而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它面临的首先是一个生存权问题。特别是一个没有其他资源,只有水电资源的国家,如果不开发水电资源,国民经济怎样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永远这么贫穷下去!
事实上,开发水电资源是否会影响环保,目前尚无定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发水电资源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能够改善这个地区的气候环境。例如,有的地方缺水严重,一个水库建成之后,周边地区的雨量就会更加充沛。所以,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搞水电开发怎么同环保结合起来的问题,现在各国,特别是中国在不断地研究、改善。所以,我们认为,水电很有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国际化经营的水电企业来说,水电有着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公司在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第一,我们公司以水电为主,虽然也做一些其他经营,但从战略上来说,还是更多地集中于本专业领域。第二,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政策的出台,公司提出了经营战略转型、适时开展海外投资业务的发展思路。2007年公司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立海外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业务基础和框架”的战略构想。所谓的经营战略转型,就是在搞工程承包、进出口贸易之外,同时开始起步做海外投资,由过去做承包商转到现在当投资开发商。我们的海外投资,从战略安排上,更多的是放在水电领域,主要是做一些水电站,当然也包括火电和清洁能源,比如,我们正在老挝以BOOT方式投资建设南立水电站项目,同时正在巴基斯坦探索风能发电的BOT项目。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转型?因为国际工程承包商只负责项目的建设环节,是整个行业链条的中游地段,出卖的主要是工程本身。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特点,第一是投标竞争获取项目的机遇性比较强,第二是项目施工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风险比较大,第三是由于竞争激烈,投资回报率低。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字,在工程承包企业中,央企的平均利润只有3%,有些企业连3%都达不到。搞对外水电投资开发,如项目选择得当,把控好风险,项目建成后,企业就有长期稳定的发电收入,利润空间也会比较大。这种涵盖行业链条上、中、下游的业务,可以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当然,对于海外BOT项目来说,前期投入的资金很大。我们的战略转型,得益于国家“走出去”战略,得益于中国金融政策环境的改善。我们的发展战略会有几个阶段,现在还是以工程承包为主,海外投资为辅;三五年之后,争取达到承包投资并举;长期发展目标是要实现投资为主、承包为辅,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的企业才算是真正“走出去”了。
记者:中水电公司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综合实力强、竞争优势显著的大型跨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陆国俊:中水电公司这些年更多的是在水力和电力这一个专业领域经营和发展,搞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经济援助项目。比起一般的外经企业来说,在业务和技术方面,我们更有专业特点。我们这个企业具有一种综合性的竞争力。一是我们具有丰富、领先的水电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二是国际化经营经验比较丰富,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商务运作、施工组织等方面能够与国际接轨。三是经过几十年在国际化经营领域的摸爬滚打,形成了一支懂专业、懂技术、通商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国际人才队伍。所以,要说核心竞争力,我们公司就是专业技术、国际化经营经验,再加复合型人才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中国的水电技术在国际上是绝对领先的。中国是水电大国,水电项目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在这个行业里,不管是制造技术、施工技术、还是工程设计,中国的水电技术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所以作为水电领域的一个专业化企业,我们拥有中国水电的专业技术,它必然是我们国际核心竞争力中比较突出的一部分。
记者:中水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呢?在很多企业都把“做大做强”作为公司发展目标的情况下,你们却强调构建“精品型”跨国企业,这是为什么?
陆国俊:作为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应该成什么样,这真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做企业特别是做国企,总是从出政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了衡量政绩,就追求规模。中国民间有句不中听的俗话叫“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这种不良的政界“文化”影响了我们的企业家。90年代后期,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央决定经济发展要由粗放型的“做大”向集约型的“做强”“做精”转变。今天的中国企业,也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大”固然要追求,因为没有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就不能施展手脚,影响力就不充分。但作为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做强。我的理念是企业首先要做强,再就是要做精。做强了,做精了,做大就不是难事。
本着上述理念,我们公司在经过改革发展,实力有较大增强时,于去年提出了“精品型”企业理念,即要在做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我们的企业做“精”。我们是一个外向型企业、管理型企业,更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从规模来说,我们不能盲目地跟施工型企业去比收入规模,比员工队伍,也不能与具有国家垄断资源的大型企业集团比资产规模,置身于国际竞争中的我们,必须去比产品精致,服务精细,管理精心,技术精湛,效益丰润。总之就是要把自已打造成企业群中的精品。这一理念实际上也是我们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记者:精品型企业的内涵是什么?
陆国俊:说到精品这个词,例如提到精品店,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这里面的东西特别好特别高雅。精品店的东西不一定很大、很豪华,但它们一定很精致。对于一个有形商品来说,精品就体现在一是设计新颖,二是做工精细。对于一个服务业产品来说,精品就是服务品味高端,周密细致、温馨宜人。相应的“精品型”企业,其内涵就是,一是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必须精致,社会接受程度高;二是企业资产优质,经营效益良好;三是企业文化先进新颖,内部氛围和谐,外部诚信守约;再就是企业员工素质高,温文尔雅,敬业诚信,勇于拼搏。
我们提出精品型企业的理念,就是要向社会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对于投资者,我们是高效型的;对于合作伙伴,我们是可信型的;对于员工,我们是追求工作的精致性;对于社会,我们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
我们提出精品型企业理念相应地就要打造精品型的企业文化:胸怀全球、报效国家、发展企业、关爱员工。毕竟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容纳全球的胸怀,不仅要立足于本土,还要立足于全球。打造我们企业的精品文化,就包括要建立团结协作的内部工作氛围、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诚信守约的经营理念,进而要实现管理出精品、产品出精品、效益出精品这样一种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这样一种追求中形成。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促进和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您认为,政府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创造条件?
陆国俊: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后,政府在外汇管制方面,政策放松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项目审批也由过去的控制转变为现在的鼓励。在融资环境方面,商业银行也好、政策性银行也好,在“走出去”这一块,其融资环境比过去宽松得多。同时,政府以贴息贷款、优惠买方信贷、援外基金等方式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但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人民币升值,企业承受的压力很大,二是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全面带动建筑领域基础物价上涨,如钢材、水力、运费、油料等在上涨。因此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再就是税收问题,在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走出去”的企业以一定的优惠,以减轻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希望政府能够加强中国企业间的协调,使中国真正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而且真正比较强大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上立稳脚跟,发展壮大。
关于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打造国家竞争力的问题,我曾经写过文章,并在国资委的一次中央企业负责人的会议上就这一课题做了一个发言,题目就是《在国际化经营中中国要打造国家竞争力》。我觉得,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着力于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主力队伍的培育,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协调机制,以增强国家整体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成长壮大,首先就必须把自己的内部协调好。在国内市场上,国家要培养企业之间的竞争,要形成竞争机制,因为没有竞争机制,经济就不能发展。但当走出国门,我认为国家就要有意培养中国企业的垄断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培养中国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应该是让中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去竞争。现在我们走出去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股东只有一个,就是国家,这里只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国家利益。所以,国家应该在政治层面上,甚至于利用行政手段来打造国家竞争力。我们要努力构造行业的协调机制,通过行业内、企业间的自主协调实现双赢。比如水电行业,我们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间就有很好的协调机制。苏丹的麦洛维大坝是我们中国公司在国际上拿到的最大的水电工程,项目最终承包营业额将越过十亿美元,这个项目就是我们两家联合,组成一个联营体,共同实施的。可以说是两家中国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一致对外的成功典范。
记者:中水电公司已与三峡总公司重组。贵公司已经是中国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领军企业,为什么还要与三峡总公司重组呢?
陆国俊:我们这两家公司进行重组,应该说是优势互补。三峡总公司是一个以水利发电投资为主的企业,总资产约2000亿,资产负债率只有30%左右,这就意味着拥有雄厚的资产实力和强大的对外投资能力。同时三峡总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水电开发技术和一流的项目投资、实施管理团队,是国内水电投资开发领域的排头兵。今年上半年国资委统计,五大电力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较严重,但三峡总公司赢利水平仍保持良好状况,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水力发电企业。水电站一经建成,成本就已经确定,以后就看每年水库来水量多少,它的成本不随着油料、煤炭涨价而增加。五大电力公司拥有较大份额的火电装机容量,燃料的涨价对其效益的影响很大。
三峡总公司负责建设的三峡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明年就要结束了,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它今后怎么发展?为此,三峡总公司制定了开发长江、走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即在国家统一规划下进一步开发长江水力资源的同时,积极实施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水电行业的投资和工程建设。国际化经营有其不同于国内经营的诸多特点,国际市场的开发占有,经营环境的适应,管理上的接轨,人才的培养,风险的把控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企业长期在国际舞台上历练和积累,否则是难以成功的。中水电公司从它诞生之日,就从事国际化经营,我们有着广泛的国际市场、良好的国际信誉、大批国际化经营人才、几十年的国际化经营经验,一句话:国际化经营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中水电公司已连续19年跻身美国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连续八年跻身ENR“全球最大200家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中水电公司(CWE)品牌连续两年被联合国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评为世界市场中国(承包商)年度品牌。但是,由于先天不足,我们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资产质量相对欠佳,进入21世纪后公司业务发展迅猛,目前正面临进一步加速发展的资源瓶颈。所以,我们跟三峡总公司进行重组,三峡总公司可以通过我们获得一个难得的“走出去”平台,我们可以以三峡总公司的资源实力为后盾,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加速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的重组将是真正的优势互补,它将为中国水电走向国际构建一艘真正的航母。
记者:您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使命和责任?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陆国俊:国有企业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肩负着两大重要责任:第一是要把企业经营好,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还有一个责任,这就是国有企业是国家的、人民的,就肯定肩负着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这包括方方面面的很多事情:社会稳定、公益性活动、抗震救灾、对口扶贫,等等。我们在内蒙进行的扶贫效果很好,中央扶贫办对我们也很肯定。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你要清楚你所代表的是谁,你在为谁干活,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你必须担负起你的社会责任。我们又是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所以,我们在国外也强调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就是在工程所在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要有一个对当地社会回报的问题。企业走出去是要创造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直接效益,但通过企业在国外的经济活动,可以增加两国之间的交往、加强外交关系,这是我们国际化经营带来的间接效果。增加交往加强外交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所在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包括尊重当地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为当地做一些公益性的事业,等等。比如我们在老挝的南立项目附近有一个学校,非常破旧,教室几乎就是由一些草棚子构成,有几百个学生。我们就花几十万美元给他们建了一个较高档次的学校,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敬重。不管是政府,还是当地老百姓,都觉得你这个企业不错,国家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所以,作为国有企业,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赚钱,还要有一个回报社会的问题。
至于说到我的人生哲学,就两句话:奉献社会、成就自我。我认为,你为这个社会作出的贡献,反过来也是对你人生的肯定,说明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实际上,你的主观愿望是服务于社会、奉献社会,但它的客观效果是成就了自我。这样,你这个人一辈子就活得还算有意义。这个话可能有点老套,但我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基本上也是按照这种人生哲学去做人做事的。
(本话题图片除署名者外,均为中水电公司提供,为该公司历年对外援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