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激励机制

2008-12-29 00:00:00刘景芳
中国市场 2008年52期


  [摘 要]发展循环经济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公益性,既需要靠法律支持,也需要靠政策和机制创新进行推进。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应从多方面考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3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67-02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公益性。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失败,同时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循环经济才能得到持久发展。
  应该看到,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试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多数环节,并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然选择,现行市场条件下源自再生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不仅性能上常常不占优势,价格也不占优势,以致循环经济难以自发进行。循环经济发展需要靠法律支持,也要靠政策和机制创新推进。在这种背景下,应从多方面考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1 利用财税政策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财政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投资倾斜以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对循环经济现已实行了一些财税方面的支持,在激励循环经济发展上,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完善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1.1 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增加税收优惠措施
  我国设置专门的促进循环经济的税种以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综合利用、淘汰落后技术工艺,促进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给予税收优惠。
  1.2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
  主要用于循环经济技术、产品开发和推广等,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培训、教育和能力建设,开展循环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进行奖励。
  1.3 投资倾斜
  各级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在制订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重点关注节能、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其贷款等信贷支持,对生产进口淘汰技术设备资金上严格控制。
  
  2 通过科技立法,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创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科研环境,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包括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为建立一个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经济社会应当构建包括资源开发、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循环型技术体系,政府应为这些技术的产生创造适宜的科研环境。各地政府不仅要为研发机构提供资金,而且应拿出资金以课题招标的方式扶持民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要依法保护研发机构成果的知识产权,用有偿转让、技术参股、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使研发机构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从而以科学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3 塑造各种绿色管理与奖励制度
  
  在购买性支出的投资性支出方面,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由于公共设施建设的承建企业经济负担较重,政府通过投资性支出,既可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调动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在购买性支出的消费性支出方面,政府可通过实际的绿色购买行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优先采购具有绿色标志体系认证的,用标准化配件生产的产品。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行为,可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考虑给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财政补贴与税费的照顾。对那些主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高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地方补充标准以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应给予各项奖励性待遇,如采取优惠信贷制度或严格信贷制度、财政贴息、税前还贷,使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可加速折旧等。政府可采取国外的一些税收方式,如美国的税收减免政策、日本的特别退税政策,不实行税收奖励政策,也可利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些税收办法,如征收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新鲜材料税。从而制定出特别的税、费政策来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刘成友.循环经济是契机[N].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