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矿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整体工业的发展水平。但一个不容忽视且又格外严峻的事实是:我国矿业的企业结构和资本市场的供应还并不匹配,因此,矿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特别是针对矿业企业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的创新模式研究,亟待进行。
[关键词]矿业;融资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65-02
1 我国矿业企业现状
矿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能保证需要的只有24种,且呈逐年下降之势;到2020年,能保障需求的则只有6种。究其原因,主要是矿业企业过度负债,资金短缺。因此,有关方面应该对矿业和矿业企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以迎接矿业产业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1.1 财政资金投入状况
1989年至2003年间,我国地质勘探行业政府财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的总量虽逐年增长,但其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1.17%下降到2003年的0.45%;自1989年到2004年我国实际投入地质勘探工作的总费用虽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1989年的63亿元增加到了2004年的290.57亿元,特别是在2002—2004年间,由于受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长拉动影响,全国地质勘探投入年均30多亿元幅度增长,从2002年的222.03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近259.76亿元,又上升到2004年的290.57亿元,较上年增长11.9%,但仍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长28.9%的水平;在矿山基本建设投资方面,自1993年以来,我国矿业企业投资虽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表现为1994—2003年的10年间平均增长为12.26%,但这一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92%。
1.2 企业融资能力不断加强
1999—2003年,矿业企业融资总规模为3876.18亿元,其中,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2.75%和27.25%。2000年,在中国上市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50强评比中,与矿业有关的占1/3,其中包括10家钢铁股份公司、4家石化股份公司以及煤矿和油气公司等。截至2008年6月,我国在深沪两家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与矿业有关的上市公司已有170余家,占两市合计上市公司总数(1674家)的10.15%。
1.3 矿业企业融资模式亟待创新
我国矿业除了石油天然气企业外,我国大部分纯粹的矿业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矿业公司上市困难的情况下,融资困难成了制约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矿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特别是针对矿业企业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的创新模式研究,亟待进行。
2 我国矿业融资研究现状评述
2.1 有关矿业融资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风峻的《二元经济的中国矿业经济》一文对我国矿业经济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集中研究。认为:中国矿业经济是二元结构,一个是国有大矿,一个是乡镇小矿。按照这种二元结构发展趋势,我国矿业经济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出现一个较为强烈的震荡,国有大矿丧失生产能力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乡镇小矿一蹶不振,国内的矿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矿产品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矿产品国际贸易和矿业国际经济合作中,我国也会由于国内生产能力的严重丧失,而处于劣势地位。关凤峻的另一篇文章《论我国矿业经济及其特点》,对我国矿业经济的总体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矿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矿业企业效益普遍低下,企业内源融资乏力;二是矿业资本市场不发育,企业外源融资受阻;三是矿业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只能依靠自我积累。最后给出了三个建议:重视矿业产业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大矿业企业改革力度,组建矿业企业集团,做强做大矿业企业;降低矿业融资的门槛,使中国矿业企业尽快实现产品和资本的双项经营。
2.2 有关矿业资本市场的研究
王文、邹永生的《大力推进矿业资本市场建设》一文,对中国矿业融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建立矿业资本市场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于飞、丁锋的《关于矿业资本市场的若干思考》一文则对中国矿业投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矿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对矿业的投资力度不够、融资结构不合理、利用外资少且结构不合理。他们认为国家应确保对地质工作的投入,并完善矿业勘察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准入规则。查道林、冯永志的《两级市场下矿业权收益分析》一文介绍了矿业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含义,并从矿业权流转两级市场下矿业权收益确认的角度出发对矿业权收益的性质与内容展开讨论。方维萱的《建设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指出:2007年我国矿业出现了并购整合资源的热潮,新型矿业资本结构已经形成,我国加速矿业市场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
2.3 专门有关矿业投融资的研究
肖洪生、李祥仪、傅鸣柯、纪方在《对我国矿业投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按净现值理论建立了投资基准利润率模型,计算得出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矿业企业只获得社会平均资金利率下,其投资净利润率应高于一般工业3%左右,而目前我国矿业没有得到社会平均资金利率水平。周仁俊、杨宏辉的《试论发展为矿业服务的金融体系问题》一文,讨论了中国矿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金融体制中的缺陷,探析了中国金融服务不能与矿业有效结合的原因。他们认为矿业经济效益的低下、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制约了矿业金融服务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完善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与矿业经济的有效结合,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吴智慧在《我国矿业投资实况与问题》一文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及投资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矿业投资的实况,认为我国矿业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投资力度不够、融资结构存在明显缺陷。李海洋的《试论国外项目融资对发展我国矿业产业的启示》在对项目融资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采用项目融资的利与弊作出了扼要的分析。
除前面所述的已版研究成果外,还应该提及的是:一些相关学位论文对我国矿业的融资做出了很好的研究,其中最值得提起的是孙俊的《矿业开发中的融资决策理论与方法》、邱景平的《矿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问题研究》。孙俊的博士论文专门探讨了矿业开发中的融资决策理论与方法,邱景平的博士论文则重点对矿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进行了研究。
综观国内研究现状,不难发现,虽然国内学术界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关矿业融资的研究成果,但真正对我国矿业融资进行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3 矿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的意义
3.1 理论意义
国内学术界虽然既有不少数量学理层面的有关融资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应用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划归为应用矿业经济学范畴的关于矿业融资的研究成果,但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研究的重点还主要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而较少对整个中国的矿业融资模式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对于中国矿业来说,虽然具体的矿业企业从规模、资本结构、资源开发品种等都有所不同,但这都不能否定矿业作为一个具有整体包容性的产业而存在着,单独针对某一个企业、某一种矿业或矿业产业某一个侧面的融资研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矿业的融资难题,也都不能从叫做“矿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因此,以“我国矿业创新融资模式研究”为题的研究,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之不足。
3.2 现实意义
3.2.1 有利于解决中国矿业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中国的矿业投融资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大多数矿业企业仍存在资本运动链断裂问题,特别是在财政拨款投入比例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资本运动链断裂、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矿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进行创新性地融资,才能解决中国矿业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3.2.2 有利于推动我国资本融资市场的发展
通过对我国矿业企业传统融资模式的总结分析,以及对国外矿业企业,特别是中小矿业企业融资方式和途径的考察,发现建立二板市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矿业企业的融资困境,因为二板市场建立后,我国矿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主板市场或二板市场上市。但目前,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条件虽然已基本具备,但因各种原因还没有最终建立。因此,“我国矿业创新融资模式研究”可以从矿业融资的角度为政府出台建立二板市场的决策提供研究支撑,从而最终推动我国资本融资市场的发展。
3.2.3 有助于我国矿业企业的融资创新
国内学术界多认为,以往我国矿业企业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缺陷重重,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表现为企业的经营风险集中到金融体系,使得金融体系的不良债权过多,从而给整个宏观经济埋下隐患;从微观经济层面看,则主要会造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压力很大,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而近年来利用资本市场而进行的直接融资在以低成本筹集企业长期发展资本,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