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创新

2008-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8年52期


  [摘 要]中间业务是银行的起源和基础,20世纪后期,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各大银行在保持自己存贷业务的同时,开始重视一度被忽视了的中间业务领域,并开始用创新的方式去从事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已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辟新的利润来源。要发展中国现代银行业,必须要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基于这点考虑,本文以此为中心展开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60-02
  
  所谓中间业务,是指不动用银行资产,利用银行的人才、机构、技术、信息、网络和信誉等特殊功能与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英文为I nt e r me d i a r yBusines s,意为中介的、代理的业务,因此,中间业务也可称为中介业务、代理业务。亦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目前,中间业务已经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青睐。
  
  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银行界长期以来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汇兑结算业务一直在办,但一般都是无偿性服务或只收少许手续费。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引进和开发新业务,与改革开放前相比,金融业务创新增加了许多,中间业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无论从量上、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然而,由于中间业务品种点多面广、零星分散,许多品种又与存贷业务紧密相连或仅作为存贷业务中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国内银行界对中间业务品种的划分缺乏统一标准。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继2001年7月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后,于2002年4月发出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这份通知的附件中,中国人民银行列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及定义,该分类鲜明地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与客户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和所处的法律地位,较好地体现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属性和经营环境。
  1.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2.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支柱之一,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经营理念错位。中间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种新兴业务,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经营思想的束缚,加之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在经营理念上发生了错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地商业银行普遍未摆正中间业务在银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业务竞争无序。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性业务。但由于目前法规不健全、收费标准不统一,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了争夺客户,偏离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如在大型建设项目代理竞标中,项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利用商业银行为争夺主办行的权利而进行的盲目竞争,不但不交纳代理费,还向代理行提出一些如提供办公用房、生活用房、贷款等不合理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银行利益。
  (3)联合意识不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建设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投入较大,使用效益不高,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由竞争走向联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迈出了艰难的步伐,但由于商业银行在联合过程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组织协调运行机制,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长远考虑,各行的联合意识不强,联合的业务范围单一,联合的方式局限性大,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共同提高。
  1.2.2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对策为了进一步规范中间业务的经营行为,促进中间业务健康、有序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尽快完善有关金融法规,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目前应尽快制定出台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对中间业务的范围、操作规程、收费标准、罚则等方面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同时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监管,防止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进行不正当竞争,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促进中间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2)更新经营理念,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意识。中间业务作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商业银行三大业务支柱,必将是21世纪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主流。外资银行近年来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之一就是中间业务市场的争夺。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谁能在金融服务项目上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银行业大潮中涌立潮头,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革新服务手段。
  (4)加强内控监督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中间业务是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但随着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潜在的风险相应加大,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初期开始,就必须加强内控的监督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按照金融法规和国际金融惯例来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
  
  2.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陆续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主要还是局限于传统型的中间业务。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还是一个未被全面、深入开发的领域,表现为观念陈旧、品种单一、范围狭窄、效益较差。根据国研网提供的数据整理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为17%,建设银行为8%,工商银行仅为5%。因此,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现实生存空间还是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都要求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中实现制度创新、功能创新和业务创新,把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2.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近年来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首当其冲。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商业银行更高层次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正视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的事实,树立创新意识,在继续巩固和推广现有的中间业务项目的同时,更加重视个人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上中间业务产品,以及与证券相结合的复合型中间业务品种。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
  2.2.1 个人理财业务
  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金融投资知识日益专业化,一般老百姓难以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专业知识、足够的信息来进行正确的金融投资决策。商业银行可与保险、证券、基金联手,推出信贷个人理财业务。
  2.2.2 创新型代理业务
  代理业务的创新主要有两个重点内容:一是对代收代付业务的整合,代收代付业务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开办代理业务中品种最多,业务规模较大的一项业务,但是由于缺少整合,很多代收代付业务缺乏规模效益,种类多,比数多,单笔金额小,而相应的有关凭证成本,人工费用支付却不可少。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大通银行推行的“一张支票系统”对代收代付业务进行整合,开发代收代付业务平台,提高代收代付业务的效率和效益。
  2.2.3 贷款证券化业务
  可用于证券化的贷款,一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信贷,二是银行一般性的商业贷款如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三是针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特征,不良贷款也被列为贷款证券化的重要内容。开办贷款证券化可将风险大的资产转化为风险较小的资产,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开辟新的资金来源,弥补资金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贷款证券化可以使一部分不良资产得到盘活,降低金融风险。
  
  3 结论
  
  在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中间业务的地位极其重要。各种各样的中间业务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起到了商业银行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并促进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比较小的显著特点,因而日益被各国商业银行所重视。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对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郑先炳.聚焦金融改革——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