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聪生 解读《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2008-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08年2期


  2007年11月1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表的首份关于政党制度的白皮书,也是继2005年发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后,围绕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发表的第二部白皮书。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后,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与巨大反响,关注中国政治生活的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白皮书作出种种解读、点评,林林总总的理解与体会,不一而足。为此,记者特意走访了中央统战部政策理论研究室主任庄聪生,请他以中央统战部新闻发言人和《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起草人之一的身份,为我们解读这一意味深远的中国政党制度的宣言。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向外界宣传中国的政党制度,有助于增强国内外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记者:对于广大关注中国民主政治现状的国内外有关人士来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的发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选择在中共十七大闭幕不久、中国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这一寓意深远的特殊时间发布,似是巧合。有消息说,白皮书本来是打算作为“七一”献礼的书,为了迎接中国各民主党派换届大会而推迟了4个多月?
  庄聪生:白皮书主要由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负责起草,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只是发表的具体时机未定,最后选择在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后、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发表,并无他意。
  
  记者: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备受国际关注,但误解也不少,甚至有人攻击中国是一党集权专制。此前,国新办曾就西藏、人权及和平发展等问题发表白皮书,带有很强的回应国外舆论的色彩。这一次发表关于《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白皮书,是否也有此种意图?
  庄聪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越来越关注。发表白皮书,就是为了让全国人民更加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让国际社会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了解中国政党制度是一种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政党制度,了解中国政党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向外界宣传中国的政党制度。此时,中国各民主党派正面临新一轮换届,但白皮书的发表与此没有太大的必然关系,并非临时针对国外某些说法的应急性回应。但是,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独特的政党制度、它的运行机制和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以增进国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增强国内外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记者:有评论认为,中国共产党没有回避而是以白皮书的方式,公开解释和说明中国的政党制度,这种行为本身表明了中共领导人的开放姿态和开阔胸怀,展现了一定的政治气度和政治勇气。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庄聪生:白皮书及时、全面、系统地回应了国内外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片面认识,消除一些人的模糊认识和不正确看法,是中国民主政治生活更为开放、透明、丰富、健全的表现。
  
  白皮书全方位介绍展示中国的政党制度。基调响亮、焦点精准。约1.5万字的白皮书充满了一个个引人注目的亮点,许多内容属第一次披露
  
  记者: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共产党的亲密友党的关注不够,这次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意义深远。据说白皮书初稿约1.9万字,最终定稿约1.5万字?
  庄聪生:白皮书全文约1.5万字,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全面反映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概括了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总结了中国多党合作积累的主要经验,介绍了我国多党合作的优势特点,以及民主党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作为参政党所发挥的作用,其中许多内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记者:这次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在学界、政界都评价颇高。有学者评论说,这是一部团结的书、划时代意义的书,充满了一个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您怎么看待这一评价?
  庄聪生:白皮书全方位展示和介绍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详细披露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全景式描述。
  
  记者:2005年,中国首度发布引发国内外舆论热议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7年11月,《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基本内涵、重要作用……白皮书全面详实地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方方面面。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两份白皮书逻辑关系的递进传达着一个信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阶段性目标、新的推进方向?
  庄聪生:白皮书中许多内容是第一次披露的。比如说,第一次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从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这五个方面进行概括。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党内党外、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共落实、万众一心办大事,最大程度地将政治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集中力量搞建设。
  
  记者:现代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政党制度的多样性。
  庄聪生: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具有伟大独创性和巨大优越性。58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历史上,中国也搞过多党制和一党制,但都证明与中国的国情“水土不服”,历史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为争取民主自由、反对独裁专制而共同奋斗。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
  
  记者: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党制度,最根本的选择取向并非来自于不同政治力量的单纯博弈,而是由该国历史、国情所决定的。
  庄聪生: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益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反映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记者:中国人口众多,现代化水平严重不平衡,阶层之间利益诉求差别巨大,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领导集体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非中国共产党莫属。
  庄聪生:在中国衡量一个政党制度,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看它是否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多党合作制度是使得中国政局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党制度形式,一种崭新的执政方式和民主实现方式。
  中国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而是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中国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执政党与参政党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16个字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关系的真实写照。
  
  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执政内涵,不断改善和提升执政能力并得到外部有效的监督。各民主党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功不可没
  
  记者:任何一个执政党,其执政地位之获取并不代表其执政地位之一劳永逸,这是各国执政党兴衰存亡的深刻历史规律。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怎么理解这种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
  庄聪生: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作用可以系统地概括为(1)参加国家政权;(2)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3)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4)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记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我们注意到,在白皮书中,“民主”一词出现了211次。请问白皮书对政党制度中的政治协商有哪些阐述?
  庄聪生:政治协商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是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形成了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协商;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
  
  记者:各国执政党兴衰存亡的规律显示,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执政内涵,不断改善和提升执政能力并得到外部有效的监督。请问,作为执政党与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如何实现?
  庄聪生:白皮书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团结合作的关系。同时,专门强调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更需要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
  这种监督是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也是各民主党派做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诤友的具体体现。他们在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以外的更多方面的监督。
  
  记者:2007年4月和6月,民主党派成员万钢和无党派人士陈竺分别出任科技部、卫生部部长职务,引起海内外瞩目,被视为35年来中共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一步。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是,他们是否和中共干部一样有职有权?
  庄聪生:培养使用非中共干部,举荐非中共人士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正职,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组织保证。中共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非中共干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保证非中共干部有职有权。
  截至目前,在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非中共党员干部有3.1万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24人。他们和中共干部一样,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随着多党合作事业的推进,非中共干部将会更多地被使用。
  
  记者:在中国,成员大多是中上层知识分子的各民主党派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不少成员在学术界具有很大影响,有的甚至是某一学科的泰斗。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怎么看待现时代中国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庄聪生:中国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目前,中国大陆共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8个民主党派,共有成员71万余人,在大陆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有组织。
  各民主党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扶贫开发,兴办公益事业;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安定团结;加强对外联系,开展交流交往的作用。他们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记者:2002年岁末,胡锦涛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站是走访西柏坡,第二站便是拜访8个民主党派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计,这一举动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
  庄聪生: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宏伟事业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携手并肩走过半个多世纪,结下了深厚友谊,创造了辉煌业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承递传统,续写华章。我们相信,在中共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各自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带领下,8个民主党派将和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丰政治,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