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金思宇是在一种较为矛盾和复杂的心态下进行的。
从国资委宣传处处长、到知名大学教授、再到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副总经理等多种角色的转换中,他是如何实现的?又是如何来平衡其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往的采访经验,这种亦政亦商亦学的“三栖”商人很难为他们写出有分量的作品。由于他们的政治背景,使得他们必须言词谨慎;加上学者身份之后,更是措辞严谨,甚至到了字斟句酌的程度。既没有我想要的新闻爆料,也没有什么警喻世人的惊俗之语。即便如此,金思宇的经历、学识、胆识以及那隐匿在浮华表像下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依然吸引着我,使我产生出一种要深入探究一番的欲望。
在几个回合的短信与电话沟通之后,终于确定了采访地点——中国职工之家,时间是2008年3月22日下午3点。
这是一个周六的下午,由于连续的冷空气南移,使得这一个星期以来,北京一直就藏匿在云雾之下,太阳似乎成了这个城市里久违了的骄客。
我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1小时。这是多年来形成的采访习惯。每次采访总是提前半小时甚至是1小时到达采访目的地。一方面是为了侦察被采访人的周边环境,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挖掘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育自己的“兴奋点”,这样有利于事实本身的客观描述。
当我来到金思宇的房间——中国职工之家B座2006号时,我着实犹豫了许久。虽然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系统工作会议已经结束,但在到底敲门不敲门上我还是未能定夺。最终,我还是按响了门铃。
金思宇马上打开了房门。不过,他还穿着一身内衣。很明显,刚刚他还在休息。这种装束与他平时极为讲究的衣着和学者儒雅的风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我的提前到访还是打乱了他的午休计划。
在给我倒了一杯水之后,金思宇说了句“对不起,请等一下”,就立即溜进了起居室。几分钟过后,一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金思宇终于再次呈现在我的面前。
江南水乡的“山东大汉”
1963年8月,金思宇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吃过苦、下过乡,上过山、扛过枪。青少年时代的金思宇一直都在常熟乡下度过。7岁时就开始放牛。13岁时,就作为家中的壮劳力为这个尚未温饱的家里挣过工分。这是当时的一种极普遍的劳动形式,每家拿出一个壮劳力,大家一起出门干活,一起回家。按每人劳动强度的大小记工分,到年底统一结算,分上几十块钱过年。这就是俗称的农村“大锅饭”。
金思宇身材硕健,人高马大,完全没有江南水乡的那种温婉柔美,倒有点像“山东大汉”的洒脱与豪迈。事后才知,金家果然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金德王”一脉,后几经迁徙,终于在江南尚湖落脚。
少年时代的艰辛和磨砺不仅没有压垮这位未来的学者型管理者,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奋发向上的信念。1982年9月,金思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师从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季先生当时是该系系主任。这在当时的尚湖镇,可谓一举成名。贫穷的金家飞出了一只“凤凰”。
命运的改变,环境的变迁,使得金思宇开始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未来的人生目标。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获益匪浅。今天活跃在中国各个重要战线、关键岗位的关键人物、行业领袖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多都是那个时期的中坚力量。
1983年,尚在大二的金思宇就撰写了《试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论文,获得了首届北大“五四科学奖”,在未名湖引起不小轰动。在校期间,金连续三届当选为北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改革理论研究会会长,这在当时极为罕见。今天看来,已经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很多重要人物皆出自这里。
一边主持学术研究,一边主编北大学生社团《会刊》(文科类)和系刊《太阳鸟》。金发表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系列研究成果,再次引起轰动。其提出的“解放思想,理论先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协调进行”和“中国住宅要实现商品化”等论点至今仍被理论界认为具有时代的前瞻性。
策划“小平您好”
然而,历史往往在最重要的转折关头却总是以喜剧的方式揭开序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华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作为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功不可没。1984年暑假前夕,北大等高校接到通知:将从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中,选拔出部分同学参加国庆35周年首都群众游行。身为北大学生干部的金思宇,自然参与并组织了操练、游行等相关活动。那个暑假,他和所有参加游行的学生代表一样,没有回家。冒着酷暑,天天在北大东操场上练正步、喊口号,一直到国庆节。
在国庆节前夕,金思宇与部分同学聚在一起,商量着准备游行活动的事。大家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光喊口号,或者挥舞花束;而是要制作一些标语、横幅来表达某种感情。由于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给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欣欣向荣,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作为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体会可能更深。尤其是恢复高考制度,让万千贫寒学子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以至24年后,金思宇面对记者采访时仍不免感慨万千:“对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是你们这一代人所无法理解的。”
虽然写标语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具体做什么样的标语又让大家犯了难。像“教育要改革”、“振兴中华,强国富民”、“解放思想,理论先行”等这样的标语都被提了出来,但似乎觉得这些标语口号都不到位,都不足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怀。“‘敬爱的小平,我们热爱您’这样的条幅也提到过,后因话太长、字数过多而放弃。”金思宇说。
讨论中,北大生物系的几个同学提出要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敬意,有人提出“邓小平万岁”,但“万岁”两字立即被否定了,因为这与小平同志的行事风格不相符合。后经过反复琢磨和推敲,大家又提出“向邓小平同志致敬”和“邓小平同志你好”两个标语供参考,最后,又商定将“邓小平同志你好”缩写为“小平你好”,并把其中的“你”改成“您”。
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小平您好”横幅就这样出台了。
那么,“小平您好”这四个字又是谁写的呢?
金思宇回忆道:“这几个字最初由生物系的常生书写,但写得不太好,后来由和我同一个宿舍的绰号叫‘小书法家’的胡圣虎同学将这四个字写在4张绿色的大纸上,又用李禹同学的塑料床单做衬底,将这四个字贴在床单上。这样,横幅就大功告成了。”
历史有时就这样真实而难以置信。没想到当年震撼中国甚至世界的“小平您好”竟然就粘贴在一张塑料床单上。
“当时用‘小平’这样的称呼是有风险的,因为对国家领导人的称谓是非常严肃的,没有人随便称‘小平同志’。所以我感觉到‘小平’和‘您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只有在亲朋好友或者是比较熟知的同事之间才能直呼其名,而我们这样称小平好像有点不是太尊敬,而‘您好’又显得非常尊重。这是一个矛盾而又亲切的称谓。”金思宇说。
心怀“鬼”胎
“虽然时隔24年,邓小平他老人家也离开了我们已经11年之久,但忆及当年情和事,仍感慨良多。”金思宇回忆道。
1984年国庆节那天下午2时左右,金思宇和同学们一起就进入了长安街沿线两侧待命了。快到建国门的时候,接到上级通知,每个游行方阵都要经过安全检查,所有自带的标语、横幅都要收走,游行时只能带规定的花束、花环以及所在学校的校名横幅。根据游行指挥部的要求,几乎所有的横幅、标语、书包等都必须交出去。这样一来,又等于要把金思宇他们精心制作的“小平您好”的标语也收走。
这让金思宇和他的同学们犯了难。
“我们几个拿着‘小平您好’横幅的同学商量了一下,决定把横幅卷起来,外面绕着彩带和纸花,这样看上去就像一把高大的花束,这一招还真管用。”金思宇说。
就这样,“小平您好”终于蒙混过关,横幅被带进了游行队伍。
当游行方阵走到公安部门前的时候,领队接到通知,将原来的正步走改为自由行进,游行队伍不必像阅兵时那么严肃,要尽量体现团结、奋进、欢快的精神面貌。
这样一来,最高兴的莫过于金思宇和他那几个“心怀鬼胎”的同学们。“我们对打开横幅的信心更足了。”金思宇说。
快要走到金水桥的时候,几个同学相互示意了一下,就迅速撕掉花环,扯开床单,将“小平您好”的横幅突然展开。在花团锦簇的游行队伍中,“小平您好”这四个字分外注目,立即引起了天安门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注意。由于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很多摄影记者和电视摄像人员也措手不及。只有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两位摄影记者敏锐地从不同侧面将它抢拍下来!等其他记者反应过来时,游行队伍已经走过了天安门,横幅也收起来了,前后也就持续了几分钟。如果不是人民日报和中青报两名记者反应神速,或许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横幅就无从考证了。
“虽然当时也有人想冲进来制止这个未经批准的横幅,但还是被机敏的北大同学们手拉手地给拦住了。”金思宇说:“虽然是违规操作,但依然显示了北大人的政治敏锐性。从某种程度上闪烁着北大精神。”
事后,北大校方对同学们的这种发自内心的举动很理解,上级没有要求追查,校方也没有过问。后来,随着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打横幅的行动和“小平您好”这句话的历史价值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这句最直白、最亲切的问候语一度被广为传播,成为邓小平同志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最好写照。
“三栖”动物
1987年从北大毕业后,金思宇放弃了留校、留京、出国等机会,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广西前线,并多次立功受奖。由于工作出色,金被选调到总参某部工作,成为“岗位能手”和“业务标兵”,并多次受奖。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金思宇锤炼了8年,转业后被分配至团中央宣传部,在那里一干又是7年。这期间,金参与并组织实施了影响深远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和扶贫接力计划;策划并组织举办了《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型图片展》,多次被评为团中央优秀党务工作者。
政治上的成熟,让当年的学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不久,中央企业工委组建成立,金思宇被选调至工委宣传部,在那里工作了3年。2003年3月,中央企业工委撤消成立国务院国资委,金思宇在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党委宣传部)工作至今。
据金的朋友介绍:金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掌握和理解极为精准,在国有企业的监管方面也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党建宣传思想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主编出版了《企业文化教程》、《中国中央企业》等多部著作。
2007年下半年,国资委党委为适应国资监管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尽快把国资委建设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出资人机构,促进央企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作出了委机关干部与企业干部双向交流挂职的新举措,一方面储备人才,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发现人才。金作为第三批挂职干部,被中远集团党组任命为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这,对于长期从事党建和宣传工作的金思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一名亦政亦商亦学的企业管理者,金思宇演绎了一个多面人生的丰富与斑斓。甚至有朋友开玩笑:“你是标准的三栖动物。”
不仅工作勤奋,且著书颇丰。金先后主编或参编出版了《企业职工道德修养读本》等56部著作,翻译并主审《如何制定公司战略》等5部译著,先后发表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判断和发展思路》等论文500多篇。其在书法、摄影等方面均有涉猎,并获过奖。同时,也是电影《青藏线》的编剧之一,该片曾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的十七大献礼片引起轰动。
当记者问到他为何有如此的精力来做这些工作时,金思宇笑了笑:“谁让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只有抓住这个机遇,才不虚度光阴和生命的存在!”
尽管金思宇已过不惑,但生命里厚积薄发所蕴藏的能量依然让记者深为倾服。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们这一代人与现在风头正劲的80年以及90后两代人有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信念,这种基于对国家及民族复兴的责任以及敢于担当重任的果敢,正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所在。
从中国职工之家走出时,已经是下午4点。长安街两旁的树枝上已经吐露尖尖绿色的嫩芽。看来,北京的春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