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失魂

2008-12-29 00:00:00
中国商人 2008年5期


  晋商在高潮中戛然而死,留给世人许多的浩叹!
  晋商又在高调中“复兴”,在一场文化运动中“加冕”。我们看到的是文化搭台:《乔家大院》、《立秋》等剧目热播、热议;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唱戏:新晋商联合会高规格成立、政府设立专项经费;我们看到的是民间狂欢:北京一个地方成立了四家晋商商会;我们看到了星火燎原:许多与晋商有关的活动四处开花……放眼山西乃至全国,耳闻目睹皆是“晋商”、“新晋商”。
  古黄河的尧天舜日早已远去了,大唐朝的风流俊才已经退场了,五代时的刀光剑影已经落幕了,宋元时的浅吟低唱已经嘶哑了,明清际的革命烈火已经淡然了,便是那喧闹一时的学大寨放卫星,也已过时了。山西空间与时间的生态系统与发展定位,总让人感觉有种类似于这种结构:突然……沉默,沉默……突然……的感觉。终于,不甘心的山西人,在学者余秋雨的提醒下,又兴奋地拣起“祖上曾经阔过”的票号文化,呐喊起来——我们山西好风光,我们晋商好荣耀,我们的晋商说不完,我们的晋商“太有才了”…… 于是山西人沸腾了——热血澎湃,热泪盈眶。因为晋商给子孙们留下了许多的宝贵财富,晋商五百年的实践积淀了太多的商业思想与精髓。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发扬光大,毕竟目前的中国太缺乏商业精神与商业人文环境。晋商其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至今彰显光芒,让后人慨叹的同时学习借鉴。
  但是,当一种东西让全民痴迷的时候,也许就脱离了这个东西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当全民狂热地沉浸在过去的时候,他们的背后,也许恰恰有难言的痛楚与心酸,狂热的背后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当一种思想让他的追随者不加思辨地反过来倒过去挖掘深度与意义的时候,也许就恰恰缺失了传承与发扬过程中应有的反思。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任何怀旧心结,留恋过去的辉煌,向后看,是一种内敛自守的社会心态,而非开拓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狂热地追捧昔日的荣耀实际往往是因为无法面对现实;狂热地把祖宗的讨饭棍搽得锃亮往往是因为自己手中连一根木棍都失去了;狂热地挖掘、堆砌昔日的优秀而对问题、缺点、劣根性视而不见时,会发生严重的后果——不是被雪藏就是噎死人。历史已经用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许多曾经的狂热与追捧是怎样地噎死人。
  都二十一世纪了,我们不该再发生这样的悲剧与蠢事。
  失落的的山西人,除了一边喝着老陈醋,一边酸溜溜地回想“那些曾经阔过的日子”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在晋商热中,我们选择了拨开晋商文化的灿烂与厚重泼凉水。我们来对晋商做一次深入的反思,反思晋商在五百年辉煌中的不辉煌,辉煌中的劣根性;我们反思“新晋商”热中的不正常,不正常的背后的东西……
  我们就像面对一个皱纹满面的老妇,在关注她的深沉、沧桑与风韵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她的苦心与悲哀,这样,我们也许会心灵相通,也许会在以后的路上,让我们不再蹒跚。
  我们意在讨论,而非倾向,更非结论。我们提供一种思维与角度,因为我们认为:真理在讨论中形成,感悟在争议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