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与商行“暗战”刷卡费

2008-12-29 00:00:00刘科研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20期


  商业银行与银联似乎注定就是一对冤家。现在,围绕在深圳的购物刷卡业务,双方矛盾又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和中国银监会深圳监管局(下称“深圳银监局”)联合下发了一份《关于清理间联POS机具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严禁各发卡行继续布放间联POS机具,对于已布放的间联POS机具,各发卡行必须于5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其中,对于既有直联又有间联POS机具的商户,间联机具直接撤出;对于只有间联POS机具的商户,间联机具撤换为直联POS机具。6月,深圳银监局将对各行间联机具进行全面检查,对未完成清理工作的发卡行将予以通报批评、中止POS机业务等惩治措施。
  这意味着,从7月开始,深圳商户使用POS机的所有收单业务将全部由中国银联深圳分公司(下称“深圳银联”)承担。各商业银行将彻底退出深圳POS机收单市场。
  “用地方规定条文来限制商业银行从事收单业务,明摆着要把商业银行赶出收单市场,以后深圳地区的POS机收单就是银联一家独大,根本就不存在竞争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人士向记者抱怨道。
  
  2.4亿利润之争
  
  “一些银行通过压低扣率的方式抢占市场。”中国银联一位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直联POS机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压价的恶性竞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POS收单业务是整个银行卡业务的基础,银行如果没有了POS与商户渠道,那么银联会完全控制银行卡收单市场。银行卡收单市场是一个可以赢利、充分竞争的市场,本来可以完全商业化,但现在银联却对它进行行政垄断化,用行政手段代替商业竞争,这对产业的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银联的分公司是上世纪末“金卡工程”的产物,而今分公司充当分中心、进行POS直联并不利于信息和资金清算。在国内外金融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之下,银联的POS直联已经不符合金融IT的发展态势。
  “这次深圳市场的做法可以说暴露出了银联对银行卡市场的行政垄断。”郭田勇说。
  针对质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事向深圳市国内银行同业公会咨询,其负责人以同业公会只是中间人,不便发表评论为由,拒绝了采访。中国人民银行深圳支行也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随后记者致电中国银联,中国银联品牌部负责人屠波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收单市场一直都是完全开放的,在全国来说有很多第三方公司在做收单业务,银联并不存在垄断。
  “地方出台地方性法规,说明当地市场有规范的需要,但是肯定不是偏袒哪一方的,银联和银行都是受益的。”屠波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统计,2007年深圳市银行卡刷卡交易额达到12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连续5年居全国Po47uKFHnMskQ6iYqN7Txg==大中城市前列。
  巨大的消费数字背后隐藏的是商业银行与银联关于收单市场收费的争夺。根据《深圳市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管理办法》规定,POS跨行交易的商户结算手续费收益按7:2:1的比例在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和中国银联深圳分公司之间进行分配。按规定,消费者每刷一笔费用,其消费所在的深圳地区的商户就要缴纳1%的结算手续费。在这笔1%的费用中,发卡行收取70%、收单行收取20%,而中国银联深圳分公司收取10%。如果按照2007年深圳市银行卡刷卡交易额 1200亿来计算,商户要缴纳12亿元使用费,产生的收单行利益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