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

2008-12-29 00:00:00文正再温德华
中国市场 2008年40期


  摘要:实训教学是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形式,但目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强化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矛盾,作者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方便高校专业教师行之有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训教学;矛盾;对策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有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胜任就业岗位所必需的各种技能技巧,这就决定了高校需要强化专业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实训教学是指以职业素质能力为培养目标,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通过模拟演练、见习实习、实践训练等教学形式,以强化职业技能为重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重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实行实训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管理方面的职业技能;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的亲身感受、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借助于实践的锻炼与培养,不仅加深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灵活运用、推陈出新、开创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因此,开展实训教学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立足于市场,立足于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它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方向,也反映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能量大小。所以,探索实训教学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通过笔者近几年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摸索,发现高校在开展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想方设法解决。
  
  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实训教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经济管理工作是十分具体的、鲜活的、动态的,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离开了见习、实习的训练与实践,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然而要搞好实训教学并非轻而易举,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许多现实中的难题,突破传统教育思想障碍。
  (1)在实训地点选择上,存在着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的矛盾。实训教学需要实践载体,学生必须离开课堂,深入车间、工厂、矿山或者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的第一线。高校理应提供一定的实训基地,但现状是高校受财力、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有限的实训基地不可能满足众多学生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这就决定了高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必须走出校门,选择校外能为自己服务的实训场所。显然校外能为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比校内更为广阔、具体、有效的实训平台,学生也能真实投入到具体的实训学习活动内容之中,获得实践的锻炼和体验。然而校外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面对的是社会营利性的组织,究其根本,这些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对于高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并不负有义不容辞的支持、协助的义务,因而不欢迎、不配合、乃至拒绝的现象十分严重,于是产生了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难于协调的尖锐矛盾。
  (2)在实施的方式上,存在着集中实训教学与分散实训教学的矛盾。高校院系设置与班级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实训工作组织的统一性与集中性,这种集中与统一有利于学校、系、班级的管理和实训工作在时空与内容上的安排。然而招生人数不稳定,加上实训单位容纳能力的参差不齐,使集中与统一实训安排在操作上产生了极大的困难。分散实训虽然能与实训平台保持合理的组合,却又给实训组织者带来了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也给班级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混乱。一部分学生校外实训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只能滞留于校内上课,直接导致不参加实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协调,因而二者在实训教学的安排与协调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3)在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专业技能素质和全面职业素质的矛盾。学生实训到底是以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为中心还是以全面的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这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是难以区分的。一方面,没有专业技能素质不可能做好某一岗位的业务工作,另一方面,没有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做支撑,又不可能胜任某一岗位的各方面工作,因为前者是做好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的表现,后者是胜任该部门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全面职业素质的提高不可能提高专业技术技能。专业技术技能是全面素质的显著特征和质的表现,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不可偏废。
  (4)在实训教学的主题安排上,存在着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的矛盾。实训教学的组织安排通常以专业课程的形式进行是因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主题明确,但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却又往往表现为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综合实训教学离开了专业课程的指向就丧失了实训的主题性和针对性,专业课程实训又离不开综合课程知识与能力的支撑,二者是难以分离和割舍的。
  (5)在实训教学的指导上,存在着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脱节的矛盾。高校教师理论熟悉的强项与实践能力欠缺的弱项的矛盾,导致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主要倾向于理论上的指导而难于胜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指导。相反地,社会参与实训组织的职员却强于实践操作而弱于理论的解释说明,能做好讲不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导致学生实训中,指导教师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二者既难以统一,又难以协调。
  (6)在实训教学的功能上,存在着实训学习功能与经营效益功能的矛盾。经营管理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重要内容,而经营管理技能训练的结果往往能产生经营的效果,于是在高校存在着人们更愿意出巨资建设理工科学生实验室而不愿意出少许资金给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因为高校的一些管理者认为这只是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师生谋利益。但问题的焦点是实训的经营效果与企业经营效果是由不同的目的性与导向性而产生的。尽管结果一样,实质却大相径庭。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训练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技能技巧,其经营的效果不是实训的主要目的。但是,较成功的实训却往往能产生较好的经营管理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于是有的人把实训看成是追求经济效益的途径就本末倒置了。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活动犹如工科学生的实验活动,有一个让学生熟悉、参与、适应的过程,也自然存在时间、机械设备和资源的开支与损耗,学生设计制造出某种成功的产品是其实践过程的结果,而不是实训的唯一目的。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可以作为评定检测学生的依据之一,但不能作为其唯一的依据,因为挫折和失败对实训者来说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是收获成果形式不同罢了。
  (7)在实训教学的方式上,存在着课堂模拟实训与社会实战之间的矛盾。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过程,而课堂模拟实训是根据一定的实战案例,根据一定的课程实训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模拟演练以期达到一定实战效果的教学方式。模拟实训具有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安排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收到不是实战胜似实战的效果。用真实的案例进行模拟实训得到了世界教育界的充分认可与肯定,特别是在工商管理人员的培训方面更加广泛地使用。然而他人的所得终究只是间接经验的反映,只有亲自参与实战,敢于实战才能更好地培训自己的实战能力和技巧。实战是精彩的、真实的、美妙的,再好的模拟实训始终局限在他人的理论与实践当中,其感觉犹如隔靴搔痒,难于与实战相提并论。
  当然实训教学当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矛盾与问题,此处不再罗列。
  
  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矛盾产生的原因
  
  产生以上矛盾与问题的原因众多而复杂,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功能与企业功能的差异性。众所周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属于社会服务性的组织。作为人才的孵化器,经费开支上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因而可以脱离企业独立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属于社会赢利性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自身有利可图的事务奋力追逐,对自身无利可图则漠不关心,甚至放弃、排斥。这种高校与企业间功能的差异性,使高校得不到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也使高校学生实训机会难以寻找,实训基地难于建设。
  
  (2)政府配套政策不到位。作为社会系统的控制者与协调者,政府应该为高校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实训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比如在制度与政策上规定高校学生必须要到企业中完成多少课时、具备某种职业能力以及能力熟练的程度、达到的标准才准许毕业。对企业而言,企业一年中接纳多少高校学生实训,政府可以给予某种政策奖励和税收优惠、人才培训与评优评先的权利。没有政府在高校与企业中牵线搭桥,高校人才培养将始终难以满足企业的职业需要,反过来高校培养的人才又制约和束缚企业本身的发展。
  (3)高校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人力、财力的不足和条件有限,导致学生实训平台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培养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受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偏重于理论的讲解和课堂的训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自主择业强烈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其未来职业能力所需的训练舞台。可是目前高校因条件有限、财力不足,连续扩招使人力与物力严重短缺,加上一些高校领导者急功近利,思想意识上轻视实训基地的建设,迫使高校教师只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没有时间、精力和财力去拓展学生的实训空间。即使建有实训基地,也是设备落后、规模太小、流于形式,没有条件让学生集中实训,或在实训中取得某些收获。有的专业根本就没有实训基地,不想投资也不想建设。高校实训条件严重不足迫使学生实训只能眼睛向外。而校外实训却因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使学生实训要么质量不到位,要么流于形式,甚至压根儿就学不到任何东西。
  (4)教学理念滞后,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受前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面窄、课程过细,过度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而忽视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是在实践活动中,单一方面的知识是不足以完成某项工作的,完成某项工作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配合与支持,这一点又恰好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受此影响下培养出来的高校教师,知识面本来就狭窄,加上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一定的实践锻炼,结果只能是长于理论知识,短于实践能力,海阔天空、夸夸其谈,不能给学生就业求职以直接指导。这种致命弱点不仅妨碍了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指导,也直接危害到学生能力的平衡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思路与对策
  
  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人所共知、毋庸置疑,但实施实训教学却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加强和改进实训教学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大事,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请教各位同行:
  (1)要明确实训教学理念与目标的定位。实训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其目的是为他们未来求职就业、安身立命创造条件,这就决定了实训教学的目标是立足于学生职业素质技能的培养,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择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理论是重要的,实践能力是有用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没有实践证明的理论是毫无价值的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永远走在理论的前面,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学生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训教学的丰富和发展。
  (2)在建立高校实训教学基地方面政府应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人才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也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解决百姓就业,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职责所在。政府要进行有利于人们岗位培训机构的改革,明确其职责和要求,建立统一管理、协调的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益,减少或防止多头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政府在鼓励企业与高校联手合作的同时,给企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政措施,如在企业员工的培训、人才引进、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为高校学生实训教学提供强大政策支持,使各行各业特别是企业成为高校学生开展实训活动宽广的实践平台。
  (3)立足高校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创新实训教学模式。①在实训地点的选择上,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训为辅。校内实训教学活动易于组织和集中指导,且在具体的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上与校外实训不会有多大的差别。因此,在校内建立符合经济管理专业的实习商场,既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经营服务工作,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而且学校并不需要较大投资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②在实施的时间与方式上,以学生寒暑假期分散见习、实习为主,学校上课期间集中实训教学为辅。分散为主可以减轻实训岗位不足的压力,学生也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和空间,借助各种人际关系展开实训活动,甚至可以边实习边取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③在实训课程与能力培养上,以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为辅。当今社会尽管“多面手”很受人们的欢迎,但人的精力与时间的不足往往限制了人们难以朝着复合式方面的发展,况且社会职业能力的要求既有其综合性更有其专业性的要求。只有具备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在社会各行各业里寻找到自己的就业岗位。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和深刻,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专业技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不足为奇了。④在实训教学方式上,实行以课堂模拟教学为主、社会实战为辅的教学方式。由于课堂模拟教学有真情实景性的特点,其模拟程序教师方便操作把握,能节省时间和经费,删繁就简,学生同样可以达到实践训练的目的。模拟训练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案例,认真分析案例把握案例的主题,围绕训练的目的设计好演练的程序、规则与要求,根据案例情景的变化,准备不同情况下的各种预案,通过不同的方案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训教学领导与管理,创新实训教学的评估体系,确保实训教学规范有序、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显著。建立以教务处为中心校、系、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领导管理体系是有序开展实训教学的关键。改变教务处专注课堂教学管理而疏于实训教学管理的状况,提高教务处在实训教学中的领导性、组织性、统一性、协调性和监督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实训教学特别是校外的实训,工作难度大,学校要在师资、经费和其他资源方面予以保障。在实训的内容上以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为指向,其具体方式依据实习岗位的需要而确定。在实训教学的评定上,确立指导教师评定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为辅的评定方式。在考核的依据上,采取以实际操作和实训效果为主,以其他方面的综合表现为辅的方式。
  总之,搞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它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我们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就一定能找到某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开展实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把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训教学工作搞好。
   作者单位:文正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政法系
  温德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分院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