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借鉴产业经济学、商业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分析,本文在考察商业集群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商业集群之所以生成并发展,是外部条件和内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因素如自然区位条件、消费行为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推进和城市化等,为商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内生机制包括成本动力机制、集聚动力机制、社会动力机制和创新机制a等,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商业集群;生成机理;外部因素;内生机制
商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群现象,对现代都市、商品集散地、产业园区的成长与繁荣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因如此,学者往往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商业集群的本质是“区位”。也有学者突破传统经济学的藩篱,认为商业集群不应仅是企业为节约交易费用集聚形成的“区位”,更是所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利益相关者竞合关系的集合。综合商业集群发展理论的已有研究,笔者认为商业集群具有“区位—中间组织”合一的两重属性,是在专业分工、协调程度高和资源共享或互补的条件下,由商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通过竞争和合作的方式,形成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消费中心以及支撑这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行业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上的集聚。
一、催生商业集群产生的外部因素
1.自然区位条件
区位与空间因素是影响商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商业集群在地缘上的接近性是商业集群的一大特征。从区位条件看,商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要么是接近居民区,要么有便捷的交通。一个强有吸引力的商业集群必是现代商业发展和历史文化沉淀的双重作用的结果,才能形成一个特色的商业集群的文化。如山东临沂商贸城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为每日大量的人流、物流、车流及信息流的交换和扩散提供了可能,导致商业企业的集聚。正是这种集聚推动了临沂商业经济的发展,如各种商品批发市场、汽摩配城、板材市场、物流城等专业市场的集聚,提升了临沂市整体的知名度,独特的商贸商品批发城为临沂市吸引了大量的购物群体和商业企业,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商业企业聚集的发展。
2.消费行为的影响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会对商品进行比较选择,这客观上要求商业企业在空间上进行集聚。消费者往往在小范围内对使用频率高、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进行比较选择,最终形成购买行为。消费者逛街购物的刺激,促使商业企业在地理位置上进行集聚。此外,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商业集群的目标对象是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因此消费者是最终购买的决策者。如果某一集群知名度、美誉度比较高,即使其他硬件条件相同,消费者也会首先选择知名度较高的集群实现购买行为,从而为集群内企业节省了宣传费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3.政府规划的推动
产业集聚的发展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商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行为。商业集群所在地是满足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等需求的场所,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商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当一些商业企业在一个城市或某一地点开始集聚的时候,政府通过行政规划,进一步促进商业企业在该地点的集聚,使得商业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迅速的扩张,商业集群形成以后,政府会制定相关的政策,为商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保证商业网点集群的发展。
4.城市化的影响
生产力的革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城市功能也随之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商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发展史也是商业的发展史。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商业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样城市化的发展也会推动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城市化的发展对商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英国借助的商贸开拓市场,一跃成为“世界工厂”。据统计,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占了世界的一半,发达的商贸使英国的商业城市迅速增多和扩张,到192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7%,最先完成城市化。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美国的商贸发展达到一个高潮,城市化比重逐步上升,1890年城市化比率为35.1%,1920年为51.12%,到1970年达到了73.16%。由此可见,商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促进商业集群形成的因素之一。
二、推动商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1.成本动力机制
企业通常在商品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寻求最小成本,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便利的角度来看,商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空间布局,分布密度比较高。为了提高集群的竞争力,可以共同建造集群内的休闲设施、停车场等,共同使用基础设施不仅节省了环境改造的费用,还改善了集群的服务环境,降低了单个企业的环境建设的分摊费用,利于集群竞争力的提高。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商业集群大量商业企业的存在,在集群内部,企业是同质的,经营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商业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导致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减少了顾客的隐性成本,为商业集群集聚人气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商业企业的进一步集聚。
2.社会动力机制
商业是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当商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会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进行规划和改造,力图从整体上为商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便利,克服种种弊端,努力解决集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集聚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政府对集聚区内的环境进行规划和改造,为方便消费者购物与休闲,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为引进资金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并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对商业集群进行综合管理,营造商业集群的良好氛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群内存在大量的同质企业,经营的业态、商品的种类相同或相似,商业企业个体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会采用价格策略。每逢五一、十一或元旦等节假日,各大商场、专卖店纷纷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折扣策略,面向新老顾客或给予价格优惠,或马上购买赠送礼品,或购买即时参加抽奖活动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刺激其购买欲望。临沂的金鹰家电商场、九州宜家佳卖场和各大手机卖场等会在这期间开展如火如荼的促销策略,卖场的黄金销售时间就是这些节假日,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金九银十”。据统计,多数商业企业在此期间的销售额要占到全年销售额的24%。集群内商业企业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趋势,利用集群整体优势,同大商场展开竞争和合作。同一业态的商业企业越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促使更多的商业企业到此聚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集群的发展。为了防止企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政府从整体上把握商业网点的扩张速度,引导和控制商业的有节、有量、有质发展。政府还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基础设施建造成本、环境维护成本、提升经济外部性等直接干预措施营建良好的氛围。因此政府的调控手段也是商业集群形成的动力之一。
3.集聚动力机制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商业企业进行集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综合商品的价格、性能、外观以及生产厂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进行比较,如果某一家商店的商品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就会产生购买行为。正是消费者的这种行为,决定了企业集聚的有益性,同时也为商业集聚提供了必要。
从商业的特性来看,存在“店多成市”产生的集聚效应。根据波特的定义,商业企业簇群更符合产业簇群的特性,为了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零售商要致力于以适当的价格向消费者出售有吸引力的商品组合与服务,通过集聚不仅可以提供“一站式”购物,还可以便于消费者进行价格和性能的比较,零售商之间需要协调合作,创造良好的零售环境,提高商业集聚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在商业集群内部,商业经营的品种,相对于一家企业经营来说,种类更加齐全,同种商品的价格由于集群内企业存在横向的竞争关系,企业和高校、科研、金融等机构有优势互补的关系,政府则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各种资源在市场的推动下进行融合。如商城临沂摩配城、汽配城以及类似于解放路和启阳路中段的精品店及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建立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与之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此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优势,促进商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4.创新机制
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使用创新(Innovation)一词。将创新定义为企业家为获取利润所实行的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并不一定意味着产生新的技术,它更强调对技术的运用,强调技术研究开发之后的商业行为。
在商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地缘上的接近性和经营的同种性,导致在集群内部存在激烈的竞争,而激烈的竞争在集群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这些创新布局是在经营产品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经营环境、品牌等方面的创新,创新作为商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商业集群形成、发展并具有内在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之一。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彭继增.国内外商业集群研究现状及启示[J].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