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

2008-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8年40期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重要管理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确保项目实施过程的资金控制,明确投资主体和建设单位的权利和责任,掌握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是做好本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竣工结算
  
  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建设项目前期、工程施工、工程竣工等全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是以计价与控制为主的工作过程。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果形式分别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及工程结算。因此,搞好工程造价管理是准确计算项目投资的重要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谓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结算价等;在项目建议书阶段编制初步投资估算;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在工程施工阶段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因物价上涨所引起的造价提高,以及在设计中难以预计的而在实施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和费用,合理确定结算价;在竣工验收阶段,全面汇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编制竣工决算,如实体现该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所谓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及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具体地说,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一、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的最重要依据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的技术经济过程。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做出科学的决断,优选出最佳投资行为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各项技术经济决策,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同时,造价的高低又是投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着投资估算的精确度,投资决策过程又分为投资机会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不同阶段,投资估算的精确度就不同,最终决策阶段投资估算误差率要控制在±10%内,从而最终决策该项目是否可行,确定出最佳投资方案。
  
  二、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的重要依据
  
  工程设计是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所做的技术工作,是建设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阶段,为了保证设计的整体性,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分阶段进行,一般工业项目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要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进行。初步设计是设计过程的一个关键性阶段,明确拟建工程在指定地点和规定期限内进行建设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并规定主要技术方案、工程总造价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利于在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本阶段必须编制设计总概算。技术设计是初步设计的具体化,详细程度应以满足设计方案中重大技术问题和有关设备选制的要求,除了体现初步设计的整体意图外,还要考虑施工的方便易行,并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修正,编制修正概算。施工图设计是设计与施工工作的桥梁,设计要从深度上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并要满足业主编制施工图预算的要求。
  
  三、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方法
  
  1.实施阶段造价管理的意义和问题
  项目实施是将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转变为工程实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工程资金形成的主要过程,即建设资金的主要使用阶段,应该引起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工程从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对建设资金的控制管理,在全过程资金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效益。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中严重存在着“三超”现象。究其原因,固然有政策调整、材料设备涨价等客观原因,但同时也要看到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样对工程造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问题,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必须坚持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原则。
  2.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方法
  (1)明确投资方和建设方的权责及义务。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明确投资主体和建设单位双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投资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为:对工程总投资负责,并负责对动态投资进行管理,对中介机构提出的上年度投资额度差价指数进行审查,并对认可的动态投资保证到位。建立关于建设单位动用预备费审批制度。建设单位的权利与责任为:对静态投资负责,在保证不突破国家标准的外资概算静态投资的前提下,具有对项目投资进行合理调整的权利。负责组织编制业主预算。根据工程进度和有关规定,按时编制年度资金安排计划,并报投资主体审核。
  (2)编制业主预算。业主预算是在初步设计审批之后,按照“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为满足业主的投资管理和控制要求而编制的一种内部预算,或称为执行预算。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施工复杂、比选方案较多等固有的特点和受预算编制体制本身的限制,在初步设计审批之后,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设计单位或有关部门会提出更优化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从全过程控制建设工程总造价的观点出发,及时跟踪工程概算的变化趋势是造价控制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初步设计总概算一经主管部门审定,不得突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情况变化后的初步概算按照“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编制业主预算,以反映这些变化因素,为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一般情况下,为便于与设计概算进行对比,业主预算的价格水平与设计概算的人、材、机等基础价格水平保持一致。业主预算中总投资必须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总投资内,不得突破,业主预算经批准后,其静态投资是建设单位管理、控制投资的最高限额,是制订年度资金计划、考核工程盈亏和工程经济合理性、控制标底、实行限额设计的重要依据。业主预算的编制依据: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实施阶段造价管理法规;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招标设计文件和图纸;业主的招标分标规划和委托任务书;国家有关的定额标准和文件;工程贷款协议;有关合同、协议。
  (3)建立新的价差计算方法。价差计算与结算是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相当一段时期,价差的结算一直沿用文件证明法,通过修改概算或追加概算,按实际发生数实报实销。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投资人与项目法人之间应尽量应用“公式法”进行价差的计算,这样较为公平、合理和透明。同样,“公式法”也可指导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可变单价合同项目的价差结算工作。此方法比文件证明法更加合理准确地控制项目建设投资创造条件。
  
  四、施工阶段的投资事中控制
  
  造价工程师在施工阶段的投资事中控制,就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资实际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造价工程师应对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加强投资控制。施工方法的不同,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造价工程师应对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支付是投资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有力保证。只有严格按图施工,并通过监理人员质量检验合格,造价工程师才审核支付。造价工程师应严格审核工程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在施工中,经常会碰到由于设计深度不够,进行工程变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变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关键。
  造价工程师应严格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变更价,应防止承包商“杀死猪再讲价”,因为如果待工程变更付诸实施再去核实计量,现场已面目全非,事后核量不准确。只有规范工程变更程序,实行事前把关,主动控制,工程变更的投资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索赔的原因很多,一些承包商会寻找索赔机会,希望索取到费用赔偿,和工期补偿。这就要求造价工程师应精通施工合同条款,熟悉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标准,公正地当好索赔事件“仲裁员”,维护合同双方合法权益。发生索赔事件时,承包商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记录提出工期或费用索赔报告。造价工程师应认真研究合同条款,首先核查索赔报告是否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有效期间28天内提出,否则索赔不成立。进而对索赔要求进行辨别和分析。
  
  五、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事后控制
  
  造价工程师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事后控制中,应认真及时审核竣工结算。审核的具体内容及方法包括:根据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投标预算、答疑、图纸会审纪要、竣工图、设计变更、隐蔽验收资料,确定工程量计算、结算单价套用、设备材料结算价格及材料价差取定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合同条款等进行编制。并进行现场校核。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正确审核竣工结算,使竣工结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作者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张晋华.论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