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以Windows2003为操作系统,以MapGis为GIS支撑环境平台,以Visual C++为开发编译工具,提出了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及用户界面的总体结构模式,探索数据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模型的统一模式。建立了空间数据的分层与编码,标准化方案。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特征,分析指标体系,构建了采油区水土保持的系列分析评价数字模型。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采油区;水土保持
引言
在油气田的开发建设中,不可避免地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层,造成土壤盐碱化、油漠化,形成水土流失易发区。采油区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信息量巨大,传统的分散式数据信息管理方法严重制约了采油区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发展。建立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解决采油区水土保持资料积累难、存放乱、查找难、总体规模化程度较差、利用率很低的问题,实现对生态地质环境专业数据的信息化统一管理势在必行。
一、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
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分为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及用户界面三部分进行开发,它是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紧密的整体系统。它的系统功能由图形管理模块、属性管理模块、模型分析模块、帮助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图形管理模块和属性管理模块统称为数据信息管理模块。系统整体结构如图所示。
二、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库的构建
1.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系统的数据对象
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库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及基础地理五部分内容。它们划分为基础数据信息、采油区水土保持特征信息两种类型。基础数据信息包括简化的地理要素、人口密度分布特征信息、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密度分布特征信息、水文气象特征信息等。采油区水土保持特征信息反映采油区水土保持个体分布特征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其主要内容是简化的生态环境要素、废弃井场分布信息、输油管线分布信息、原油加工区分布信息、土地油漠化—盐碱化分区数据信息、地下水异常范围分布信息、已有适宜的水土保持方法。
2.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的逻辑组成
系统将采油区所有数据信息融为一体,建立逻辑结构概念,概括为四库:底图库、属性库(外挂数据库)、图式图例库、成果库。底图库:由基本图形数据和辅助图形数据组成,是图层的集合,可根据不同的需要任意组合形成不同的图形。属性库:是图元的外挂属性的集合,存贮文字性数据。图式图例库:是制图基础信息的集合,包括色标、线型、子图、图案等。成果库:存贮各种运算的结果。
3.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的物理组成
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信息按MAPGIS的管理模式进行组织设计,其数据结构为:项目→库→文件→图层→图元。项目是在特定信息领域为特定目标建立的信息管理的最顶层对象,它是与特定领域和目标有关的信息库的集合,一个项目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库。库是在项目控制之下由以不同存储方式记录的不同类型信息文件组成的集合,在本项目中主要包括图形库和属性库。一个库由一个以上的文件组成。文件是应用软件对用户信息体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图形文件中可以有多个图层。图层是为区分信息的属性并对各属性进行独立操作,对同一文件中不同属性类型的数据进行管理所划分的层次。图元是图形信息的最小单位,由点、线、多边形组成。
4.采油区水土保持数据的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关系到数据信息存取、交换以及模型建设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