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全民运动

2008-12-29 00:00:00刘金祥
世界文化 2008年8期


  运动从初生开始
  
  瑞典的孩子出生的第二天,母亲就把他放在婴儿车里,推着上街散步了。产妇没有坐月子的习惯,婴儿也没有多少天不能出门见风之说,他们一来到人间,或者说一来到瑞典,就得参加运动。我在斯德哥尔摩时,亲眼看到他们人人是运动员,而处处是运动的场地。海上,林中,公园,草坪,马路,直到办公楼里,到处都有运动场地,而且绝对是正宗的。
  我和妻到斯德哥尔摩的当天,薇妮接我们回家,行李还没有打开,而且已是晚上9点,她却换了一双运动鞋,不由分说要领我们去散步,仿佛散步是瑞典人用以欢迎远方亲人到来的一种仪式似的,就像有的民族欢迎客人的到来先请洗澡的一般。我们入乡随俗去散步。虽已晚上9点,那太阳的所在,也就跟我的祖国下午四五点时看到的位置差不多,明晃晃地照耀着蓝天白云,树绿花明,空气鲜美得如早晨,晶莹得如最美的水晶。转眼间,薇妮已领我们走进森林中,走上一条沿山坡缓缓而下的林中小路。小路显然是早年间特地开辟出来的,可以并排走两三个人。路边等距离地放着的木椅,供行人休息。
  说是散步,薇妮却不时地小跑一阵,引得我也不由得跟她跑起来。她说,这是她每天跑步的小路,来回10公里。原来如此,她每天下班以后要在这小路上跑步锻炼,今天因为接我们的飞机耽误了,现在她要补课。她也鼓励我们跑,我们便跑一阵走一阵,一阵不如一阵。不时地便碰上几个人,或从后面赶来,或迎面而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跑着的,跨着大步,上衣脱着,扎在腰间,脸色通红,闪着汗光,呼吸深长有力,一阵风闪过我们身边。还有骑自行车的,戴着头盔,不管上坡下坡都奋力地蹬着,飞快投入森林深处。我只有羡慕赞叹的份儿:真带劲!薇妮说,瑞典人喜欢运动,最普及的就是长跑和自行车,家家的自行车都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运动器械。
  官府则经常举办群众性的运动会,我在一个月里,遇上了两次帆船大赛,两次长跑活动。长跑一次在白天,是为欢送瑞典运动员前往参加奥运会而举办,另一次在半夜11点举行,名为午夜狂奔,我们的朋友宋博士参加,故我们全家上阵,站在路边当拉拉队。
  所谓午夜只是钟表时间,太阳却还不肯归去呢,热爱阳光的瑞典人以狂奔为狂欢庆祝夏季白夜的开始。万人空巷夹道观看。街道上空扯起了横幅,所有车辆停止了通行。先是两位警察骑摩托车开道而来,带来了人群的欢呼声。一位中等身材精瘦的中年人第一个跑来,跑得那么轻松,热烈的掌声从此不断。接着是两三个、四五个地跑来,然后就是成群结队地跑来。共有两万人参加这环市10公里的长跑。观众们欢腾起来,见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熟人便大喊加油,跑步的人已经浩浩荡荡挤满了马路,把观众往两边挤。我举着相机等宋博士过来,结果他早已经跑过去了。两个扮成小丑的人跑来,逗得观众哄街大笑,过后又是两个穿睡衣戴睡帽的人,仿佛刚从睡梦中爬起来,一边打哈欠一边跑得飞快。还有一位帽子上缠满小灯泡,通着电,一跑一闪,瑞典人平时是有点古板拘谨的,这时候却放肆搞笑。观众们就笑着喊着,也陆续参加到队伍里跑起来,反正是狂欢不是比赛。接着跑过来的人令人感动,竟然是一些残疾人,一只手臂的,拄着双拐的,坐着轮椅的,不管落的多远,都很认真地跑着,没有人半途而废。而给这个长跑大军添了最快乐美丽一笔的,是一群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们,一边跑一边和车上的宝贝说笑,有的孩子歪着脑袋睡着了,有的却兴奋地手舞足蹈地喊叫着,指挥着妈妈奋勇前进。
  
  运动无处不在
  
  在斯德哥尔摩,就在薇妮家旁边,有一个格路宾体育馆,是一个现代建筑风格的巨大的白色的圆球体,至少有20层楼那么高,在城市的任何地方,只要角度合适,都能看到它,像天边升起一轮白太阳。一般人就叫它大圆球。它的规模之大,各类场地之齐全,据介绍至少是北欧第一。斯德哥尔摩人把这个令他们骄傲的大圆球体育馆,看成是本市的象征。一切重要的盛大的体育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我们因为离得近,就经常听到那里发出来的大比赛时的裁判的哨声,拉拉队的鼓声喊声以及千万观众忽然爆发的欢呼声。因此就使我也常常处在一种莫名的兴奋之中,很想立刻去奔跑或挥两拍或踢两脚。一般说来,本市市民性喜安静,闹市也不闻喧嚣之声,惟独这运动之声,是他们乐意接受的。
  除这大圆球外,一般的体育馆真不知有多少。而不论体育馆有多少,也不能容纳所有的市民进入。既然所有的市民以及瑞典国民,包括残疾人在内,人人都是运动员,当然就需要更多场地来运动。政府有鉴于此,就把市区一切可能的地方都开辟了运动场地。
  海上是帆船运动的场地。斯德哥尔摩居民,平均三户拥有一艘帆船或游艇或快艇。买一艘船比买一辆车要贵,而买一个停船的泊位,又比买一个停车的车位要贵,而这船并非必须的交通工具,仅仅是在夏季的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有用,其余时间都得闲着,还得花保养费,算上去为它花的钱着实不少。即使这样,他们也还是要置一艘船,就为在夏天的两个月里,可以开到海上去兜风,去运动,去比赛。我曾经看到过几次帆船比赛,只见茫茫海面上桅杆如林,帆影如云,旌旗飞扬,十里连营,倒像三国里水战的场面。据说这都是私人的帆船。还看了一次国际性的比赛,欧亚各国帆船,漂洋过海而来,齐集这帆船大国。那真是乘风破浪,沧海千帆,壮观极了!海上还是垂钓的运动场,法律规定,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海域垂钓,不管是王宫脚下还是首相府门前。游泳亦然。这个规定,还因为到处的海水都是清澈的,无污染的,无需挑选区域。
  斯德哥尔摩的公园或草坪,多得堪称世界城市之最。而许多公园或草坪,都开辟有运动场地,大的如高尔夫、田径、足球、网球,小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全都设施齐全,大多免费。专为儿童使用的运动场地和设施比成人的还要多,而且免费。凡是广场、公园附有体育设施的地方,必有孩子们在活动。更小的则由大人带着,或游泳,或踢球,连两三岁的也在沙坑里瞎蹦。学校和幼儿园里的情形更可想而知了,孩子们总是在体育场上活动,仿佛不上课似的。所有这些固定的体育场地之外,一些游人较多的公园场地,如皇家花园或大桥洞下甚至十字街头,三天两头就布置起一个运动场来,用大气包做墙一围,里面就举行篮球、壁球、冰球、曲棍球或攀崖蹦极比赛。
  一个城市眼看着一大半的露天地盘都成了运动场,似乎还不满足。那一天,薇妮又让我大吃一惊,她领我们去参观他们公司的体育馆。我想一个员工并不太多的单位内部的体育馆有什么好看呢,能赶上我们武钢的体育馆吗?及至一见,顿时跌了眼镜。整个一个地下运动广场。综合性的室内球场就有两个,一个更比一个大,这头几乎望不到那头。晶亮的木地板,中间拉着网球网,靠墙立着篮球架和足球门,随时变换用途。我们到时,正有一位男子领着一群女子在音乐伴奏下做着健美操,都是三点式,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我登时就看直了眼。器械健身房则分电动和手动各种器械,电动有自行车、爬山机、步行机等,手动则包括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大小型器械应有尽有,仅哑铃从半公斤到8公斤16种,不止一套,亮闪闪摆在架子上。隔壁是游泳池,五条泳道,水清见底,只有一位少妇带着她小不点的孩子套着游泳圈在游。再里面是桑拿浴室,当然是芬兰式。一个炭炉,一把水壶,人赤裸裸坐在台阶式的木地板上,向火炉上浇凉水,满屋热气蒸腾。据说洗得大汗淋漓时,再跳入旁边一个冰水池中浸泡。薇妮要我试一试,我婉言谢绝,我这有中国特色的体格,可受不了那个。后来又到宋博士的公司,就是赫赫有名的爱立信,那儿的职工体育场馆更大,器械更齐全。
  
  运动理念
  
  瑞典人花在运动上的钱越多,花在看病上的钱越少,难怪他们的医院里病人极少。而祛病延年只是瑞典人积极运动的原因之一。瑞典人以强健为美,崇尚强健的体魄。我跟一位带她两岁的孩子在沙坑里蹦达翻滚的母亲交谈,是否要把孩子培养为体育明星。她说,他将来做不做运动员那是他的事,还要看他的身体条件,从现在起让他坚持运动,不仅是要锻炼他的身体,而且是锻炼他的性格、智力、协调能力和自尊心等等,这些方面的发展,会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比成为一个体育明星更重要。这位母亲的话,和宋博士的话互相映证。宋博士在参加帆船大赛回来后对我说,海上的运动,风大浪急,危险是时时存在的,不仅锻炼人的体魄,而且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奋斗精神、自强自尊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协作的作风。这都是运动带来的好处。
  瑞典是全民运动。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有多少世界拔尖的运动员,像乒乓名将本格森、老瓦,在瑞典不过是普通公民一个,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他们在其本国的名气,甚至还没有在中国大。但是瑞典的体育,乒乓球、足球、网球、冰球以及水上项目,是世界有名的,全民运动给瑞典人民带来莫大好处。他们没有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之说,他们多数人不知道何谓癌症,他们连牙齿都是到老完整无损。我所见到的瑞典人,个个身强体壮,四肢发达,头脑聪明,面貌英俊,意气风发。在得天独厚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他们人人在运动。瑞典是个运动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