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地天使”克拉拉·巴顿

2008-12-29 00:00:00王小琳
世界文化 2008年8期


  一颗子弹从克拉拉袖底呼啸而过,击中了她正在照顾的一位伤员。克拉拉身材瘦小,与她周围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很不协调。她穿着那个时代女性通常穿的宽松长裙,看上去不像护士。一位头上缠着带血绷带的年轻中尉拍拍她的胳膊,对她说:“小姐,快离开这儿,这不是女孩儿该呆的地方。”
  克拉拉抬头看了他一眼,她的眼中噙着泪水,仍然在为那位她试图挽救的年轻士兵而感到难过。“别管我,年轻人,” 她答道,“我现在没空”。说着又开始照顾起另一位伤员来。
  这一切发生在美国南北对峙的内战期间,安铁顿战役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战斗之一。克拉拉·巴顿一边照顾伤员,一边注视着这些来自南北双方的士兵。这些人还不太习惯看到女子出现在战场上。在欧洲,佛罗伦丝·南丁格尔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战地女护士争得了宝贵的一席之地;然而在美国,女护士只能在医院里而不能在战场上工作,因为美国人认为女护士在战地服务不成体统。可那些曾被克拉拉·巴顿照顾过的伤员却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克拉拉非常出色。
  克拉拉·巴顿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家里她是最小也是最受宠爱的孩子。她13岁那年,她的一个哥哥患上了天花,这种病人见人怕。克拉拉明知这种病会传染,但她仍然恳求留下来照顾他。最后哥哥痊愈了,而她自己却染上了天花,这场病让她难受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次她想和男孩子们一样去玩滑冰,借了双哥哥的冰鞋就跑出去了。冰鞋太大,她摔了一跤,膝盖伤得不轻。于是她用羊毛丝巾包扎了伤口,走路时还刻意不让自己一瘸一拐的。结果她的膝盖伤口感染,不得不长时间卧床休息。正是那段时间让她切身体会到了一个受伤者的感受。
  克拉拉十几岁时越来越想当一名护士,可是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专职的女护士。由于没有机会,克拉拉在学校当了几年老师。随后她去了华盛顿并在美国专利所当了一名文员。不久内战就爆发了。
  当她得知来自家乡的部队驻扎在参议院并赶到参议院大厦的时候,发现一些士兵受伤了。他们在穿越马里兰州的路上遭遇了南方军队的袭击。他们已经筋疲力尽,饥肠辘辘。在这里克拉拉做了很多事:她一面照料伤员,一面安慰那些难以入睡的人并筹集食品和衣物。
  她鼓足勇气来到战时秘书处,请求到前线去当护士。秘书处负责人打量着眼前这位坐在椅子上脚都挨不到地面的小个子女士,她不算漂亮,但挂着酒窝的脸上荡漾着热情与友善。负责人最后抱歉地说道:“不行。”他觉得那地方不适合女士。
  克拉拉当然不会就这样放弃。一开始她只能驾着马车给伤员送些药品和绷带。她已经习惯骑马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所以每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一天,她在营地卸载药品时听见一位医生说道:“能获得这些药品太好了,我们很需要。可是眼下因为粮食短缺,士兵们都在挨饿啊。”
  克拉拉低头看着正在卸载的药品包,突然喊道:“看,他们用玉米粉包在药瓶外面以防打碎。”很快,她拿来一口大锅把玉米粉倒在里面。那天晚上士兵们吃上了一顿热呼呼的玉米粥。
  通过这样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工作,克拉拉·巴顿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战地护士并鼓舞和带动了其他妇女从事护士职业。
  经历过安铁顿战役炮火洗礼3个月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另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弗雷德里克斯堡。那时正值天寒地冻的12月,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受伤,其中大多数伤员由于来不及转移而被活活冻死。克拉拉再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一颗炮弹在头顶上空爆炸,一块弹片朝她飞来,在她的衣裙上穿了个窟窿,幸好没有伤到她, 而她又像上次一样马上投入工作,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长时间的繁重工作拖垮了克拉拉·巴顿的身体。医生们把她送到瑞士的山区疗养。那里所有的公共建筑上空都飘扬着瑞士蓝底白十字的国旗。而有一天她看见一面白底红十字的旗帜在市政厅上空迎风飘扬。她禁不住问那是什么旗。
  照顾她的瑞士医生很惊讶地答道:“你不知道吗?那是国际红十字会的旗。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所做的就是你在美国战场上做的事——照顾伤员,为战争中挨饿的人提供食物”。
  克拉拉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她匆匆地回到了家乡开始着手创立美国红十字会。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花费了长达13年的时间才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1882年美国红十字会创立,克拉拉成了该机构的第一任主席,并一直工作了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