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墙上的石英钟针已经指向12点,张秋茵6岁的儿子强强还没有入睡,起因就是在飞机场被“丢”那件事。
3天前,强强第一次跟随爸爸到飞机场按人。宽敞豪华的大楼,熙熙攘攘的人群,加上飞机起飞、降落的轰响声,使强强感到十分新鲜,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不由得入了迷。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扭头一看,原来在身边的爸爸不在了。强强脑袋顿时“轰”地一下,浑身冒汗,脑子里一幕接一幕浮现出爷爷奶奶描述过的“人贩子”拐卖小孩子的场景,更加害怕起来。
正在强强惊惶失措之际,接到客人的爸爸出现在他的面前。这时,强强如同落水挣扎的人抓着了一根绳索。当着客人的面,强强强忍住泪水没哭,跟着爸爸回到家中。此后,大家再也没有提起这事。但是,强强一直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来,连续两个晚上迟迟不肯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
一向严厉的爸爸听说是因为这件事,立刻一顿指责:“真没出息,还要做男子汉呢!胆小鬼!”慑于父亲的威严,强强只好回到自己房间,却一直睁着眼睛,不能入睡。后来妈妈来陪伴,好不容易才睡着了。连续三天孩子都是如此。
“孩子‘丢’了那么一小会儿,就会吓成这样?”为此,强强妈向医生咨询。
医生告诉她:强强的那些不正常表现,确实是因为“丢”而产生的恐惧心理而引发的。恐惧是人们在意外情况下,感到不安全、受威胁而又没有足够能力对付的一种情感。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孩子更多一些。据统计,2—14岁的儿童,40%以上至少有一种恐惧,最多的可达7种以上,女孩比男孩更为突出。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保持下来,将会影响其性格形成,进而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对孩子的恐惧心理应及时疏导。
医生说,强强在外面找不到亲人感到恐惧,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心理状态。不妨坦诚地告诉孩子,大人找不到他时,也有这种感觉。设法引导孩子描述恐惧感觉,假如孩子想哭,应让他哭个痛快。孩子的感受被大人理解,就比较容易消除恐惧心理。
当孩子表示害怕的时候,不要对其横加指责。粗暴指责本身就是一种恶性刺激,不但无助于消除恐惧,反而加重害怕心理,可告诉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比如可以告诉强强当找不到家人时一定不要跟陌生人走,可站在原地等,家人一定会返回来寻找的;如家人老是不来,可向机场工作人员求助,请他们广播或是打电话等。孩子有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心中有底,恐惧心理自然减轻。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多地苛求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恢复安全感和消除恐惧感。有的孩子恐惧心理久未消除,是与孩子孤独情感有关,如果父母更多给予一些爱,多陪伴和关心孩子,与他们聊天,陪他们出门游玩,对于消除恐惧心理大有益处。但不可走向另一极端,变为溺爱。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在强强因无安全感不肯入睡时,家长可在临睡前,在孩子房间陪伴一会儿,并向孩子表明,在家里不会发生任何可怕的事情。起初,可在床头装上一盏小灯,让他在柔和的灯光下睡觉,房门只作虚掩。适应后再将床头的小灯移去。
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性格。可通过讲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不怕挫折、战胜挫折的故事,以及有关勇敢无畏的优秀童话,使孩子懂得,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不怕困难,勇敢地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日益增长的力量和才干,对克服恐惧心理可起重要作用。孩子多喜欢为自己日益增加的能力、体力和胆量而自豪,而这是战胜恐惧的最好方式。
最后,医生提醒强强的母亲,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及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必要提醒和劝说都是应该的,但不应把语言引导到过分消极的方面和生活中不大可能出现的事情上去,如过分渲染拐卖儿童之事等。否则,孩子整日生活在怀疑、恐惧之中,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父母的焦虑、紧张和不安,是导致孩子恐怖和胆怯性格的重要原因。为防止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父母平时不应表现出无故地怕这、怕那,父母应在孩子的面前树立坚强、勇敢的形象。万一和孩子在一起见到令人恐惧的场面,作为大人,首先应保持头脑冷静,然后做出浅显有说服力的科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