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掌上明珠
冰心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所大房子里,这里生活着一个大家庭。
冰心的母亲是福建一家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父亲谢葆璋是北洋水师的一名军官。夫妻俩感情极好,使他们的家庭总是充满温暖、和谐的气氛。冰心是他们的长女,也是家中唯一的女儿,自然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
婚后不久,父亲就出海远征了,母亲忍受着离别的痛苦和家务重担,不管怎样忙乱,她的嘴角上总是带着微笑,对待子女也总是温柔和善。母亲的女红堪称一流,冰心及其弟妹的衣服,都是她缝制的。冰心称她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有一次,冰心曾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这样爱我?”母亲笑着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呀!”
冰心经常与母亲紧紧依偎在一起,有时说些知心的悄悄话,有时母亲教她读书认字,有时母亲给她讲悲欢离合的故事……最使冰心难忘的还是母女共读一本书的情景,她们为故事情节中的欢喜场面开怀大笑,又为那些动人的故事而流泪。
这份深沉的母爱,不仅滋润了冰心童年时代的心田,也影响了她一生的情感。在冰心的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展现最多的就是那温馨的母爱之光。
冰心的父亲虽说是一位行伍出身的海军军官,对自己这唯一的女儿却充满了柔情,舍不得让女儿吃一点苦。当谢家的伯母、叔伯母们催促着要给冰心扎耳朵眼时,谢葆璋怕女儿疼,便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要是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变笨了。”
谢葆璋还不让给孩子穿紧鞋。小冰心深知父亲对她的疼爱,所以,刚一感到鞋子有点紧,便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一看,就会马上埋怨妻子:“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生气了,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都推到他面前:“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就是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了!”不料谢葆璋真的拿起了剪刀,去剪鞋样,逗得冰心和母亲都笑起来。
点评:冰心是幸福的,父母都非常疼爱她,时常陪伴在她的身边,对她情感的养成及以后的创作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与孩子血缘关系最近的人,理应成为与孩子最亲密的人,或者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因工作等原因,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保姆来照顾,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疏远,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是极其不利的。建议那些工作繁忙的父母,哪怕是晚上也要尽可能抽出半个小时,陪他说说话,讲个故事,或者读读书,与孩子交流时间的长短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流本身的质量。
播下爱国的种子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曾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海军军官,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冰心从小就立下志愿,长大了要做个像父亲那样的人。
当谢葆璋在烟台任海军学校校长时,经常带冰心到海边散步,教她如何打枪、骑马、划船。夜晚,就教女儿如何看星星,如何辨认星座的名字和位置。他还常常带冰心到军舰上,把军舰上的设备、生活方式讲给女儿听。
有一天,谢葆璋像往常一样和冰心在海滩散步。冰心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对感叹说:“烟台海滨就是美啊!”
父亲却说:“在中国北方的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还有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很美很美。”
“爸爸,那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看看那些港湾?”冰心请求说。
“现在我不愿意去!”父亲捡起一块石子,狠狠地扔进海里:“因为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属于英国人,大连属于日本人,青岛属于德国人。只有烟台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我们为什么要把海军学校建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大连和青岛,必须得有强大的海军才行。”
同时,母亲也是个能接受新事物的女子,她的几个兄弟都是同盟会会员,常寄些进步刊物给她。她最爱看的刊物是同盟会的《天讨》。要知道,这类书刊,一旦被发现,可是要掉脑袋的!
受到母亲的影响,冰心也开始偷偷阅读起革命书籍来。辛亥革命爆发后,母亲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申报》,还将仅有的一点儿首饰换成钱,捐给起义军队。小冰心也效仿妈妈,捐出了自己攒的压岁钱。
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冰心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并在将来鼓舞着她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道路。
点评:父母爱国的言谈和行动,在冰心的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父母如果充满爱心,就会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父母如果满怀仇恨,就会在孩子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父母如果喜爱艺术,就会在孩子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父母如果喜爱享乐,就会在孩子心中播下享乐的种子……所以,父母要想在孩子心中播下什么种子,首先得注意自己的喜好和言行。
女儿心中的太阳
谢葆璋虽然是行伍出身,但知书达理,胸襟开阔,乐于助人。他经常教育冰心要立志报效国家,为民众造福,而不惜牺牲自己。
1912年初,来了几位谢葆璋故乡的乡亲。他们邀请谢葆璋回乡去祭祖。他们还送给谢葆璋一个红纸包作为见面礼,这是全乡的父老凑起来的。
接过这沉甸甸的红纸包,谢葆璋的眼睛湿润了,他坚决把红纸包退给了乡亲,然后跟乡亲们回到了故乡。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冰心。后来,她根据此事写了篇小说《还乡》。
夏天的晚上,谢葆璋带冰心到军舰的旗台上看星星,然后指着海边的灯塔,告诉冰心:看守灯塔的人是“光明的使者”。灯塔,这种为民众服务,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的思想,也成为冰心一生行动的“灯塔”。
庄严勇敢的慈父,既是冰心生活的依靠,也是她生活的引路人,从小就是她心中的太阳。冰心在文学创作中的坚定不移和永远执着,无疑是受了她父亲精神力量的影响。她还曾写了短篇小说《海上》,专门来歌颂父亲。
点评:父亲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冰心照亮了前进的方向,父亲也成为女儿心中的太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只知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精神引导。怎样才能成为儿女心中的太阳呢?冰心的父亲多少给了我们一些提示:首先做一个有着强大精神力量的人,然后把这种力量传输给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