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亲家庭”育出的孤僻男生

2008-12-29 00:00:00
中华家教 2008年11期


  儿子小波今年15岁,他从小性格内向、腼腆。我在市直机关上班,丈夫是一家国营大厂的业务副厂长,常年在外奔波,钱虽然挣了不少,可他总没有时间和儿子一起亲近。丈夫偶尔回家,我让他多抽些时间和儿子一起玩,可他总说厂里太忙,脱不开身。时间长了,儿子跟他爸爸的感情就有点儿生疏了。
  看到丈夫不管孩子,弄得儿子跟没爸爸似的,我便在生活中尽量补偿他。小波吃的穿的用的,打小就比一般孩子要强得多。在家里,小波对我也很依赖,10岁的时候还不敢一个人睡觉。他除了作业是独立完成的以外,其余的事情几乎都由我包办了。
  尽管小波的生活环境十分优越,可他并没有多少快乐。因为整日里和我泡在一起,和父亲接触的时间少而又少,他的性格里缺少了男孩子的坚强和阳光。
  小波上小学时,还愿意和人交往,小伙伴虽然不多,但总能找到玩伴。可自从读初一开始,小波的性格变得越来越不合群了,而对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有一次,我中午有事不能回家,便叮嘱小波到商店买包方便面,用开水泡好后吃,他答应了。可我晚上回到家里,看到餐桌上放着一包没有开封的方便面,便问小波中午吃没吃方便面,儿子苦着脸说:“老妈,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泡啊!只好到外面买了几个包子凑合了一顿!”小波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生气地说,方便面外包装上都有操作说明,你难道不认识字吗?小波看我生气了,他一言不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等我进去时,看到他的眼睛红红的。显然,我的话伤了他的心,不由得我为这孩子的脆弱感到担忧起来。
  升入初二,小波越发沉默寡言,有了心事也不愿意向我说。我知道,男孩到了青春期以后,身体和心理会发生许多变化,这个时候父母特别是父亲,应该主动担负起引导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的任务。可这个时候,已经升任厂长的丈夫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我请他多留心儿子的变化,并要求他经常和儿子谈谈心,丈夫却不以为然,仍旧忙他的。
  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参加了一次班集体活动后,性格变化更大了。那是去年国庆节后,班里组织大家到一家大众生态园游玩。生态园里游乐项目很多,大家玩得很开心。儿子却受到了很大刺激。在通过一个绳索桥时,大部分男生都过去了,连一些女生也勇敢地走了过去。可儿子胆子小,几个男生撺掇着他穿越绳索桥,他试了几次竟不敢过。连一些女生都嘲笑他不像个男子汉。
  中午吃饭时,大家三三两两地自由结合,把从家里带来的食品放在一起吃。可谁都不愿意和儿子结合,男生看不起他,女生觉得他女里女气的,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吃。最后,小波只好一个人躲到大树后,草草吃了几口完事。
  这次集体游玩回来后,小波更加自卑了,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初二下半学期,他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绩持续下降。2008年“五一”过后,竟再也不肯去上学了。我要送他去上学,他竟说在班里谁都看不起他,谁都可以欺负他,他再也不想上学了。如果我逼他,他就离家出走。
  从此,小波在家闭门不出,我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让他再回到课堂。无奈,我只好给他办了休学手续。现在,他的同学们马上就要开始初三的课程了,可小波仍然坚守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让我这个当妈的一筹莫展,我该怎么办呢?
  
  小波母亲叙述的个案我在咨询中也经常遇到。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在家庭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缺席对孩子的培养,使得孩子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由于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滋润,这样的孩子时间一长,性格就会出现问题。这种现象,心理学界把它定义为“假单亲家庭”。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家庭结构像一个等腰三角形,父母是底边上的两个角,牢牢支撑着整个家庭,父母在家庭关系中与孩子应该是等距离的。如果父母一直保持着婚姻关系,而其中的一方又长期缺席孩子的家庭教育,这样一来,等腰三角形就变成了不等腰三角形,看似完整的家庭就成了“假单亲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过于亲密,彼此互相依赖,而另一方则和孩子距离拉大,无法有效对孩子实施教育,结果,孩子接受的只能是单亲教育。
  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如果缺失了同性家长的性别认同教育,就会造成他与同性交往方面的经验不足,不易学会处理困难,调节矛盾等技巧,对于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可能造成极大的障碍。
  长期在“假单亲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胆小、敏感、自私、多疑、怯懦、孤僻等负面性格,有的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一旦遇到了环境变化,他们往往会对新环境适应不良,并会引起学习情绪障碍、心理行为骤变等一系列连锁变化。
  由于“假单亲家庭”结构的紊乱,导致父母不能行使正常的性别教育功能。小波的父亲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教育职责,使得小波在生活中处处依赖妈妈,这给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缺陷。
  小波在物质上虽然很优越,可他缺乏来自父亲的关爱,父亲在男孩心中代表着一种强悍的力量,是男孩心中的偶像,一旦少了父爱的呵护,男孩子内心的自卑、怯懦会逐渐增加。当小波升入初中后,看到同学那么自如地与同龄人交往,可他却无法做到,内心难免产生孤独感。当敏感、怯懦、自私等负面情绪纠结在一起,遇到不期然的外界刺激后,带来的负面效应便集中爆发了。这也就是小波在那次集体出游后,心理严重受挫导致他闭门不出的原因。
  
  造成小波目前的现状,他的父亲难辞其咎。小波的爸爸应勇于承担自己为人父的责任,为自己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缺失与淡漠做出真诚检讨。小波的妈妈也要和丈夫达成一致:两人共同承担责任,商讨对策,在儿子的教育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小波的父母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事项:
  做父亲的要明白,自己事业再成功,如果在培养儿子方面出现败笔,那他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小波的父亲应该在生活中注意增进亲子交往,在家里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平时不要忘记儿子的生日,并能给儿子带来意外惊喜,让儿子明白父亲心里还是很在乎他的。另外,父亲要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写信,或进行网上交流,还要抽出时间带儿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看场球赛,爬爬山或参加一些聚会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男性化培养,当然也包括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