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外汇储备也与日俱增。从2000年1月起到2007年12月,我国的官方外汇储备翻了三番有余,从1560亿美元增长到15283亿美元,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3.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外汇管理局的统计,2006年3月我国的官方外汇储备超过日本,而到了2007年12月。我国的官方外汇储备比储备量排名世界第三至第八位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近年来,官方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在美元加速贬值的背景下。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官方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我国万亿之巨的官方外汇储备?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具有首屈一指的官方外汇储备,并不意味着我国是拥有外国财富最多的国家,这也是本文要在“外汇储备”四字前面强调“官方”二字的原因。事实上,由于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我国大多数的外汇资产是由国家持有的,公众真正拥有的外汇资产并不多。而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沙特、阿联酋等国家的外汇资产主要由公众持有,其民间的外汇资产可能是官方外汇储备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算来,我国的官方外汇储备虽然世界第一,但整体国民拥有的外汇资产并不算多,西方发达国家和阿拉伯地区产油国等国的国民外汇资产总量大大高于我国,仅仅根据官方外汇储备而将我国定义为“外汇大国”是不妥的。
官方外汇储备持续增长
官方外汇储备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不外乎两条: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境外资本的流入。
在非完全自由汇率制下,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特别是货物贸易净出口的持续增长是官方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原因。图表2中可以看出,货物贸易净出口对官方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度在50%左右,基本保持同步增长。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形成并非偶然,这与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我国要素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居民与他国居民在储蓄和消费决策上的差异、我国资源价格及税收体系中的不合理因素等深层次因素有关,而目前出口拉动也成为我国促进经济与就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因此短期内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旺盛上升势头将很难逆转,而这也将促使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
除了贸易顺差以外,境外资本的流入也是官方外汇储备激增的重要原因,这中间既包括外国套利投机资金,也包括我国企业和个人过去为了用汇方便而持有的外汇。良好的经济前景,人民币升值预期,成长迅速、渴望资金支持的中国企业,异常火爆的股票、房地产市场,进入升息通道的利率,这些因素对于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境外资本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虽然我国对资本项目依然实行严格监控,但除了外商直接投资、外资企业人民币利润留存、QFII以及对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等正规渠道以外,不少境外资金还通过虚假贸易、虚假投资和地下渠道等非法途径进入中国。虽然次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风险规避情绪有BIs6UZolFEqt2Aj8qZczuQ==可能在短期内缓解“热钱”的涌入,但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降息、美元贬值的市场预期下,我国官方外汇储备的控制仍存在较大压力。
巨额官方外汇储备“有喜亦有忧”
持有外汇储备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从容应付国际收支和外部冲击,维护币值稳定。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转依赖于生产与消费的动态平衡,两者不平衡时国际借贷就会发生。如果一国经济发生暂时性困难导致外债增加,而又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则该国很可能陷入国际收支赤字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中,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俄罗斯国债违约、2001年阿根廷的经济、政治危机。因此,面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应该在经济繁荣期多储备一些外汇资产,以便在经济停滞或衰退期应付可能发生的对外债务。
另一方面,在流动性过剩的国际金融背景下,游走于全球金融市场间的套利资金以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