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帝权中的亚洲和欧溯》等

2008-12-29 00:00:00
中国报道 2008年5期


  《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帝权中的亚洲和欧溯》
  [美]卡赞斯坦 著,秦亚青、魏玲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彼得·卡赞斯坦,美国哈佛大学博士(1973),现任康奈尔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曾任著名的《国际组织》杂志主编,为国际关系学建构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现实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斯蒂分·克拉斯纳和新自由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罗伯特·基欧汉并称为“三K”。
  这是他有关新地区主义研究的最新著作,书中指出了“多孔化地区”是冷战后世界政治的重要特点,并从技术、对外投资、国内政治、国际安全、文化外交等角度系统探讨了欧洲和亚洲两个地区的权力变化特点及其融合程度,指出这种多孔化地区与美国帝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20世纪的国际政治逻辑》
  刘靖华著
  生活·读·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9月
  
  20世纪以来,美国何以兴,苏联何以衰?作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向何处去?
  《20世纪的国际政治逻辑》是《冷眼向洋》书系中的一本。该书系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讲述百年间美国、欧洲、俄罗斯走过的不同道路。这三块地区的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书系没有拘泥于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的单纯叙述,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既成事实人手,透过沉浮兴衰的现象,深入探讨对20世纪历史走向起重大影响的精神、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增补修订添加了许多重要内容,既有对历史的进一步追溯,又有当代新的发展,但与初版的基本取向不变。
  “全球化”在20世纪浮出了水面。但它绝不是一片芳草蓝天。在这看不到尽头的进程中,到处都是荆棘丛生——人类还远没有达到有能力“自治”的境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眼看世界,心想中国,作者没有须臾离开对中国命运的关注,让历史告诉当代,让世界映照中国,作为参照,引人深思。
  
  《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
  [古]菲德尔·卡斯特罗,[法]伊格纳西奥·拉莫内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
  
  该书是2003年初至2005年中,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与法国《外交世界》月刊主编、著名记者伊格纳西奥·拉莫内谈话的记录。这100小时的访谈先后以《与菲德尔100小时访谈》、《菲德尔·卡斯特罗:我的生活》等英、法、西班牙文出版,引起世界的关注。全书分三部分:一是关于卡斯特罗的生平和革命斗争,从童年到参与学生运动和古巴革命;二是讲述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包括古巴导弹危机,切·格瓦拉之死,苏联解体,古巴与非洲、美国、西班牙和拉美国家以及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三是阐述新时期的古巴,主要是古巴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今天。这是卡斯特罗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讲述自己的生平和革命思想,古巴的内外政策以及对国际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
  伊格纳西奥·拉莫内,1943年出生于西班牙加利西亚,在法国度过了几乎所有的学业和职业生涯,是西班牙裔的法国知识分子。他是极具影响力的巴黎月刊《外交世界》杂志的主编,也是当代欧洲最有声望的进步知识分子之一。
  
  《组织》
  [美]马奇,西蒙著,邵冲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3月
  
  这是两位管理大师的旷世经典著作。
  《组织》的出版宣告了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马奇和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两位大师,本书作为他们的唯一合著,虽然备受关注和引述,但却从未被引进中国,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版中文译本。
  由于竞争、合作、人类认知和情感、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组织过程的控制较为有限,而组织的参与者们尽可能以容易复制的方式来应对这些限制,本书的焦点正是这种复杂的组织行为。尽管大多数组织有等级制度,但组织过程决不能单纯依靠命令和权力来完成,所以本书自始至终关注的恰是决策而非等级,这也是现代组织和管理重要的一环。
  该书的作者赫伯特·西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而马奇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社会科学院的首任院长,1970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同时也担任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教授,是名副其实的跨界大师。《西方管理思想史》对两位作者的评2e2d7c7ff11e374500f0a75be52edb4bbbb5265cf9ed61b11ecbe41e9d5f9357价是:“美国的管理学家西蒙和马奇发展了巴纳德的管理理论,特别是决策理论。”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郭忠华,刘训练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9月
  
  公民身份是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政治实践的重要基础,它的内涵和性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理论上也始终充满争议。英国著名社会学家T·H·马歇尔是第一个真正明确提出公民身份概念并对其加以研究的学者,他建立起了公民身份的研究框架,在这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该书的上篇即编选了他的7篇文章,详细展开了马歇尔对公民身份、社会阶级所作的表述,再现了他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下篇的6篇文章则集中了当代一些学者对马歇尔理论的反思与评判。这本书为理解和认识公民身份、社会阶级概念提供了帮助,同时对国内公民身份研究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格局决定结局》
  严定遥著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8年1月
  
  从商、从政、做人、处世一定要读《孙子兵法》,作者严定暹女士,华人世界中第一位将《孙子兵法》用于生活中的女性学者,精研兵法近二十年,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你走进历史,开发属于你个人的智慧思考模式,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
  严定暹,祖籍湖南,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科学委员会研究员。曾在台湾汉声电台主讲《孙子兵法》,台湾《天下远见杂志》“孙子兵法手记”专栏作者。
  严定暹擅长将艰深的经典智慧,吸收反刍为平浅易懂的实用生活方法,《孙子兵法》的智慧是创造美好人生的智略。“知法不必用兵”,“只要方法正确,一定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个“法”字,就是指《孙子兵法》。作者以生动浅白的文字,发挥“活学活用”的功力,列举古今中外实例,将《孙子兵法》与现代生活现象相结合、印证,即使没有读过原著的读者,也能从中撷取其观念,进一步活用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信不论遇到何种处境,必能找到正确方法,而达到胜战而无伤的圆满结果。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英]麦迪森 著
  伍晓鹰 马德斌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3月
  
  安格斯·麦迪森先生是世界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在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比较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的声望,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历史数据的考证和分析专家。他长期从事各国经济增长史的比较研究,著述颇丰。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予以特别的关注。在OECD组织的全力支持下,他1998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对两千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线索作了科学的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他继续关注并追踪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于2007年推出了该书的第二版。第二版不仅对第一版作了重要的修改与更新,还新写了“问题与前景:展望2003-2030年的中国与世界经济”一章。
  本书有着独特的视野和深度。它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过去一千年中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作者的结论是,中国可能在2015年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而恢复它在1890年之前所享有的世界经济地位。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徐明天 著
  中信出版社
  2008年4月
  
  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加上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让我们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
  1979年,深圳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它已崛起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它的灵魂。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本书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
  
  《1978—2007年中国大陆改革的个人观察》
  赵海均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年1月
  
  该书通过对改革开放历史的回顾,作者认为,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来看,30年的改革开放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目标的确立阶段: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开始至1992年。是改革开放的试点、探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二是目标建立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92年至今。在此之前,由于改革还没有明确的目标,究竟采取什么样的体制,以及改革的方法、路径都处在探索过程中,随意性很大。一旦目标明确立,改革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尽管在后来的推进中,遇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国有企业的大面积坍塌,但是改革最终还是走上了目标的路径。
  内容涉及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住房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深化改革。
  
  《股市18岁(1991—2008)》
  周焕涛 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1月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绕口令: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是它竟然能够被理解。《股市18岁》试图理解股市,就像理解自己的孩子。作者试图打通人生、社会、财经、文体、自然的通道;试图探寻股市红黑相间、阴阳涨跌的奥秘。该书按照编年史体例,“原生态”记录沪深股市17年的历史。有人物,有细节,有故事;同时又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高屋建瓴。
  书中有见解,有判断,有分析;文字生动活泼,语言大俗大雅,全书图文并茂,读之赏心悦目。刚入世的新股民,可以通过本书,对股市17年的风云变幻一目了然;久混股市的老股民,可以通过此书,重温17年股市的风卷云舒,细品自己的挫折与辉煌。
  
  《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北大领导力十堂课》
  杨壮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3月
  
  领导力的核心是对他人产生的一种持续的影响力。影响力出自何处?该书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还:
  思想家。影响力的第一源泉是领导的思想特质。这里所说的思想家,是指那些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哲学理念,对复杂问题有独到判断,并具有完备价值体系的人。
  专家。在专业领域里的扎实基础和精湛技能,能使领导者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专家。专家在特定领域具有权威的话语权,对特定问题有着超过常人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具备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专家也往往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品格。有些领导者具有某种闪光的品质。这种品质既包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也包括人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同理心和换位思维能力,对持有不同性格和思想的人的宽容,在处理危机时的勇敢和沉着。对世人的爱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