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的“辩证法”
单双号出行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奥运交通管制措施。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和举办期间,汉城分别实行十日制利五日制的机动车行办法,2000年韩日世界杯仍沿用了这一办法。
350万辆机动车,意味着奥运期间北京实行单双号限行在所难免,好在市民们已经历过中非合作论坛和“好运北京”两次预演。很多市民在谈到上两次限行时,甚至流露出了怀念之情,他们说北京的交通从没那么顺畅过。这次有人提议单双号交替的时间应灵活设置,多为都市加班族考虑,几天后,交管部门就出台了补充规定,每天0时至3时机动车出行不受限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政治生态更加文明,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
单双号限行的通告发布后不久,赶集等网站上就出现了专门的“奥运拼车”版。与以往春节等节假日拼车出行相比,“奥运拼车”持续时间更长,对拼车双方时间、路线的契合度要求也更高。记者随机拨打了赶集网上一位“拼车族”的电话,这位郑先生自7月2号发出“寻单号车上下班”的帖子以来,陆续有十多人跟他联系,但由于上下班时间和具体路线很难达成一致,他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他告诉记者,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中七八成都有奥运期间拼车的打算,住得近的同事早早就定下了拼车上下班的计划。
除了拼车,很多平时开车上下班的人打算乘坐地铁或公交车,这对培养人们选择公共交通的习惯大有帮助。据统计,东京有87%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伦敦、巴黎和纽约的比例也都在65%以上。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希望通过奥运,使北京的这个比例达到60%,因为还有20%的市民是骑自行车。奥运一来,京城很多弃之不用的自行车又将出动了。
保障奥运交通,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规避对普通市民生活的影响,主办城市一直小心翼翼地寻求着最佳的平衡。临时管制措施只是权宜之计,提升城市交通品质才是长久之策。奥运一方面要求公民让渡部分个人利益,一方面也要求政府为个人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补偿,这无疑是政府和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有益探索。
轨道大交通的空间革命
在北京一个私企上班的小朱最近心情大好,因为海外留学的女朋友8月会回来和他一起看奥运。以往去机场接女友,小朱一般选择打车,费用高不说,堵年也是常有的事。今后小朱再也不用为这些问题发愁了,新开通的地铁机场线直达T2和T3航站楼,时速100公里/时,从东直门站出发,只要16分钟就能到达首都机场。又听说机场线的座椅全是真皮的,小朱就更加期待了。
同时开通试运营的还有10号线1期和奥运支线。10号线2期预计1012年完工,届时将与1期组成北京地铁的第二条环线,覆盖三环地区,并串起北京三大保障性住房区域,城市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水平将上一个台阶。
新开通的奥运支线全长4.398公里,堪称北京最精致的地铁线。其内部装修注重与城市整体风格相一致,大大改变了地铁等公共设施给人们的刻板印象和由此产生的压迫感。三条地铁线全长近60公里,是北京头一次同时开通这么长的地铁线,这样,奥运期间北京就有近200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线了。
城市轨道大交通的规划,北京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做了。80年代,国务院批准北京修建12条地铁线,总长200多公里。当时公共交通都由政府出资,而政府财力有限,从1966年到1999年的33年间,北京总共只修建了40公里的地铁,平均每年修1.2公里。90年代后期开始,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公共交通,1999年~2002年的4年中,北京共新修了34公里的地铁,修建速度提高到每年8.5公里。这几年,北京地铁更是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延伸。
到过首尔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地铁线有如一张密织的蜘蛛网,有些站的出口就有15个,其四通八达程度可想而知。而很长时间内,北京只有两条地铁线在运营,有专家呼吁,北京地铁急需添枝加叶。2002年9月地铁13号线正式开通,2003年12月八通线也顺利通车。2007年10月又增开了5号线,被戏称为“添堵苑”的天通苑地区交通压力大为缓解。
刘淇在接受采访时说,除了奥运支线,其他轨道交通都不是为了奥运专门修建的,而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这也是当年打动国际奥委会的一个原因,专为奥运修建170公里的地铁是不切实际的,这些轨道交通建设的长期受益人还是当地的老百姓。到2012年底,北京还将新建8条地铁线,累计运营里程达407公里,城市轨道大交通的空间革命指日可待。
“国”字当头责任大
虽然谁都想借奥运的东风发一笔财,但有些回报远远滞后于它的付出。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可能都要将部分眼前利益暂时搁置一边。某公交公司运营部的陈部长告诉记者,奥运期间,他们每天增开200次车,主要负责晚场比赛结束后的观众疏散任务,末班车的时间会大大推迟。在途经场馆的42条公交线路中,他们负责其中的两条,由于经过市区,客流量较大,到时候,他们不仅要停休,还要随时待命。
为支付员工的加班工资等费用,公司就得拿出400万元,这还不是大头,从去年底开始,公司陆续更新了80部老旧车辆,购置了20部新车,为此花去了1.7个亿。借奥运契机,北京更换了大批新型环保公交车,有望成为世界上拥有环保公交车最多的城市。奥运促成了某些产业加速升级,其效益是长远的。
记者从首汽集团一位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奥运期间,首汽主要承担了接送各国贵宾、奥组委官员和各体育单项组织工作人员的任务,奥组委交通部之所以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首汽,是考虑到首汽曾独家承担了全运会、中非合作论坛和历次党代会的领导人接送任务,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为此,首汽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优秀管理人员和有经验的司机组成的1700A团队,山集团副总领头,早在三年多前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投入了1000辆车来保障运力。这位负责人半开玩笑地说,为全力备战奥运,首汽只留下部分女同志“看家”了。
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曾说,对于想看奥运的人来说,七年的等待时间,太长;但对于办奥运的人来说,七年的准备时间,太短。纵观北京筹办奥运的七年,在场馆、交通等重要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几家国有大型企业扮演了挑大梁的角色。一来是这些老牌国企与政府有着有较深的合作渊源,二来奥运当头,国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超过它们的赢利冲动。国企的“国”字某利,程度上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京津“双城记”
8月1日正式运营的京津城际铁路,有三个“3”意义非凡:时速300公里/时,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单程30分钟。它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铁路,它的开通,被誉为中国铁路的一场速度革命,我国铁路由此进入了高速时代。
京津城际虽然借力奥运,也是奥运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但建设这条高速走廊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连接两个奥运举办城市,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大大加速了京津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小的来说,在北京工作、天津安家的“都市候鸟族”将大大增多,京津一日生活圈将扩大人们的生存空间,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人才的流动;大了来说,它将加速京津两地的职能分工——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天津作为交通、金融、制造业中心,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京津地区的经济辐射力。
国际上,以交通打开城市经济一体化的突破口,东有日本的东京与横滨,西有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与海牙。京津“半小时经济圈”作为后起之秀,发力将自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