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攻坚战
二氧化硫是北京一项主要污染物,很大程度上源于工业企业废物的排放。市政府采取了调整、改造和搬迁污染企业等措施,使北京近几年的二氧化硫污染水平明显下降。据《200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市的同期二氧化硫下降幅度最大,为13.06%,而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仅比去年同期下降0.88%。北京对于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可见一斑。
近几年,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氮污染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间污染水平存在一定幅度的上下波动现象,反映出控制该污染物的复杂和艰巨性。
自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以后,奥运会对承办国和承办城市的整体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大加快了承办国和承办城市的发展。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是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奥运会无疑成为了全面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的巨大社会契机。
空气质量等问题一直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所面临的一道考题。从1998年开始,北京针对自身环境治理的特点,采取了多项举措,陆续投入1200多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环境基础建设,为奥运会护航,这在客观上拉动了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
246个蓝天日
人们拭目期待的北京奥运会还没有开始,奥运会却早早地改变了北京,北京市区每年空气质量二级(良)和好于二级(优)的大数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7年的246天,空气质量连续9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这也是北京对其为国际奥委会及世人所作承诺的兑现。
治理:从悉尼到北京
悉尼奥运会主打“绿色奥运”理念,但奥运期间,悉尼空气中仅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水平在国家标准内,臭氧和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水平超标较重。因此,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由暂时性措施带来的优势会随之消失,空气污染将会出现反弹,显然,环境治理是个永不止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