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结局

2008-12-29 00:00:00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08年10期


  桃溪河的两边,住着姓朱和姓项的两大家族,共有二百多户人家形成两个自然村落。可谓地美物丰,人人安乐,家家祥和。
  这天,项祥兴是在太阳将要落山前半个时辰回到村里来的。他今天好高兴,早晨出村前挑了10个猪仔,到集镇上全卖光了,而且都是好价钱。所以,散集时他拿出一吊钱下馆子好好喝了一壶。没想到一壶还没喝完,他就喝得有些高了。祥兴挑着一对空竹筐,手里提着给老娘切的半斤猪头肉,走到村前河边桥头时,冷风一吹,他脚步踉跄,东倒西歪,差点一头栽进河里去。
  “醉鬼,醉鬼,脸像猴屁股,晃着罗圈腿!瞪着红眼睛,跟树比高低!醉鬼,醉鬼……”旁边玩耍的朱氏两个小孩看见祥兴这样子,就拍手叫喊。
  “小兔崽子敢笑骂大人,啊?反了你们啦?看我怎么样收拾你们……”祥兴丢下竹筐,转身就去追打。两个小孩一跑,其中一个失足掉进了水中。
  尽管小孩当时被旁边农田里的人赶来救起,但小孩溺水且受了惊吓,回家后还是大病了一场,花了不少银钱。
  落水小孩的父亲放不下这事,就上门去找祥兴索要医药费。祥兴躲到项氏族长家里不出来。项氏族长就出面打圆场,又是赔笑又是作揖,几句好话就把朱家男人打发走了,说过几天祥兴一定上门赔礼道歉。
  可是一晃十几天过去了,也不见项家有人上门来兑现,朱家男人知道被对方捉弄了。朱家人生气了,认为项家欺侮他们朱氏人憨厚懦弱,就聚众商议惩治项氏一族的办法。最后决定,把项氏一族人行径最频繁的“路”断掉,让他们龟儿子一族急一急。
  日子一晃又过四天。
  这一日黄昏,老天突然降下一场大雨,间间断断下了半夜。次日天明,朱氏一族的人走出家门,见河边那座桥头围了近百十个人,正在发愁呢。可不是,项氏一族的人全部居住在河的东边,昨夜一场大雨,竟然连桥都被冲毁了。小孩过不了河不能上学,做生意的去不了位于河西边的集镇,有些农夫到不了河西的田里耕作;而朱氏一族的人见了,反而很高兴,因为他们家族住在河西边,不受任何影响。
  见项氏一族人在河边焦急的样子,朱氏族里有人就嘀咕道:“狗日的,昨天你们不是还狂得很嘛,今天都蔫了……”这时,旁边有两个小孩听大人这样说,就侥幸地大声向对岸说:“姓项的一族,狗日的,王八蛋,今日咋不凶啊?把桥拆了看你们还有多牛气!嘿嘿,这下过不过河?”
  “啊?原来是这样啊!”一个中年人说,心里面很不好受。
  “狗日的,咋这样给我们送‘大礼’呢!真狠!有种!”一个后生说。
  “他们来阴的,咱们就给他们来狠的。”另一后生说。
  项氏一族人一听,桥是被朱氏族人故意拆掉的,气不打一处来。有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把手捧在嘴上向对面咒骂一番,觉得不解气,马上一串联,十多个后生回去捞起木棍,不顾湍急冰冷的河水,涉水到对岸将看热闹的朱氏一族人打倒了十几个。
  这一下祸可闯大了,朱氏族人都不答应了。“报仇,我们要报仇!”他们怒吼着聚了几十个人,跺着脚要去对岸把项氏族人全“搁倒在地上”。
  “且慢!”朱氏族长冷静一些,他拦住本族那些提刀拿木棍的后生们,说,“大家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是我们报仇,也得理智一些。大家也知道吧,项氏族里的青壮年男子不比我们族里人少,我们现在去硬拼,绝对占不了便宜。君子报仇,不在早晚。我有个建议。”大伙听族长这样说,都催他说出来。族长说:“我建议全族人,每户出一点钱,然后去聘请一位武功高强的武师来我们村里住下,一来,我们的后生可跟他学些功夫,增添本事;二来,我们找项氏一族报仇时,万一不敌对方,也有个助威壮胆的,这样我们就不怕斗不赢他们。”
  “这个主意不错。”大家都赞成族长的意见。于是很快由每家凑了半吊钱,派了两个中年人,从几百里外的州城请来了一位名叫庞由的镖师。
  庞镖头入住朱氏一族后,每日清晨教朱氏族里的青年们习武,搞得热火朝天。
  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昏,朱氏一族的几个后生按捺不住了,就鼓动庞镖头带着他们过河去出气。庞镖头也想显摆一下,赞成后生的意见。
  十余位朱氏后生在庞镖头的带领下,大家一声吼,过河去把河东项氏族里几头在河边吃草的黄牛,用铁棍扫翻在地。牛是农家人的宝啊!项氏一族人闻讯赶来,但见庞镖头手提铁棍铁塔一般站在那儿,随手抓起一块石头,用力一捏,手中落下纷纷扬扬的石粉来,然后向他们招手:“来吧来吧,上来让我练练手脚。”只气得项氏一族人眼里冒血,向脚下吐口水,可没一人敢近前去。“哈哈,小猪看老虎,光气没脾气,想要打老虎,得等下辈子!嘿嘿……”见此情形,朱氏一族的人,得意地大笑着扬长而去。
  可是,朱氏一族人没高兴上几天,就又高兴不起来了。
  没过十天,项氏一族也从外地请了一位外号叫“史铁脚”的江湖游侠来了。
  此“史铁脚”来到项氏族里的第一天,给众人演示的功夫,是他的外号的来历:只见史大侠赤脚飞起跃向一棵水桶粗的白杨树,双脚连环朝树干踢了七八下,树干就像被狂风刮过般,呼啦啦乱颤,树叶下雪般飘落了一地。史大侠一个鹞子翻身落下地,轻如飞鸟着陆,众人再看他的赤脚,皮肉连色都不变。项氏族人齐声高呼:“高人!高人!真乃‘史铁脚’啊!”
  史铁脚听到称赞,微微一笑,大步走到一座碾盘前飞起一脚,三百斤重的石碾被他踢飞,咚地一声落到两丈开外,砸在一棵碗口粗的树上。树干断成两截!
  “哇!好功夫!”众人见此,有的欢呼,有的人则站在那儿直发愣,呆住了。
  自从史铁脚来到项氏族里住下后,也每日教项氏一族的小伙们练功夫。很快过了两个月,史铁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也为了早日为项氏族人讨回公道,就跟项氏族长商议,决定由他出面与朱氏一族请的庞镖头当众比武。双方的教头谁比输了,谁代表的那一方就承担重新修桥梁及伤害了对方人畜的医疗费用的赔偿金。项氏的族长答应了这个建议,并随后修书一封派人送到朱氏族长的手里。庞镖头与朱氏的族长交流了一下意见,就答应了比武一事。双方都觉得自己一方胜券在握。
  双方把比武的时间定在当月三十日,地点在河边的白杨林边。
  比武这天,双方两族的男女老少都来为自己一方的教头助阵。史铁脚与庞镖头走进场中,双方抱了一下拳就交起手来。两人来来往往斗了十几个回合,就基本摸清了对方的拳路。史铁脚仗着自己的硬功夫,大胆进攻,可庞镖头也不是吃素的,他闯荡江湖多年,也练就一套无形神爪功,见史铁脚用的是外家拳法,而且擅长腿和脚,他就用内家拳法以柔克刚,专攻其上三路。两人过了三四十招,仍然不分高下。
  正在双方都急于求胜,欲使出本门绝招狠斗的时候,只听一声唿哨,一个人影从旁边树上轻飘飘落下。人影离地面有两丈高时,此人一个鹞子翻身,俯冲而下直冲向史庞两人,手中一只竹斗笠一挥,史、庞两人只觉得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分别向他们袭去。两人竟被震得噔噔噔各自后退二丈开外才站住。
  两人同时大吃一惊。定睛看时,原来是一位手提斗笠的中年汉子站在中间,稳如泰山,气定神闲。
  史、庞两人异口同声道:“阁下是谁?为何搅扰我们两人比武?”
  中年汉子说:“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难道两位就这样斗下去,斗到鱼死网破,你死我活,才是解决两族人恩怨的好办法吗?这难道就是江湖豪情、大丈夫的风范吗?”
  “你,你想怎么样?”史、庞两人异口同声问。
  “不怎么样!”来人面露微笑,看不出是敌是友。
  “你怎么知道我们两人决斗的起因和目的呢?”史、庞两人再次异口同声问道。
  中年汉子一阵仰天大笑后,说:“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在树上已呆了半天了,你们心里想的和手里做的,我岂能不知?”
  
  中年汉子趁史、庞两人愣怔的空儿,又是一声长笑,继续说:“倘若两位觉得今日我搅了你们的局,还觉得斗得不过瘾,就合伙上来,贫道陪两位再比划几招如何?”史、庞两人刚才已领教过中年汉子的功夫了,心中早已佩服,便彼此向道人作揖道:“大侠功夫超凡,我两人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哪敢冒犯尊驾?只是已受教诲,尚不知大侠尊号大名,怎样称呼?待会重谢阁下!”
  中年汉子说:“在下闯江湖,走四方,行不更名坐不改号,人称‘斗笠散人’。如果两位觉得这样斗下去斗不出结果,两位就快去把两族族长找来,我来把这件事给你们摆平。”
  史、庞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点了一下头,转身就向人群里走去。两族族长被请来了。“斗笠散人”说为了驱除两族人的“隔阂”,让他们修复旧谊,他愿意替两族人在一日内,在河上架起一座桥。
  “一日内?”两位族长诧异地互望了一眼。“是的,只需一日。”“斗笠散人”再次重复道。两位族长一听,十分兴奋,忙问需要什么材料,要多少工匠搭手。“斗笠散人”说只要村人迅速抬来木料,备些铁钉即可。
  木料很快运到河边,“斗笠散人”说:“现在就是我的事了,你们只在一边观看就行了。”“斗笠散人”说完,双手各抓住一根五六寸粗的长木料,腾空而起,飞跃至河心处,双手同时向下一插。眨眼间,滚滚激流中便竖起了一对木桥柱。“斗笠散人”跃将回来,又接二连三抓起几根房檀般的木头,飞掠过去,在河中立起了三对桥柱,然后又来来去去,抓起几根木头,单脚站在木柱顶上,用铁钉将它们连结在桥柱和两边的码头上。“斗笠散人”就这样来来去去,不到半天时间,一座结结实实的木桥便搭好了。项氏一族人涌上桥去,木桥结实又宽敞,大家在桥上又笑又跳,称谢声不绝于耳。
  当天夜晚,“斗笠散人”奔走于两族人之间,运用他独到的推拿接骨术,将双方一月前打斗闹事所伤的人和耕牛的跌打部位,全医好了。
  次日清晨,朱氏的族长带着本族的几位长者,捧着礼品到项氏族长的家里向“斗笠散人”致谢。可是,一伙人推开“斗笠散人”所住的房间门,屋子里床铺弄得整整齐齐,但已没有“斗笠散人”的人影。
  双方怔了片刻才明白,“斗笠散人”已不辞而别了。他们再找史、庞两位教头,也都不见了人影。众人赶紧追到村边,发现新搭的桥头立了一块简易的石碑,上面用利器刻着“连心桥”三字,两边各有一行小字,写的是:人不为己此言难信,恩怨计较何必太多。落款是:“斗笠散人”朱虎题。
  两位族长看到题字,忽然“啊”的一声,记起来了:三十多年前,村里有个父母双亡的孤儿朱虎,在村子里轮流给每家放牛,后来突然有一天,他无故失踪了,大伙寻找多日无果。光阴如梭,一晃就是数十年,大家几乎忘了他,没想到,昨日这个大能人,原来就是他朱虎啊……
  〔责任编辑 王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