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该回家

2008-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8年4期


  这天,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小面馆里,进来一个乡下小老板模样的中年汉子,拎着大包小包, 脸黑手黑,可又穿着得体。
  汉子坐下,要了一碗面,刚吃到一半,手机响了。他看了看号码,露出极不情愿的神色,一 边听一边起身躲进店里的卫生间,好半天才出来,扫了一眼店里的食客,大声喊了一句:“我有一张到重庆的车票,谁要?”
  “我要!我要!”话音刚落,立马有三个人冲过来,一个民工模样的小伙子,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夹个皱巴巴的包的业务员。
  这三人都是一个箭步冲到汉子跟前,六只手齐刷刷伸了出来。
  民工猴急地嚷了起来:“大哥,卖给我吧,我多给你一百块!”说着,立即拿出几张百元大票。业务员把他的钱一挡:“大哥,还是卖给我吧,我多出一倍的钱!”眼镜也喊了起来: “我给两倍!”
  汉子不禁乐了:“我不是黄牛,这是因为临时有事,回不了,并不是想多卖钱,这张票我要原价转让,可是你们三个都要,我给谁呢?”
  这时,面店老板走过来,一听是这么回事,出主意道:“你们就别为难这位大哥了。这样吧,你们都说说回家的理由,为什么非要回家,由我来当评委,看哪个是最应该得到这张票的,就把票让他!”
  没等汉子点头,民工举手抢先道:“我今年刚娶了老婆,可才过了三天,我就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跑出来打工了。她一个人在家里,又要照顾我娘,又要忙地里的活,晚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真是太委屈她了。这长长的一年终于过去了,我连老婆长什么样子都快忘了,这过年我要是再不回家,我、我还算她的男人吗?”
  “兄弟,我比你更需要这张票!”眼镜接着说开了,“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她老人家为了供我上大学,不知吃了多少苦。这几年春节,我为了省钱,从没回过一次家,好不容易今年我毕业了,还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挣到了第一笔钱。你们说,我再不回家看母亲,我还算是人吗?”
  眼镜说完,业务员接口道:“我是乡下一个小厂里跑业务的,每天都在外面东跑西跑,一连三年,我都是因为有业务跑在外面,误了回家的时间,只能在外面一个人过年。我老婆早就走了,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才九岁,这几个年,都是孩子们自己操办着过的,我这个当父亲的……”说到这,业务员的擦了擦眼睛,“在外面,我啥都不想,就想家里的几个孩子,真是太对不起他们了。今年我好不容易提前把事情办完,可以回家过个年了,却怎么也买不到票。”
  三个人说完,都急巴巴地看着小面馆的老板,等着他打分。
  面馆老板却面呈难色,刚才这三位都说得挺好,哪一个都应该拿到这张票,可到底给谁,他也一时没了主意,只好把脸转向那位汉子。
  汉子忽然哈哈一笑:“对不起各位,恐怕要让你们都失望了!其实,我也没有票!我也是要到重庆的,这么做只想看看还有多少人没有票而已。”
  那三个争票的面面相觑,一脸不快地回到了桌子前,“你没有票,乱嚷啥?”
  汉子拿起行李:“我去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退票的!”
  正要走,门口走进一位漂亮的女人,看见他就喊:“标哥,票退了吗?咱们快走吧!”说着,上前就去帮忙拿他的行李。
  那三个人一听,不干了,扔下碗筷呼啦一下把他们围住:“大哥,你还是有票啊!”“你回不了,留着票干啥呢?”“老板,别开玩笑了,你到底想要多少钱啊?”
  女人奇怪地问:“标哥,怎么还不把票退了?快退吧!”
  这女人的话,言之凿凿,更加证实了老板实际上是有票的,而且一定要退掉。情急之下,眼镜大喊了起来:“大哥,我知道我们让你很为难,把票让给谁都不好。可是,这张票您还是别留着,给我吧,我替我娘给你跪下了!"说完,两腿一弯,真的就要往下跪。
  “慢,慢!”老板忙把眼镜扶住,“你们都别说话,让我说!”
  大家一下闭上了嘴巴。老板看了一眼他们,说道:“你们刚才都说了要回家的理由,我还没有说呢?我十五年前就丢下老婆孩子,跑出来和一个女人混在一块,整整十五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我的老爹被我气死了,剩下一个老娘,今年也有八十多了,我再不回家,恐怕就见不到她老人家了。还有我的老婆,这十五年替我服侍老人,抚养孩子,守了十五年活寡,对我却没有丝毫怨言,只盼着我回头重新过日子;我有两个孩子,我走的时候,他们才三岁、五岁,不知道他们还认不认我这个父亲。今年我已经买好了票,决定要回家,可是……这个女人的一个电话,让我又临时改变了主意。刚才听了你们的话,我终于知道,其实我才是最应该回家的人。”
  女人一怔,顿足大叫道:“什么?你又要回去?咱们不是说好了吗,快把票退了吧!你走了,让我一个人咋办呀?”
  大家看看汉子,又看看女人,忽然异口同声道:“这张票应该给你!”
  “谢谢了!”老板眼角噙着泪水,冲大家抱抱拳,提起行李就走。女人冲着他的背影大喊:“你这个没良心的,你真的回家了?”
  “对!”老板转身回来,轻声对女人说了句,“你也回家吧!”
  说罢,头也不回地融进了车站的人流中。■
  (应山红荐自《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