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便利店蝶变三部曲

2008-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8年8期


  最近,上海白领一族明显感到,虽然大街上“门对门”、“店对店”的恶拼势头少了许多,但便利业的竞争开始从地面、户外转到室内、地下、商务楼宇内,二三家便利店扎堆已不鲜见。轨道交通的站点内,便利店之间互相竞争的“火药味”也开始日益浓厚……
  据上海连锁行业协会的统计,从2000年起,上海年均新开便利店超过1000家,呈现出爆发式成长。尤其是在2002年和2003年,上海便利店大兴开店“圈地运动”,2006年4500家的规模已经使上海平均3800人拥有一间便利店。而与这场圈地运动相反的不和谐音是,直到去年,拥有上海便利店总数51%的快客和可的便利店才实现盈利,这意味着沪上半数便利店直到现在还处于亏损阶段……
  正值上海便利业态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状态之下挣扎之时,驾车族不难发现,中石化加油站内悄然开辟了一项新业务——“易捷便利店”,谁都知道石油大亨的资本实力非一般公司能企及,“易捷”的进入,会不会搅出便利业竞争新的格局?此外,久久在上海市场外观望的“7-11”便利店,有望于2008年进入申城,“7-11”将不采取“从零开始”开新店的模式,而是采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进入。
  在上海的百货公司、大卖场、家居等零售业态外资势力越来越强大时,本土商业尚占主流的便利业必将迎来一场新的恶战,他们又该如何面对?
  
  第一部曲:兼并联合是必然趋势
  
  日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光明乳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