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是意大利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也是意大利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设计富有特色、生产不断创新、销售网络完善的构架体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步发展,使意大利成为全球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强国。
一、意大利纺织服装业概况
意大利纺织服装产品因其完美的设计、精巧的制作和技术高超的后处理闻名世界。行业内知名品牌林立,顶级名牌产品如范思哲(VERSACE)、古奇(GUCCI)、泽尼亚(ZEGNA)、普拉达(PRADA)等引领全球时尚趋势,甚至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意大利在纺织服装业进出口贸易产品分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出口和进口均以成衣、纺织面料、针织衣物和纱线为主;二是除家用纺织品和毛条外,其他大类产品均实现贸易顺差,且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成衣和纺织面料;三是从进口看,毛条的进口金额下降幅度最大。
在多年的经营中,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工业区是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内的生产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专业化。产品相似的企业多聚集在同一地区,形成类似模块化的地区分布模式,然后通过在工艺流程上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区间合作系统,即工业区。意大利主要的纺织服装工业区有17个,大多位于意大利的北部。
在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中,大、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存、协调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体系:大型企业以创新能力、重视面料和加工质量闻名,品牌遍布全球;中型企业以灵活性为特色,小型企业致力于在一种或几种产品上“专、精、特、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小企业是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主力军,许多企业沿袭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据时尚协会数据显示,2004年,雇员在1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为6.64万户,占纺织服装企业总数的98.4%;实现销售收入242.75亿欧元,占57%;就业人数达39.74万人,占73.2%。家族式管理是意大利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通行模式,许多企业已经历经3、4代的发展。
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是欧洲纺织服装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多年来,意大利一直在欧洲地区纺织服装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欧盟原15国中,其销售收入占纺织服装业总量的25%,投资额占39.9%,就业人数占31.1%,企业数量占73.3%。不仅如此,欧盟市场也是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传统市场,对欧盟的出口额占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的54%。其销售收入的62%来自国外市场,纺织服装业的顺差弥补了能源等行业的巨额逆差,被称为“意大利的石油”。
意大利的知名服装和时尚用品企业总体运营状况良好,在纺织服装业的高端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据意大利时尚行业著名的信息咨询公司PAMBIANCO的资料显示, 2004年意大利有25家时尚企业营业收入进入全球排名100强,销售收入达到238.64亿欧元。另据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的资料显示,从纺织行业看,意大利纺织面料每年的销售收入超过90亿欧元,其中60%来自于出口,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二。从服装行业看,意大利的精粗毛纺服装以做工精致、品牌著名而独具特色;丝绸领带则以情调活泼、质量上乘而引导世界潮流。
犹如一枚硬币存在两面,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尽管意大利服装的中小企业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由于它们缺乏规模、管理和资金优势,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的数据来看,意大利规模越大的企业,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越高。在整个欧洲纺织服装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家族化经营的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此外,制造业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也削弱了意大利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的竞争力。纺织服装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特征。就意大利而言,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使许多意大利设计师及企业主不得不将产品转移到远东、东欧或北非的一些国家生产。
当前,意大利国内消费需求不旺也是影响其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意大利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物价居高不下,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也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纺织服装产品的购买能力也由此而减少。
与此同时,意大利的进口产品不断增长,也冲击了本国的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在国内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低档的进口产品不断增加。在同档次的产品中,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廉物美的进口产品,使得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口需求不断增长,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重也不断攀升。
二、中意纺织服装业双边贸易情况
近几年中意双边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从进出口的产品看,我国出口到意大利的产品主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山羊绒等。意大利进口我国的商品主要有高档服装、时装、纺织面料及辅料等。根据近年来的数字显示,虽然我国纺织服装业对意大利的出口不断增长,但自主品牌的产品很少,产品以贴牌生产为主。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企业积极开拓中国市场。许多意大利的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建立了专卖店或营销合作伙伴﹐一些意大利服装企业和优秀设计师也与中国的企业在品牌﹑设计及加工等方面开展合作。如意大利杰尼亚(Zegna)公司自1991年进入中国以来,目前专卖店已超过50个,中国已成为“杰尼亚”公司继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五大销售市场,2005年在华营业额增长了41%。乔治阿玛尼集团在中国目前已拥有33个独立专卖店和28个专柜销售网点,2005年对中国的销售比上年增长了24%。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在中国市场的海外成衣品牌中,意大利品牌占总数的36%以上,位居第一。各种迹象表明,意大利纺织服装业越来越看好有着巨大市场空间的中国中高档服装市场。
三、对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启示
意大利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对我国服装纺织业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积极推动了我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化经营。近几年来,在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制重组后,我国纺织服装业综合素质提升较快,但从国际品牌的成长道路看,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产品虽质量上乘,但因受意大利及欧洲消费习惯、当地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低等因素制约,不得不借助贴牌进行销售。从长远来看,没有自己的品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丧失了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为此有实力的企业应制定中长期的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品质和品位,提高自有品牌的国际化水平。加强行业指导,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推动高品质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在政策上和资金上支持具有自有品牌的服装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在与意大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有效形式。我国具有独特的纤维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可以为意大利企业提供一系列质优价廉产品。而意大利作为世界纺织服装强国,具有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双方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基础。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意大利设立分支机构或设计中心等形式加强与意大利服装企业的合作。也可利用当前许多意大利纺织服装业企业面临调整的有利时机,以合适的价格收购或参股纺织服装企业。对处于国际化初期的企业,可以利用近两年来意大利企业加速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扩张机会,依托劳动力和优势资源吸引和寻求与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合作,通过引进外资和合资办厂,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来源:商务部网站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