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大学生专业就业市场的思考

2008-12-29 00:00:00苟朝莉
中国市场 2008年13期


  摘要:大学生就业市场应该履行政府帮助、扶持毕业生就业的职责,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成效并不明显。本文以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例,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的构想。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市场;专业人才市场
  
   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来配置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高校毕业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和补充,是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然通过市场调节来配置。随着网络时代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大学生就业无形市场即信息市场,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电子邮件、报刊以及其他通信和传播手段完成供求双方的联系、洽谈和签约过程。而大学生就业有形市场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市场组织者为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举办的就业洽谈和招聘活动[1]。本文以重庆为例,就建立大学生就业有形市场作以思考与研究。
  
   一、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概况分析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全国毕业生人数以每年超过50万的数量递增。2008年全国毕业生总数将超过550万,就业压力更加突显,而重庆市将历史上首次达到11.5万高校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承担着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大学生人才交流,配置大学生人才资源,实现大学生人才社会化服务的重任,其现状如何呢?笔者调查了解,目前,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按主办者分类主要包括人才市场招聘会、综合性毕业生双选会和小型专场招聘会。
   人才市场招聘会的主办者是各类人才市场。重庆市人才市场共计98个,其中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1个,区域性人才市场22个,基础性人才市场68个,网上人才市场(人才网站)7个。为数不多的人才市场招聘会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各类求职者,仅在极少数时间举办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
  
   二、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问题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