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建筑企业为国家经济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建筑企业竞争力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对政府管理机构和建筑企业在融资方面、制度改革、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企业将逐渐与国际接轨。如何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己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为此,通过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现状剖析,分析它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可知,我国具有承包能力的建筑企业有60166个,从业人员2878.2万人,建筑总产值达41557.16亿元,建筑增加值8116.3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015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9673万平方米,利润总额1193.07亿元,技术装备率9109元/人,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按总产值计算为131800元/人,按增加值计算为25741元/人。总产值、利润总额、房屋施工建筑面积分布比2005年增长20.3%、31.6%、16.3%,这是一个十分喜人的形势。
总体而言,我国建筑业近几年虽在总量上有很大提高,但由于从业人员急剧上升,人均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工具普及化水平低,大部分靠手工完成,信息化程度低,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经营的行业。建筑企业竞争力存在的不足依然表现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少融资支持措施。资金问题是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融资难,担保难已成为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的积累。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企业运作的国际化,BOT或BOOT等融资模式已成为当今国际承包工程中重大工程招标的主要内容。因此,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商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工程承包商需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但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不佳或企业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便会丧失竞争机会。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缺少融资渠道,资信等级低,融资资本高,难以得到银行支持。
2.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畅。管理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企业和咨询部门的职能未清楚界定;二是公正的建设市场秩序有待建立和维护,需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各竞争主体的行为和关系;三是尚未完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市场运行机制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工程咨询组织的中介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缺乏公平竞争,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干预普遍存在等。
3.高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多数施工企业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不注重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没有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据报道,建筑业有专业技术职称和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总人数的10.3%,低于全国平均的17%。有56%的管理人员还不具备所在岗位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经正规职业技能培训的技术人员不足3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现代建筑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4.市场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建筑企业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取项目信息并进行项目跟踪,使项目的信息成本很高,且由于信息不畅,不能及时纵揽全局。因此,对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综合行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与国外先进的建筑集团相比,在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及招投标软件上,且以单机版桌面软件居多,没能真正形成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
二、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项目融资是为了实施项目解决资金缺口问题,项目融资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用企业自身最少的资金完成项目。努力开拓资金渠道(发展民间融资和吸引外资),降低资金成本及融资风险等问题。资本运作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实现持续稳定的效益。建筑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首先要盘活存量资本,使之具有流动性,实现保值增值;其次要吸收增量资本,吸引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投资,形成多元化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的资本金规模;再次要拓展投融资渠道,变工程垫资为投融资,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加可使用资金数量;最后要强化投资功能,积极开拓市场,延伸产业创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提高自身的投资效益。从资本运作的技术要求和难度来看,建筑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要注重配备专门的资金使用管理人员,提高其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是增强融资能力的保证,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了企业融资信用等级,资源优势发挥了,社会影响力产生了,便会增加企业的融资信誉和融资渠道,企业的融资能力便得到加强。
2.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制度改革包括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政府制度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能力,改变政府投资工程中“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四种职能相互混淆的历史,借鉴发达国家由专业性建设管理机构负责政府投资工程的成熟经验,建立责权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工程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政府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方式,打破各类行业垄断和保护,并加大市场清除力度,建立市场责任主体的违规退出制度;培育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于社会资本投资工程的承、发包方式,应该根据业主的需求和项目的需要而定,而不是完全由政府来制定,对工程咨询服务企业的各类审批许可管理应逐步减少;推动建筑企业的重组,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大对国有建筑业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力度,明晰企业产权制度,为建筑业企业借助于资本市场进行结构调整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包括: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员工的竞争体制,营造竞争环境,帮助员工树立自主自强、顽强拼搏、竞争进取的敬业精神和思想观念;要改进分配方式,从按生产要素分配转向按知识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分配制度激励人学习,用竞争的办法来调节收益分配制度。
3.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首先,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从公司到项目部要形成一个系统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积极营造以重点、难点工程项目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格局,分层次完善职能、落实目标。项目部要强化科技攻关的主体意识,在工程项目上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重点强化项目部工程技术控制管理工作;其次,企业领导层要提高科技兴企意识和技术创新主体意识,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在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要亲自制定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亲自协调科技与生产经营结合的重大问题,委托或指定总工程师主抓一些事关全局的项目和科技投入的落实到位,逐步形成主要领导总揽全局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认真抓,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抓的格局;再次,重视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培养和留住人才,其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调整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在新领域竞争中急需的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技术干部队伍。
4.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应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广泛推行信息主管制度。企业应制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包括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实施计划、年度计划和资金保证计划。其次,企业要重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和标准化工作,重视技术和管理资源的积累以及规范化,重点将材料编码、WBS编码、费用编码、价格库、文档结构、文档控制流程等一系列对大型集成应用系统有关键影响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再次,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于已建的信息系统,要完善信息安全建设,并进行系统安全测评认证。最后,企业管理要信息化咨询。信息化工程应有行业的经济专家或管理专家指导,而不能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主导,企业信息化需要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服务。
三、结束语
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问题,既受到社会竞争环境的影响,又受到建筑企业自身因素的制约。因此,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是政府和建筑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本文主要对建筑企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对政府管理机构和建筑企业在融资方面、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申立银.邓小鹏.建筑业企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