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加快出版社的改革

2008-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8年27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出版行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根据党和国家对出版行业的指示和意见提出了出版行业的发展思路是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加快出版社的改革,并给出了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出版;改革;创新;思维
  
  出版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是改革进程较慢的行业之一,极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抛弃旧观念,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加快出版社的改革。
  
  一、我国出版行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利的现象: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版集团规模的扩大仍然主要是低水平的数量累加,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整合,原先粗放经营的色彩也并没有褪去。相当一部分中小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了内容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依靠行政配置的书号资源,消极地通过与工作室合作来维持自身运行。这一倾向不加以有效解决,对整个出版产业发展极其有害。
  
  二、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思路
  
  党中央对出版事业的改革十分重视,李长春关于加快出版事业的改革提出了三点指导性意见:加快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出版社机制转换的速度;大力推进出版社企业化进程。这三条从体制、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对出版社根本性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和目标,出版社应当当机立断,加快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进行多方面创新,找到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解决了怎么走这条道路的问题。正如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的那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经济建设全局,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理论创新决定了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决定了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则增强了活力,有了活力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条规律就决定了中央关于出版社改革的三条指导性意见,按照这三条去办,出版社的改革将无往而不胜。
  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伟大号召,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把企业建设成创新型企业。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国策,因此,各行各业都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伟大号召,积极投入创新的伟大行动之中。
  
  三、加快出版社的改革的具体措施
  
  1.思维要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观念创新要三个解放: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理解当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这三个解放是观念创新,改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根本指导思想。人因思而变,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能想到就一定能做到。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长。这说明,人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思想,即观念。清华大学有一条校训:行重于言,行成于思。是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行动;而人们的行动能否成功,在于你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有了新观念就有了新思路,有了新思路就有了新出路,有了新出路就有了新财路。如果一个人经过努力不断学习和思考,形成一个大思路,他就会有大出路,有了大出路,一个单位、一个人就会有大的发展,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出版社的改革就需要有大思路,中央关于出版社改革的三条指导性意见,就是出版社改革的三个大思路,只有这样办,出版社的改革才能旧貌换新颜,才能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
  观念创新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用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突破人们头脑中的八大思维定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人们头脑中往往存在着旧观念形成的思维定势,遇事往往凭经验办事。这些思维定势有习惯型(经验型)思维定势、直线型思维定势、权威型思维定势、书本型思维定势、从众型思维定势、麻痹型思维定势、自卑型思维定势、自我为中心型思维定势。这些思维定势的存在往往使人们墨守成规,不能突破框框,不能接受新生事物,不能与时俱进。江泽民针对这些旧观念曾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可见,突破思维定势对于改革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出版事业旧框框、旧规定、旧观念特别多,根深蒂固,改革起来非常难,更需要首先改变旧观念,首先观念创新,解放思想,才能推进出版社的改革。第二,观念创新要有六个转变: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要从垄断向竞争转变;要从封闭向开放转变;要从产品向商品转变;要从事业向企业转变;要从知识为本向能力为本、对象为本、市场为本转变。这六大转变的目标,就是把出版社改革成无级别、无官员、无特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企业。
  有上述六种转变还不够,还要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六种观念:市场配置资源的观念;营销导向观念,即以销定产、定单决定生产;对内开放观念,合作经营,股份制;对外开放观念,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市场成本观念,要核算投入产出;科学发展观,它包括动力观、规模观、资本观、统一观、促进观、一体化观。只有上述六大转变,树立市场经济六种观念,才能把出版社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才能以人为本,才能协调发展,出版才有出路。
  2.选题要创新。出版社要开发好选题,出好书,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开发选题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有利于作者与出版社合作;有利于发行渠道的拓展。开发选题的方法:巩固老作者;借船下海——依靠有实力、有潜力的作者和机构拓展选题的范围和渠道;不断发现有潜力的机构和作者,为今后发展提前做好准备;广泛与社会合作,做好资源整合;自己策划选题,组织专家编写;与国家机关合作,出版更有权威、更有含金量的图书。
  出版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文化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文化产品。对于文化创新,过去的理解往往过于简单,强调对学术的贡献,常常注重单本原创图书的出版。其实单本学术图书的创新主体并不是出版社,而是学者。作为内容提供者,出版社不仅需要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规划和组织,并把它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而且更需要从市场和读者需求出发,进行大规模文化创新,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在教材出版、工具书编纂和畅销书组织这三个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主体是出版者。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出版行业的文化创新也有了新的内涵。如果其他出版社出了某一种书,卖得不错,本社也出一本同类书,只不过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多走一步,或比别人整体上更全面、更有鲜明的时代性,或更深入某一个内容使其深刻或丰富,这就可以算是一种创新,因为做到了继承和发扬。如果反其道而行,与之叫板,论述自己的新观点,那么也是创新。如果出版社能把过去经典的书,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使其更具有新的意义,满足了现代人的需要,也是创新,如《水煮三国》。如果选好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和表达的作者,从其自身经历或所读所见中有所悟,书一家之言,引起他人共鸣,更是创新,如《易中天品三国》。当然,如果有作品能写出别人没写过的东西,写得令人赞叹不已,就是最高层次的创新,如名著小说。
  3.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出版业而言,图书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产品,也是编辑含量很高的产品。在各种图书汇成一片汪洋大海的今天,单凭作者的原始创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各个层面读者的需要,市场上每一种精品书或畅销书无不渗透着编辑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编辑和编辑团队的创新能力在出版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凸显出来,而这无疑对编辑人才的强化学习,吸纳东西,广为我用,思维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
  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是21世纪发展的要求,这种人才要求既有素质又有能力,正如孔夫子说的,这种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作为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和编辑,要具备出版的有关知识和能力,即特有知识和能力,其中包括策划知识和能力、编辑加工知识和能力、印刷知识和能力、发行知识和能力、图书收款知识和能力等等。有了上述知识和能力还不够,还要培养核心能力。一个人的核心能力有八个方面:①交流表达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有四个内容:用词准确、逻辑关系好、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甚至有煽动力;②数字运算能力:算得又快又准确;③信息处理能力:能将众多信息整合为我所用;④自我提高能力: 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为自己充电;⑤与人合作能力:要建立好的和谐的团队;⑥解决问题能力:以上五个能力都是为了解决问题;⑦外语应用能力:最好能对外语能听、能写、能说;⑧创新创造能力:这是最根本的能力和动力,有了创新创造能力,就会无往而不胜。实践证明,八大核心能力是一切从业者和将要从业者,面对社会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职业转换以及个人成功生涯的必备的基本能力。
  作为出版机构,除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之外,在自身建设中还要培养六种能力:环境的适应与利用能力;产品的定位与创新能力;渠道的拓展与融合能力;服务的分解与整合能力;要素的聚集与配置能力;品牌的确立与增殖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物资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甘师秀.学习型编辑与出版创新[J].出版参考,2006(22):28.
  [2] 陈国平.出版创新的四个支点[EB/OL].http://www.cbbr.com.cn/ info_12131_1.htm.2008-4-10.
  [3] 郝振省.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