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公司内部治理体系的视角,以公司绩效为核心,以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以及对高管人员的约束激励三个内部因素为主导,归纳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的新动态,以期为股权分置改革企业的内部治理提供一定的学术指导。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治理体系;公司绩效
纵观近两年国内关于公司治理的重要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以及围绕这两个主体进行的研究成果很是丰富,这与近两年我国来股权分置改革的大环境是紧密相连的。股权分置改革会使股改后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趋于分散,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所持比例相对减少,不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同;另外,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对高管人员的约束激励机制是影响公司绩效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研究的思路是:以公司绩效为核心,以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以及对高管人员的约束激励三个内部因素为主导,归纳了近几年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动态。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首先,在不同股权结构所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方面出现了:从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到双重委托代理理论的转变。在上世纪70年代Jensen等人把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到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之后,委托-代理理论一直占据着公司治理研究的制高点。然而,现实世界中控股股东的存在对传统以股权分散为前提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在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一种是控股股东或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另一种是中小股东与其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比传统的单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力更强(冯根福,2004)。严若森(2006)在前者所建立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了进行了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与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的研究探索。
实证分析方面:胡一帆、郑红亮(2006)进行了所有制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私有股份和外资所有股份对公司生产率较国有股份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在国有股中,法人股和地方政府持股与公司生产率具有负相关性,而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持股对公司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法人股中,只有私有法人股和公司生产率正相关。佘镜怀、胡洁(2007)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扭曲”的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具有较强的行业效应。Rami Z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