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上市不仅启发了小肥羊,从靠加盟费敛财的小商贩变革为餐饮业的正规军,使小肥羊脱胎换骨。
在全球股市一片低迷,内地知名房企河南建业集团在香港上市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下,小肥羊集团的香港上市却异常顺利,开局大吉,一举获得近百倍超额认购,颇受瞩目。
虽然前有味千拉面、稻香控股的上市,后有俏江南、美味珍、谭鱼头等的上市或融资,但小肥羊独特的拨乱反正之路对那些意图上市融资的连锁餐饮和觊觎中国消费升级的VC们都值得比较参考。
从“贩羊肉”到“学蒙牛”
小肥羊在香港能获得追捧,首先要感谢的是蒙牛。蒙牛的上市不仅启发了小肥羊,从靠加盟费敛财的小商贩变革为餐饮业的正规军,更派太子陪读,使小肥羊脱胎换骨。
从1999年8月,张钢与陈洪凯在包头开办第一间小肥羊餐厅开始,仅仅3年,到2003年底小肥羊门店数就跃上了610家,营业额逾30亿元、消耗羊肉3万吨,成为中国餐饮行业首屈一指的连锁大王。
与众多草莽型高速扩张的连锁餐饮一样,小肥羊的发展也极为粗放:没有自己的加盟服务中心而是由“类传销网络”进行管理和扩张,在省、市、县各级设总代理,由代理商发展加盟店。由于加盟连锁的门槛极低,省会级城市的加盟费仅为20万元,地、县级以下城市甚至可能减免,小肥羊700多间门店的管理、服务水平,甚至价格都参差不齐。个别加盟商甚至私自采购劣质羊肉,极大地损害了品牌的形象。物流配送跟不上也引起加盟店的不满,投诉事件此起彼伏。
此时,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小肥羊将盛极而衰,走上失控的不归之路。张钢们也开始有所警惕,2003年,小肥羊已经开始运用“关、延、收、合”四字诀,借部分代理商加盟合同到期之机着手清理门户,其中被关的店达到318家(不少昔日的加盟店成为打假对象)。而甘肃总代理被收编为直属分公司则是“合”的典型。
2004年,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大陆优秀民营企业的榜样。同在内蒙包头、身处内忧外患中的张钢更是受到极大触动。抉择之后,张钢向蒙牛功臣卢文兵发出电话邀请,同时向牛根生“书面要人”。很快,卢文兵正式来到小肥羊任常务副总裁,成为事实上的CEO。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了远大理想的小肥羊走上了艰难的整合之路。
2008年6月2日,小肥羊集团在香港公开发售2.452亿股,其中包括1.747亿新股,7048万两家投资基金的旧股。按发行价格区间中位数3.18港元计算,此次发售小肥羊和私募基金将分别获得5.57亿港元和2.24亿港元。两年前向小肥羊投入2500万美元的两家私募基金,此次只需抛售手中三分之一的股票就能收回本金,其余都是“纯利润”。
下一站:餐饮连锁的巅峰还是寒冬?
通过私募巨头们的金口,小肥羊给海外市场描绘了一个13亿消费者的大饼,中了一个百倍认购的头彩。但后面早已列队等候上市的众餐饮连锁是否会把这个泡沫继续越吹越大,还是直接来个倒春寒,这就得看资本市场能否从小肥羊身上品出真金白银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近60家连锁企业陆续筹到资金,总资金超过50亿美元。“中国+消费+食品+连锁+上市”的概念已经越炒越热……如果说2006、2007年是餐馆连锁企业私募热潮,2008年、2009年则将是上述企业扎堆上市的“巅峰时刻”。但如果上市后成长乏力,投资者将被尽数套牢,则寒冬将不可避免。
俏江南、美味珍、谭鱼头、小天鹅、真功夫、丽华快餐、大娘水饺……已经或正在进行私募和股权重组,它们的上市也就是两三年内的事。投资机构理性的决策是,等这些先行者成功上市,再观察它们的中长期成长性和股票市场给出的估值,待“消化”完小肥羊为首的第一批“美味”,资本市场才会真正有胃口接纳其它“美食”。所以,小肥羊上市可视为该领域投融资趋势的拐点。(摘自:《商界评论》2008年7月 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