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梦断”

2008-12-29 00:00:00孙文祥
中国市场 2008年37期


  
  “今天我们正式失业了。”职工张长彬刚刚往劳动合同解除书上摁了手印,上面写明:因公司经营不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自2008年7月15日起由甲方提前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张长彬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听人说老板跑了。”
  7月16日下午,在有着中国“衬衫之乡”之称的义乌大陈镇,许多和他一样的职工,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厂方—金乌集团旗下的娇丽袜业的回应。张长彬表示,从6月份开始,他们厂里的原料就紧张起来,不少车间陆续停产。“我们已经闲了半个月,前两个月的工资也一直拖欠着,今天下午才刚刚补发了。”
  当地知名企业——金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乌集团”)的停产,在欠员工工资、欠银行贷款、欠高额高利贷的情况之下,公司老板张政建甚至失踪,避居海外,令舆论高度关注。
  
  “金乌”崩塌
  
  根据公开资料称,2008年初,金乌集团的总资产达10亿元、员工2000人,2004年曾是浙江省百家诚信民营企业。张政建也先后被授予金华市“十佳青年私营企业家”和浙江省“青年星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金乌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和产业,金乌集团的倒闭,更多是因为张政建的大举扩张,从而陷入民间高利贷的深渊。
  据悉,从2006年开始,金乌集团的民间借贷规模开始增加。钱的来路比较复杂,义乌本地较多,其他还包括诸暨和永康等地。从最早的月息2~3分,到超过6分,中间仅仅隔了两年不到。而在此过程中,金乌集团连续投资上亿元的五星级酒店以及某大型旅游项目让公司的资金链越发紧张。
  从多个渠道核实,金乌集团目前所涉及欠款分两部分,分别为拖欠银行的3.5亿元以及民间借贷的14亿元。而14亿元的民间借贷中,本金只有8亿元,利息有6亿元。到7月17日止,已有部分银行债权人将金乌集团起诉到了当地法院。
  2008年初,一直准时发放给债权人的利息难以为继,金乌集团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他一直按约付息,诚信度很高。但到今年初,很多人陆续没拿到利息。”一位债权人透露,起初几个人拿不到利息就去法院告他,银行开始催贷,要求该集团拍卖资产偿还贷款,随后许多债权人纷纷讨要欠款。
  6月20日,大陈镇政府工业办公室主任曹增胜,从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得到了消息:金乌集团可能出事。他表示,政府部门开始做善后工作。
  7月15日,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到金乌集团现场办公。到场的工人被要求填写一份劳动合同解除书,然后去财务处领取相应被拖欠的工资。
  “拖欠420多名员工的300余万元工资已基本发放完毕,钱主要来自该公司应收款。”曹增胜说,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企业中途解除合同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这部分的赔偿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民企求银两难
  
  “我们这里,“三类企业最容易死掉。”一些企业老板表示:一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