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善良的种子

2008-12-29 00:00:00马际娥
中华家教 2008年1期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被路边几只还带着尾巴的小青蛙吸引住了,他好奇地观察着。有时青蛙蹦向孩子这边,孩子被唬得扭头跑开,然后又一步步小心地走回来,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但不和谐的音调骤起,家长过来了,抬起大脚踏向了一只青蛙:‘来,儿子,看看你敢吗?’在家长的撺掇下,孩子犹犹豫豫也抬起了脚……‘我的孩子真勇敢!’家长鼓励着。在‘勇敢’声中,‘屠杀’开始了,在孩子的身后,留下了斑斑尸痕。”
  当我从一位家长的日记中读到上述片断的时候,不禁想起一位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试验。他问一群孩子:如果你在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怎样对待它?结果孩子们的回答让他大惊失色——尽管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可怕的共同点,那就是“残忍”。在这些答案中,包括对小鸟拔毛、火烤、活埋等一些连大人都想象不到的残忍手段,令人毛骨悚然。
  近年来,虐待、残害动物的事件在全国时有发生,不少事件都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2年初,清华大学1998级机电系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狗熊笨否”,先后两次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棕熊身上和嘴里泼火碱、硫酸;2002年3月21日晚7点,一只仅三个月大的咖啡色小鹿犬被活生生放入微波炉中烤了1分多钟,引起了舆论哗然。更让人震惊的是,此事的始作俑者竟是成都市某名牌大学的大四学生;2003年10月,广东几名中学生,多次在十几层的高楼上往下扔小猫咪取乐。据介绍,这几名中学生至少用这种方式虐杀了6只小猫咪,2004年1月17日,湖北孝感一名小学生,因为不堪母亲训斥,将酒精洒在了一只小猫咪身上,用打火机点燃,将小猫咪活活烧死;2005年12月5日,《21世纪人才报》报道了复旦大学硕士在读研究生虐杀30只小猫的事情;2006年1月19日,昆明市西坝怡园公园旁,发生了一起人为虐待动物的荒唐事:一条流浪小狗,被几个小伙子在嘴巴里塞上鞭炮,活活炸死;2006年4月12日《鲁中晨报》报道:淄博惊现虐待小动物“组织”。一个17岁的女孩颖颖(化名)领导了一个虐待小动物的“组织”。他们收养流浪的小动物,变着花样折磨它们,以满足自己虐待小动物的需要……我们痛心地发现,很多虐杀动物的事件制造者往往是青少年,而且往往是受过很好教育的青少年。这一连串血淋淋的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教育进行深刻釣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让孩子变成了没有情感和人性的动物杀手?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孩子是先天就残忍的,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恰恰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将残忍的种子播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不是吗?在狩猎场,大人们带着小孩在射杀兔子、鸡鸭之类的小动物,每当命中目标,在动物一声哀叫之后,响起的却是大人或小孩的欢呼声;在江河边,一些爱护动物的善心人将买来的鱼儿放回到水里,而另一些人则放下钓饵,将它们重新放进贪婪的网兜,其中不乏带着孩子陶冶性情的父母,在街道旁,活羊吊起,一刀一刀剐羊皮,羊儿撕心裂肺的叫声没引起过往路人的同情,反倒为老板赢来“这羊肉吃起来鲜”的赞誉,大人与孩子因而吃得津津有味;在游乐场和野生动物园,大人带孩子观看虐待动物的场景,让孩子体验弱肉强食的生活法则,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习惯于漠视生命并对其他生命的痛苦麻木不仁的家长们,给孩子心中种下了血腥和残暴,将孩子们培养成一个个冷漠而残酷的暴君,而且正在自食恶果:先是徐力杀母,后是马加爵事件……家庭与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出现,青少年犯罪日益趋于低龄化,拿起凶器残杀自己父母师长的孩子数量增加,曾经屠杀小动物的刀竟然频频架在了父母尊长、兄弟姐妹、师长同学、亲朋好友的脖子上,青少年的冷酷与冷漠,尤其让人齿寒。
  圣雄甘地说:“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尺。一个国家的伟大可视其如何对待动物加以衡量。”
  在1928年3月,纽约繁忙的百老汇沃尔克大街上,一只名叫“小黑人”的母猫阻塞了交通,因为它有5只小猫需要救护,警察詹姆斯卡德
  莫尔拦住了过往的汽车和行人,让“小黑人”把5只小猫一一叼过了马路。有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情景,题名为《为小猫让路》。
  在《美国联邦判例法》上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判例:美国联邦议会批准在小田纳河上修建一座用于发电的水库,先后投入了一亿多美元。当水库大坝即将完工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大坝底下生活着一种叫蜗牛鱼的珍稀鱼类。如果水库建成,这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改变而灭绝。于是环保组织“代表”鱼类向法院起诉。经过一番曲折,最高法院依据《濒危物种法案》,判决停止大坝的建设。于是,在这座价值一亿多美元、被废弃的水库大坝边上,至今依然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蜗牛鱼。
  在德国,善良品质的培养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培养孩子“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抨然心动的情怀”,这是著名诗人泰戈尔说的一句话。是呀,如果一个人视生命为草芥,随意蹂躏鲜花,任意残害动物,那么,即使他的学识水平再高,也必然会失去人的生命价值。相反,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鸟、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人的生命,他又怎能会不尊重呢?有位智者说:善良是人间最宝贵、最美丽的品德,即使她穿着褴褛的衣裳,也会如天使一般得到人们的尊敬与崇尚。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就让我们从教育孩子尊重生命开始,从小在孩子心中撒播理智和善良的种子,把爱植入到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田里盛开善良之花吧!因为,善良之花盛开的地方,就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