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三分钟热度”

2008-12-29 00:00:00马敬福
中华家教 2008年1期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兴趣广泛,不但学习成绩优秀,音乐、体育、美术等等方面也都有一技之长,正所谓“一专多能”。可是,家长的愿望往往很难实现,因为有些孩子兴趣多变,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三天半新鲜”。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孩子信心十足去了,没过三天,孩子就没兴趣了,不想学了。家长又劝导孩子,给孩子报钢琴班,孩子又满怀激情地去,可没学三天,又没兴趣了。如此反复,家长白白搭进去不少学费,到头来孩子什么也没学到。这样的孩子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孩子好胜心强,但毅力不足。兴趣多变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心里不服,觉得自己也能做到,只看到别人取得的成绩,没想到别人成绩背后付出的辛苦。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孩子的兴趣就来了,但在钻研某方面知识或学习某种技能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会回头,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
  二是孩子不能正确估价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只保持“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大多认为自己很棒,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但真正让他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又不能专心去做,觉得做另外一件事情比做这件事情更好,更有出息。于是,孩子便三天换一个想法,今天想学钢琴,明天又想学书法,后天改说相声。到头来样样都学一点,样样都是“半瓶子醋”,哪样也拿不出手。
  三是孩子大脑发育不良,思维能力欠缺。孩子兴趣多变,还与大脑发育有关。大脑的思维过程是外界事物作用于脑神经,使影像转化为语言信号,又由语言信号转化为形象或概念。思维能力的强弱,与脑神经信号转换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关系。思维能力欠缺的孩子,脑神经发育不健全,因此不能对事物准确地分析概括,致使孩子一会儿变一个主意,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说,“兴趣三分钟”的孩子不是无药可救,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再加上生理心理调整,孩子就会用心专一,对事情真正感兴趣,有目的、有秩序地一样一样把想要学的东西学好、学扎实。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孩子“三分钟热度”的状况呢?
  第一,要引导孩子祛除浮躁,建立自信。心浮气躁是孩子争强好胜,又不能把兴趣坚持到底的关键。家长应该经常教育孩子,学习也好,做事也好,都要学会冷静思考,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要保持健康的心态,看到别人成绩的同时,要想到别人付出的辛苦,让孩子明白“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的道理。如果想追上别人,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一旦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要坚持到底,不出成绩绝不回头。在具体操作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但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目标不要太高,以孩子有能力做到为准,孩子做到了,要对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于求成,让孩子稳步上进,孩子就会对自己做的事情兴趣专一起来。
  第二,要引导孩子正确估计自己,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作为家长,要首先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正确 ,的估计,引导孩子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孩子本来五音不全,非要去学唱歌。家长就要开导孩子,五音不全是先天造成的,很难后天改过来,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也不会唱得很好,让孩子打消学唱歌的念头,改学别的东西。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做人要保持低调,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那样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在具体操作上,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水平,给孩子拟定几个孩子力所能及的爱好,不张扬,不攀比,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样,孩子就解除了思想包袱,再做起事情来就会专一起来。
  第三,要注意孩子的身心调整,时刻为孩子大脑充电。在少年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全是正常现象,如果注意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孩子的大脑会渐渐发达起来。与此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去分析,去处理。比如,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可以让孩子去检查,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修?书皮撕破了,怎样才能修补得美观漂亮?家长提出这些问题,孩子做好了,家长要鼓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某些事情感兴趣,就会善于动脑,善于研究,研究出结果了,孩子就会对某种事情真正感兴趣。
  解决孩子“兴趣三分钟”问题,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家长不要轻视这个问题,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引导,让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那样,孩子就会兴趣专一,做事认真,将来必然会在一方面或几方面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