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的海洋霸主

2008-12-26 09:11王申娜邢立达
中学科技 2008年12期
关键词:白垩纪爬行动物鹦鹉

王申娜 邢立达

正午,平静的堪萨斯内海在烈日下波光闪烁,有个幽暗的轮廓正随着洋流在一望无际的金色海面上轻轻晃动。这是一只巨大的沧龙,它已经发育成熟,肌肉饱满的身体足足有10米长。

沧龙漂浮在海面上,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它在等待猎物送上门来。此时的沧龙被千米外的喧嚣吸引住了,那是一群黄昏鸟,它们正在捕食银鱼。沧龙静悄悄地潜入水中,朝着目标缓慢游近。突然,沧龙猛烈地左右摆动尾巴,向离它最近的鸟冲去。在接近水面时,它张开了嘴巴,迅速咬住了那只鸟。沧龙向上冲的动作是如此猛烈,以致庞大的身体冲出水面足足1米多,这只倒霉的黄昏鸟在沦龙的口中挣扎几下便断气了。沧龙在嘴里转动黄昏鸟的躯体,让其头部正对自己的喉咙,然后仰起头,把猎物吞进胃里……

我们知道,爬行动物主要是根据头骨上眼眶后面的颞孔的有无、数量和位置来划分的,分为无孔亚纲、下孔亚纲、双孔亚纲和调孔亚纲“四大家族”。我们故事的主角——沧龙所属的海洋爬行动物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生物定义,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海洋爬行动物除海龟属于无孔亚纲外,其余的均分属双孔亚纲的各个不同目。其中鱼龙是一类独立进化的品种;沧龙、幻龙、蛇颈龙属于鳞龙次亚纲中的鳍龙类,与现代蜥蜴同属一个次亚纲。但它们又都不同于双孔亚纲中的初龙次亚纲恐龙。可见大多数海洋爬行动物都是恐龙的远亲。

海洋爬行动物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沧龙类。它们从约9000万年前才正式登场,到6500万年前和恐龙一起灭绝,前后仅存在了2500万年,但这些巨型海生蜥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攻占了每一片海洋,将所有比其资格更老的海生爬行动物逼到生物圈的次要位置,而且在灭绝之前完全没有衰落的迹象,甚至还在快速进化中。

沧龙类有什么特点呢?从身体结构来看,沧龙类通过左右摇晃身体、摆动尾巴游泳的,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快速的远距离游泳,倒是短距离爆发力惊人,适合做“伏击”用。沧龙类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口咬住猎物的。

沧龙类的牙齿构造也很有趣,它们的上颚有双排牙齿,齿尖向内,而且下颚和蛇一样有极大的柔韧性,这样就可以形成倒钩,防止猎物脱逃。大部分沧龙类的牙齿呈现圆锥形,没有锋利的剪切刃,可以很好地“钉”住猎物,但没有咀嚼功能,所以通常是用牙齿撕裂然后直接吞下去,这和现代的鳄鱼很相似。

由于沧龙类退化的鳍无力支撑它们爬上岸来,因此它们更可能是卵胎生的动物。由于每胎的幼龙很少,有证据显示沧龙类往往几只为一组地生活在一起,以保护它们的幼仔。

可惜,所有海洋爬行动物都没能破除白垩纪的诅咒,它们和恐龙一起被挡在了新生代的门槛外。中生代结束了,爬行动物的时代也随之终结,地球将迎来哺乳类的新王朝。

角龙的祖先

白垩纪的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嘴龙的喙,考古学家由它们的体形及生存年代来推断,认为鹦鹉嘴龙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但是鹦鹉嘴龙存在的时间相对于其他角龙类而言并不长久,大约只有400万年。考古学家们猜测,这是由于鹦鹉嘴龙未能进化出角龙独特的尖状角刺及骨质颈盾来护卫自己, 因此在受到袭击时只能以逃躲来避难,而当大量的肉食恐龙出现后,它们最终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趋于灭绝。进化出的角龙后裔则继续生存了下来,并与其他恐龙共同称霸于地球的陆地上,直至白垩纪结束为止。

猜你喜欢
白垩纪爬行动物鹦鹉
爬遍天下的爬行动物
聪明的鹦鹉活得长
小鹦鹉
白垩纪大逃杀
霸王龙称霸白垩纪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七千万年前的一天有多长?听听白垩纪海底贝壳怎么说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熟辣烘鹦鹉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