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翔 祁雅婷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也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各级政府和部门所重视。作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一个地区,内蒙古在开展旅游业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非常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旅游营销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到利于发展内蒙古旅游业的各种有利条件,从而达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旅游内蒙古营销外部环境
一、引言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从质的方面,或量的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由于其自身固有的一些特点,已越来越被重视。对于内蒙古来说,本身具有的垄断性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其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很好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旅游营销外部环境的分析,来达到促进旅游发展的目的。
二、宏观环境分析
旅游业要发展,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是不行的。只有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相关政策和法律给予足够的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才有保障。总的来说,内蒙古的旅游业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才开始有了官方的统计数据,比起沿海旅游发达地区是比较落后的,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l世纪后,一内蒙古的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这和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的重视是息息相关的。如自治区旅游局于1997年制定了《内蒙古旅游局关于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下发了《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到了200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又编制了一个第三产业的发展纲要,其中就有8条涉及到旅游行业。
毫无疑问,入世后,内蒙古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大环境更为国际化和开放化,面临的市场将比以前要大得多,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最优的配置,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共同发展。随着相关准入制度的逐渐放宽,一大批具有实力的国际旅游企业会进来,这一方面能使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会加强对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宣传和营销。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比如政策上的倾斜以及资金上的支持,使得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得以建成,许多的旅游资源也能得以深度开发。截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点)80家,星级饭店202家,国际、国内旅行社总数达到了404家,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旅游收入也从1998年的20.42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45.01亿元人民币。
三、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手中的储蓄也多了起来。据相关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民币储蓄存款为7119.8亿元,而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已达到了141051.0亿元。根据马斯诺的心理需求理论,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后,就会有想实现自己的尊严以及价值的想法,而旅游就是其中很好的一条途径。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并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带薪假期以及闲暇时间也大量增加。在此情况下,做好市场细分是十分必要的。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把旅游市场分为入境市场和国内市场来分析。
(一)入境市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入境的总人数都不高,基本都在3万人左右。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世的影响,到了2005年,内蒙古接待外国游客已达到99.50万人次,港澳台同胞6628人次。
其次,从入境客源的结构上看,由于地缘关系,蒙古和俄罗斯占据着重要地位。仅在2005年,内蒙古接待蒙古国和俄罗斯的游客就已分别达到了44.43万人次和48.40万人次。除了这两个国家,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也是重要的客源市场。日本一直以来就是内蒙古乃至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以2005年为例,在内蒙古人境旅游人数中,日本游客的数量仅次于蒙古和俄罗斯,居第三位,达到了19808人次,大大领先于其他欧美国家。自从我国和韩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每年韩国游客的数量就在不断攀升,近期甚至有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的趋势。至于港澳台地区,本身同大陆都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地理上很近,经济实力也很强,在稳定已有客源的情况下,应加大营销的力度。就目前来说,欧美发达国家来内蒙古的旅游人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但同时也是潜力最大的。
再者,从旅游特点上来看,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近几年,来内蒙古旅游的境外人数大量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商务旅游的人数在大量增加,而观光旅游的游客数量的增幅却并不是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旅游产品开发不够丰富,另一方面,从旅游的时间上来看,有很强的限制性(受天气条件的限制,每年只有5月~10月适合旅游)。
(二)国内市场
相对于入境旅游市场来说,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要大些。1995年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为380万人次,到了2005年,内蒙古接待的国内游客数量已达到了2062万人次。针对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根据离旅游目的地的距离,把旅游市场分为三大块,即近距离的区内旅游市场、周边省份的旅游市场,及较远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市场。
先看近距离的区内旅游市场。这部分游客的旅游目的以探亲访友及休闲度假为主。由于本来就身居内蒙古,对周围的景观相对来说较为熟悉,他们的出行较多的是以联络亲情和友情为住,具有重复性和短暂性等特点。但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这部分旅游市场的潜力应该是很大的。
周边省份的旅游市场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从行政区域上来看,内蒙古跨度很大,和周边9个省份接壤,这为周边游提供了很好的客观基础。其次,内蒙古很多的居民是从周边省份迁移过来,在感情上和周边省份的居民具有紧密联系。另外,内蒙古发展周边游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临近北京。作为首都,北京的本地人口本来就不少,加之其大量的流动人口,无疑具有很大的市场。周边游这部分市场,除了也具有探亲访友的这部分游客外,商务旅游占有很大市场。
最后看看远程旅游市场。这部分市场应当说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同时也是利润最大的一块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来内蒙古的大多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游客为主,因为这两个地方相对来说是中国比较富裕的地方,经济能力较其他地方更强。可喜的是,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除了这两个地区的客源外,.很多内陆省份也开始把内蒙古当作旅游的目的地,这使得我们的客源市场进一步多元化了。
四、竞争分析
在对外部宏观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之后,我们
再对市场所面临的竞争作一下简单的分析,在此引入波特的五力分析理论。根据波特(M.E.Pp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只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获利能力。下面我们针对内蒙古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一下这五种竞争力量。
(一)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
随着内蒙古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的竞争者加入本行业。以内蒙古的旅行社和酒店业为例。1999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旅行社67家,但到了2005年底,已达到了294家;1994年内蒙古共有星级饭店23家,但到了2005年底,已达到202家。新的竞争者的加入,势必会加剧市场的竞争。从内蒙古自身的情况来看,往往到了旺季,就会出现“车紧”、“房紧”的局面。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旅游行业的盲目扩大。
(二)替代品的竞争
内蒙古的草原和沙漠景观,是力推的主要品牌,同时,也是吸引远程游客的重要资源。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在这两方面的优势却并不十分明显。-Ty面,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太完善;另外,在旅游宣传上往往也不如新疆、川西的草原以及甘肃和宁复的沙漠做得到位。
(三)买方以及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各种监督机制的健全,市场从最开始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了买方市场。也正因为如此,为了吸引客源,内蒙古的很多旅游行业争相采取“低价”的方法吸引顾客,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使得市场的竞争秩序非常混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低价”必然意味着利润的降低甚至为零,这使得旅游行业在接待质量上也没有了保证,反过来最终损害的是游客自身的利益。
(四)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对现在市场上的企业来说,应该是影响最大的。以内蒙古的旅行社业为例,截至2005年底,内蒙各古种各样的旅行社达到了294家,仅首府呼和浩特一地。就有超过100家旅行社,而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小工作坊”式的企业。这部分旅行社往往没有其他优势,仅仅依靠低价手段去“占领”市场,且他们的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经常遭到游客的投诉,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也极大地损害了内蒙古的形象。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在内蒙古,有一部分旅行社(尤其是较大的旅行社)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占领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
除此之外,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旅游宣传的积极开展,都为我们开展旅游创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科学、高效的营销手段去发展内蒙古的旅游业,以达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