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童话故事。
一、读一篇美丽的童话:《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篇美文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他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二、分析《七颗钻石》,理解童话写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想象、夸张、反复。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幻想创作出来的一种儿童文学作品。童话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神奇故事,来表现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心灵世界,表现生活和事物所蕴涵的道理。《七颗钻石》是一篇看似平淡,却有相当文学价值的童话,内容清新,语言简洁,情节生动,想象奇美,主旨显豁而又意味深长。童话写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想象、夸张、反复。
1.童话必须写故事,必须着眼于儿童,有童趣;必须通过想象写故事,在想象中编织新奇的故事。
2.童话中的夸张,立足于想象。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物,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符合情节发展的前提下,都可以在童话中出现或发生。童话正是因为有美妙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才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神奇和美丽——诱人的“童话色彩”。《七颗钻石》对“水”和“水罐”的描写,充满想象力,明显地表现出夸张的特点。
3.童话往往在精短的篇幅中表现出曲折的情节,其“秘诀”在于“反复”。即让人物的性格在相似的情节中多角度地表现,让故事在相似的情节反复中向前推进。《七颗钻石》中的反复,表现在小姑娘自己不舍得喝水,却多次把水让给别的生命喝,也表现在“水罐”的多次变化——由木头到银到金到跳出钻石。这种“反复”形式,就形成了故事的“波澜”。
童话除了情节内容上具有想象、夸张、反复的特点之外,在语言上也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儿童味”。在语言的表达上,最好做到不是在“写”而是在“说”。《七颗钻石》就像在“说”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雕琢的句子和书面语言的痕迹,非常符合口语化的要求。
三、学一学《七颗钻石》具体的表达技法。
文章开头“设置背景,烘托人物”。这篇童话第一段,叙说故事发生在一个大旱之年,交代故事的背景,这个背景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因为“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因为“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水就显得异常珍贵,这样,下文中写到的小姑娘找水、送水、让水的故事,就能表现出异常感人的力量,人物的心灵之美被有力地表现出来。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尺水兴波”。这篇文章虽短,却有四次“波澜”。第一次,小姑娘自己想喝水而没有喝;第二次,小姑娘把水给小狗喝;第三次,妈妈让水给小姑娘喝;第四次,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喝。在“让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三次奇妙变化,这三次变化“非同小可”,它们既表现出故事的层次和波澜,又表现出对小姑娘和她妈妈的心灵的赞美,烘托出爱心的美好、纯洁、高尚。可以说,“水罐”每变化一次,就掀起了故事的一道波澜,就对爱心给予了一次强烈的赞美,还有力地渲染出了这篇童话的美好意境。波澜让故事情节变化多姿,也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
文章结尾“结而不尽,意味深长”。在文章的结尾,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星星是永恒的,象征着爱心是永恒的;星星是闪亮的,象征着爱心是晶莹纯洁的。反复咀嚼,真让人觉得余味悠长。
最后,我们再把这篇童话的写法小结一下:
设置背景,烘托人物。想象夸张,内容反复。
曲折有致,尺水兴波。结而不尽,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