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题记
管他满城风絮也好,风浸纸窗也罢,我只愿,在夜来风雨时,倾听那心灵间空谷幽兰般的静谧。
漫步在雨雾氤氲的小道,踏着潮湿的路面,拥抱纷扬的雨丝,亲吻轻柔的微风,怀揣一颗恬静的心灵。
我们无奈地行走在城市的繁碌与沉杂中,在万千呵护和沉重期许下寻觅一湾心灵的港口来避去那些打在心上的风雨。家与学校本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然而,我们还需要一处心灵的栖息之地。终日被禁锢于钢筋混泥土的无形牢笼中,身心在这机械的生活中疲惫的我们,的确需要一份夜来风雨声中宁静的恬然。
我们注定无法逃离这个社会,不可能有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闲逸,于是我于夜里寻觅心灵的栖息,于雨中品味生活的意义,于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夜来风雨声,轻鸢剪掠,细雨纷飞。喜欢在飘雨的夜晚独坐一方清池旁,看雨滴将池中灯的倒影打碎,泛起层层涟漪,激起圈圈潋滟,缓缓扩散,渐渐迷漫。明晰着一汪隽永的灵动,传递着一份久远的呼唤,坦露着一湾旷远的幽寂。
夜来风雨声,雨中散步,幽远闲适。喜欢信步在微雨的巷道,脚尖敛起些许水花,体味着雨点纷舞的悠闲与悬落的欢欣,用面庞来迎接雨的祝福,用发丝来迎接风的洗礼,感受着那份游走全身透彻心灵的清凉。
夜来风雨声,独伴青灯,引卷在手。喜欢在司空图《二十四品》“筑客松下,脱帽看诗”的肃静和“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典雅中,细品那夜来风雨声中,“润物细无声”的清凉,“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凄苦,“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飘忽和“白雨跳珠乱人船”的欢快。驾一叶扁舟,凌万物之茫然。自然从未如此澄澈。仿佛我与天地相融,所有的忧患都烟消云散,所有的寂寞都随风消逝,所有的纷繁都黯然沉寂。溶溶月,淡淡风,恬然一笑畅人间。
夜来风雨声,明月之夜,清辉满座。喜欢独倚楼台,聆听风雨声的美妙韵律,品味人间的绚烂永恒。漫游赏玩精彩的瞬间,驻足遐观五彩的世界,热情讴歌生命的细节。我只愿,在“落日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中拒绝,“风撼云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驽”的豪迈,在风雨声中“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静赏古层伫月松风凉”,徜徉自得听风跃露,超然物外。
夜来风雨声,声声润心田。它让我的心在和风细雨的引领下摒弃了往日的焦躁与不安,充盈着的满是漫溢的希望。
在紧张激烈的“学战”中,我真切地寻到了一方释然的天宇,欣喜地觅到了一池豁然的清泉。
夜,仍然寂静。
雨,依旧飘飞。
风,继续吟怀。
让心灵栖息在夜的静谧中,你会惊喜地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处处洋溢着姹紫嫣红。
让心灵沉醉在风雨声里,洗去泪的苦涩,荡去心的忧郁。空气中没有了风雨的痕迹,迷漫的是涤净的心灵气息。
云卷云舒,听行云流水;
月起月落,弄清影婆娑;
花开花谢,任繁华殆尽;
俯仰之间,蓦地,夜来风雨声……
评点:雪欢
徐梦艺同学以“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夜来风雨声》为题目写就了本文,不可否认,文笔非常优美,但是通篇读下来,却让人有些茫然——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细看之下,文章想表达的是“追求生活的平淡和心灵的超然”,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主旨,本来就是并不好驾驭的,所以很容易会出现文中的堆砌之感——多次写到夜,写风,写雨,引用很多的古典名句,读来甚至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很多学生都喜欢写“美文”,但是“美文”并非只有文字美就可以,思想才是灵魂,否则华丽的辞藻只会显出思想的苍白。对于《夜来风雨声》这个题目,其实可以写一篇很大气的文章,在“夜来风雨声”的背景下回望历史、注视当下;也可以是很哲理的一篇文章,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名句引申到自然与人类世界的多少“可知”与“不可知”……建议同学们平时写作不要单纯追求文笔美,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多看这样的书籍和文章,真正有思想的文章才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