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废墟上照耀公民社会曙光

2008-11-07 02:59
自然之友通讯 2008年4期
关键词:茂县灾区志愿者

丁 品

6月下旬,我们自然之友先遣队六名志愿者乘车绕道小金、马尔康等地去茂县地震灾区送救灾物资。一路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运输抗震救灾物资的车队“车轮滚滚”,随处都可以遇到汉、藏、羌族农牧民向车队招手打招呼,很多村庄都设有抗震救灾服务站,村民们热情端出茶水慰问,孩子们站在路边向车队敬礼,这一情景与战争年代群众支前的场面何其相似。

笔者对此颇为感慨:当年唐山大地震同样惨烈,政府出动军队,调动大量物资,但毕竟力量有限,困难重重。但当时一向自诩为“政治觉悟最高”的北京市民居然没有人想到应该为近在咫尺的唐山灾区尽点义务?而如今知恩必报的唐山人已经成为志愿者队伍的旗手:2008年初的南方大雪灾,唐山农民志愿队千里奔赴灾区的行动让国人还没有“醒过神儿”来,汶川地震发生后,唐山志愿救援队甚至又先于军队到达映秀重灾区!

“志愿者”成为中国最光荣的称号

一夜之间,“志愿者”这个名词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据估计,仅进入四川灾区的志愿者就达到数十万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大提高了中国民间经济实力,电视、网络和手机等现代化通讯的迅捷的时速、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信息量打开了国人的眼界和头脑,志愿者行动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一扫自私、懒惰、散漫、贪婪、麻木和“万马齐暗”的阴霾,形形色色的地域、官场和等级文化的壁垒遭到有力挑战。

5·12地震后,茂县由于交通断绝成为孤岛。茂县羌族民问导游傅国全、丁德荣于5月14日跑到地震指挥部哭诉,茂县10万各族群众两天来音讯全无,救救茂县!指挥部负责人当场对伞兵部队下达“不惜一切代价伞降茂县”的命令,已经写下血书的15名伞兵创造出5000米高空无氧跳伞的奇迹。不久前,笔者在什邡灾区与伞兵们相遇,这是一支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说起70年代在鄂西北当兵,伞兵山地跳伞演习跳到我们工程兵头上的往事,大家哈哈大笑,一位中尉一声“老班长,敬礼!”让笔者感受到浓浓的战友情。搬出三箱北京绿家园捐款购买的美国进口免洗消毒清洗液相赠,连长连声道谢:这是我们战地医院最需要的!

茂县是道路远、塌方多的“孤岛”灾区。但我们在县城先后遇到来自浙江、湖北和广东等地的志愿者。来自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骨外科的副教授柯雯昙,自己请了公休假赴灾区当志愿者,被茂县人民医院的领导和同行誉为“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在一小饭馆的地震棚下,我们和一群来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的军医们相遇。军医们以茶代酒,一定要敬来自北京的志愿者一杯。其中一位教授说,地震发生后,他们奉命立即开赴映秀镇附近的一个山村救援。当时天在下雨,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滚石下落,全队在乱石和泥浆中艰难前行,于当夜赶到了村里。第二天早晨,10多名来自北京某登山俱乐部的志愿者也到达了山村。这些人浑身泥浆,每人还背了20斤大米,村里的老乡感动得落泪。这位教授说,过去总以为这些登山越野俱乐部玩的是些“富人的游戏”,这次才知道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啊。

志愿者贵在“自愿”

扶贫救灾募捐,总少不了有官方在民间“强迫摊派”,搞得怨声载道者,于是有企业在募捐活动中上演叫得响却不见钱到账者有之,募捐物资被层层扣留、迟迟到不了灾民手中者有之。比较之下,山东莒县农民开拖拉机走了四天四夜赴灾区直接救援,让人们感受了一回中国农民的实在。在茂县附近,笔者巧遇一位来自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小村的维族志愿者。这位名叫买买提的几乎不会讲汉语。笔者通过他手里拿的一张维汉双语文字“介绍信”搞清了他的来意:买买提全家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惨象,都落了泪。妻子变卖了项链、耳环、手镯等心爱之物,全家凑了1.5万元捐款,106岁的老父亲要他亲自送到灾区,并要他在灾区做一个月的志愿者。同车的司机小李大受感动,表示不管冒多大风险,也要调转车头再次冲过塌方路段,把维族朋友送到汶川。后来我们遇到一辆要返回汶川的电信工程维修卡车,车上的师傅了解情况后,主动答应送维族朋友去。

在茂县,笔者和同行的北京志愿者把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背到山村,爬山路上步行约近两个小时,天气酷热,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郭慧年龄小、身体较胖,出发前我们劝她少背一点儿,她执意不肯。硬是咬牙坚持到底。抗震救灾中大家一致同意为“80后”和“90后”平反,这是玩笑话,其实在任何年代都会有困难和问题,也都会产生“中国的脊梁”。

如今山里娃也大不一样了

我们进村马上被村民包围,大人诉说各种疾病困扰之苦;孩子们伸出小手,告诉我们住在棚子里,被蚊虫叮咬得到处都是包,有的已经红肿溃烂了。一位70多岁的大娘脚脖子崴了,红肿得挺厉害,却执意不肯就医。一位中年农民被狗咬伤,问我们有没有药,我们劝他立即去县医院就医,他也谢绝了。可见山村交通不便、缺医少药仍然是大问题。

在南庄村,我们看到几个十来岁的大孩子模仿着老师举止和口气(学校的老师停课后回家了),认真地领着小孩子排练“六一”儿童节的节目;各村都正在统计和登记村民遭受地震的损失情况,中学生们积极登记加入本地志愿者组织,协助县、乡、村开展自救互救行动。看到我们这些城里人一点都不怯,带我们去看村里的困难户,一边走一边不停地介绍情况,交流中看得出他们对外界信息比较了解。我联想起70年代去陕西乾县乡下看友人,曾饱受交通不便、语言不通之苦,如今山里娃也大不一样了!

地震废墟上照耀公民社会的曙光

志愿者把灾民最需要的物资直接送到灾民的手里,已经成为被各界肯定的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四川NGO联合抗震救灾办公室于13日在成都宣告成立,很快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志愿者300多人,在之后约16天的时间内,把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家NGO组织募捐的大约价值1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发往灾区,做到了快速、有序、准确、高效。经地方公安机关经济侦查部门抽检账目,做到基本无差错,公安人员当场伸出了大拇指。这是全国民间组织救援快速联合行动的首次实践范例。

茂县等地的地震后的危房高达90%以上,地震后的重建是个大学问。有消息说,当地政府要求近期就要拿出规划,看来是打算就地重建了。但是否太仓促?规划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听证将如何进行?参与救灾的全国各地志愿者及其组织大都与当地民众和建立起血浓于水的亲情,大多数志愿者及其组织都有资助和参与长期重建计划。但这不是一时一事的冲动,也不是相对简单的钱物捐赠行为,它将涉及在重建活动中援助方(外地志愿者及其组织)和被援助方(本土居民和政府)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起法律责任,这是一种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听证;实际上就是在地震废墟上重建公民社会的尝试。志愿者及其组织要对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猜你喜欢
茂县灾区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花溪区委离退局积极为云南鲁甸灾区捐款献爱心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