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颐
据说,“专家”的造诣越深,“职业病”便越严重,总是用自己的专业眼光来看待、透视一切,从与自己专业无关的事物中,也能发现“专业”的原则和道理。然而,正是这种专业眼光,往往能发人所未见,充满洞见。
经济学家梁小民,喜欢文学艺术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施润泽滩阙遇友”,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更喜欢读历史,无论是重大历史事件、人物,还是小至“疯狂的石头”之类。从中,他都能读出相当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从《清明上河图》的背后,他读出了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在宋代之前的中国王权体制是“皇帝授权下的宰相管理体系”,皇帝像董事长,而具体工作都交由宰相“打理”,当皇帝平庸时,宰相成了威胁皇权的实际统治者。宋太祖为了加强皇权而将宰相之权一分为三。在官员作用制度上,也实行了独特而复杂的官、职、差遣三相分立的制度。结果,在这种复杂的体制中,官员往往不知道自己确切的职责,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在这种权力结构中,皇帝不可能事无巨细都悉心“看管”,结果是政府的干预大大减少,有利于商业的发达。“不干预是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大宋之亡,则与宋徽宗的“干预”大有关系。宋徽宗喜欢各种异石,皇帝的个人爱好成为国家行为,于是引出了花石纲。当时,成批运送的货物成为“纲”,从全国各地、尤其是江南运往汴京的花石纲无数,为此造大船、征徭役,前后二十多年,运到京城的奇石有数十万块,其中最贵的一块仅运费就有30万贯钱,相当于一万户普通人家(不是穷人)一年的收入。为安置这些贵重的石头,徽宗又在汴京修建巨大的园林。此园修了六年,耗资无数,征用民工劳役无法计算。在运石和修园的过程中,更是官员贪污的大好机会。终于,大宋王朝的气数已尽,“即使宋江消灭了方腊,也无济于事”。
中国古代的盐商富甲一方,重要的原因是取得垄断权,即盐业专卖制度。这种制度,造成了官商勾结和官场腐败。对盐商、盐业的分析说明:“封建社会,皇权高于一切,只有勾结官府才有经商成功,这是一条规律。纵观整个历史,权力越集中,企业越离不开政府,越需要有政府的权力才有商业成功。”但成也官,败也官,一些盐商恰因官场出事而破产。权钱结合,必然是越来越严重的腐败。
在对历史的解读中,梁小民自然关注历代改革者和“杰出”帝王的政策,更具体地说,关注“富民”与“强国”的经济政策。历史上的多数改革者和有作为的帝王,其关心及实行的政策主要是“强国”。在一些王朝的初期,也有“与民生息”以富民为目的的“自由放任”期,但是,这种“富民”往往是被现实逼出来的,而一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统治者“缓过劲”来,又立即开始了对经济的管控。他的感叹是:“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管好该管的事,放开不该管的事的高效‘小政府。可惜在中国史上,要不就是‘大政府,管得太多;要不就是‘弱政府,该管的管不好。”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