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我们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史?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着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存的诗篇。
请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评析]
“日历”于考生而言,熟悉而简单,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它并不存在审题的难度,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考生自主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
命题者的意图是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基本作文能力。在这里,“日历”虽为 “时间”的载体,但若命题为“时间”,则显得抽象而空洞,部分考生会难以把握。因此,有了“日历”这一具体可感的载体,思路便一下清晰了。“日历”可以成为某一次难忘经历的见证,所有的美好和感动、痛苦与辛酸都被定格。日历将被赋予更多的情感,如“幸福的日历”、“日历的故事”等,比较适合记叙文文体;“日历”也可以成为一种抽象的符号,如“青春的日历”,则相对适合散文之类的文体。至于议论文,个人认为此话题似乎不太合适,考生容易在行文中无意识地改换话题,与“时间”混同。作文命题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自由选择,但像诗歌这一文体,若非文学功底比较深厚的考生,恐怕很难把握。
回顾杭州市过去五年的作文命题,从03年的“自信”至07年的“友善”,基本是话题作文主打,较之其他各地的命题,思路显得保守了一些,形式缺乏一定的创新,容易造成考生的思维定势和疲劳。此外,中考作文试题应突出考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便于考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毫无疑问,“日历”这一话题在这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
朝朝暮暮。
所有的大喜大悲,明灭起伏,都被时间踉踉跄跄地推向边陲的巨大黑洞,除了目送它们的远去,剩余的便是不舍与道别。
这就是成长。如同翻阅过一页页粗陋而又泛黄的日历,散发着纸张特有的馨香,哗然作响,然而还未来得及细看回味,就已经兀自逼近底页了。
瞬间的美丽,华丽却残忍。
深知一切念念不忘的记忆,人生只为其勾勒边框,草率填充,却能够脱离了日历而真实存在着,如同年轮般的深深镌刻,不可置否。
若是把日历作为逝去韶华的佐证和载体,人生旅途上的美奂年谱,那么能够如此被自己拥有着甚至能时常翻阅着,就已经欣喜不已了。这段路途,曲折蜿蜒,并且花了不少的时间走着弯路,学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坚持,更多的是无畏和洗练的执著。
如今,站在一个用来过渡的年岁,以上是不拘于言笑的成年,以下则是花了十几年来忙乱行进的幼稚成长与青春。对于父母和所有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人,一直一直地牢记,包括曾经嘲讽过我、与我敌对过的人,没有了你们的存在,就没有现在的动力,坚定前行,并且大喊着:初三,没什么可怕的!
人生不比电影,无法翻来覆去地回放,抑或是一个短促的暂停思索,却比电影更充实、更深刻。有些片段,看过了,忘记了,终会置于底部,沉淀下去,甚至不复留存。可人生中每个细微并且看似纤薄的举手投足,都会是串成冗长记忆中的各种脉络,终成生命的流转之处,轮回翻转。
我不想说过去的年岁都是单纯虚幻地行走过,因为它们滞留着我所有的记忆,踽踽独行。这段年岁像是行走在浮桥上,起伏无常,却难以磨灭的深刻。
【点评】
作者的语言十分老练,颇富文采,且不乏哲理。文章题目新颖,思路有创意,把初中的生活比成了“行走在浮桥上”的“岁月”,“起伏无常,却难以磨灭的深刻”,切入点很不错的,容易展开,也对话题“日历”作了很好的诠释。文章较好地突显出作者对自己、生活、人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思想性。遗憾的是中间的行文略显混乱,没有抓住“起伏无常,却难以磨灭的深刻”展开,使得这漂亮的语言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萍。
(韩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