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泉水

2008-10-29 10:58张文胜
安徽文学 2008年11期
关键词:泉水故乡

张文胜

我的故乡是鲁西南山区的羊庄。羊庄虽然坐落于群山之间,却被冠之以“百泉之乡”的美名。

据《滕县志》记载:羊庄曾隶属“小邾国”,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著名的薛河九转十八弯环绕而过,河两岸一汪汪清泉从地下喷涌而出,融入薛河里,就像晶莹的珠串,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美丽极了。坐落在西南方向的龙山和坐落在西北方向的落凤山遥遥相对,共同环抱这泉与河连成的珠串,形成了一幅“龙凤守珠”的人间胜景。那清澈的、连着薛河的一汪汪泉水,漫成了我童年记忆的底色。

我心中铭记着故乡每一个泉的名字。数得着的大泉有龙眼泉、蚂蚁泉、牛蛋泉、南泉、北泉、东泉……西泉套更是令我神往与回味的地方。这是一个泉水群,由于地势低洼的原因,四面的水经大山的压力作用在此喷涌而出,尤其到盛夏雨水富水期,喷玉吐珠,日夜欢腾不息,或如牡丹盛开,或如龙蛇奔突,或如钟鼓吟唱,无穷无尽,生生不息,小时候我常纳闷:地下哪来这么多水呢?

我的家依泉而居,离泉仅20米远。泉水带给我的童年数不清的欢乐,清澈的河水、游动的鹅鸭,绿幽幽的树荫,组成了一个童话般世界。尤其是每年盛夏的暑期,是我和伙伴们最为欢乐的时候,我们整天光着屁股泡在泉水里,让喷薄而出的泉水顶着肚皮,像享受母亲的抚摸。小伙伴们或一起摸鱼抓蟹,或打闹嬉戏,渴了喝一捧清泉水咽下,那种甘甜和清爽立即沁入心脾。玩累了,就在柳树下滚一身沙土小憩,晚上索性拉一张凉席睡在星空下,在泉鸣与蛙声中进入梦乡。每到除夕,爷爷总是拉着我,在敬完天神、灶神、门神、列祖列宗,到泉边来敬河神,因为这不尽的泉水浇灌了庄稼果蔬,养育了人畜兴旺,山、泉、河、人融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大自然的恩赐令人崇拜和敬仰。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自“文革”后期,故乡的泉水逐渐枯竭,河水也因而变得细小而迟疑,像年迈母亲脸上浑浊的泪痕。那时候人们一个劲儿地劈山造田,乱伐树木,乱开石场,原始的植被被破坏,造成山体光秃、水土流失。当龙山和落凤山环抱的这串珠链渐渐失去往昔活力和光彩时,人们才突然醒悟:山为水之母,我们对大山的破坏和掠夺,损害的不仅是大自然本身、不仅是泉和河,而是大自然生存链上重要的一环。

我为故乡失去的泉水而叹息,我甚至不愿回乡,不忍心在曾有泉水喷涌的土地上目睹那种干枯和龟裂。故乡的许多青壮年也因泉水的失去而远走他乡,留下荒芜的田园和老人。我心痛,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泉水,而是失去了曾经被泉水浇灌、滋润的欢乐和希望。我们因失去泉水而失去了故乡!

去年夏天,故乡人带给我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消息:家乡的泉又“醒”了,河里又有了潺潺流水。问其原因,乡亲告诉我:这些年,当地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经过多年的栽树植被,家乡四周的荒山又重新披上了绿装,同时,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好枣庄地区这块最大的水资源地,在薛河沿途修建了三座拦水坝,以防止水的流失和补充地下水资源,这一件利国利民的善举,重新恢复了大自然的生态链。故乡的泉水不仅是特大型企业鲁西南化工的水资源唯一来源,而且凭借着优质的泉水引来了外地投资商,很多工业项目因水而兴。

我心欣慰。我们不需要再挥霍祖先留下的“家业”。作为炎黄子孙,最不应枯竭的是珍惜环保的心之泉。有了好山才有好水,有了好水才有了繁荣的田园和富足的生活。

猜你喜欢
泉水故乡
故乡的牵挂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珍珠泉水
坐上这趟车去“云的南方、花的故乡”
月之故乡
我在南方,最忆故乡 外二篇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