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中
“河流”试题在近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世界和中国主要河流基本都已考查过,有些“河流”甚至还在高考中多次出现。2008年高考中的“河流”试题有:江苏地理卷第14~16题、上海地理卷第21~24题(刚果河与尼罗河的比较)、第29~34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国文综卷Ⅰ第36题(刚果河)、广东地理卷第33题(西江)。
一、考点整合
以“河流”为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有:①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②河流的补给及径流的变化;③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方面(孕育古老文明,便利现代生产生活)、不利方面(旱涝灾害、水环境问题)、正确处理态度(人地协调、流域可持续发展);④世界、中国著名河流;⑤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等。
1.依托知识逻辑线索集成河流知识模型
在教材中,关于河流的知识比较分散,涉及自然、人文、区域地理,头绪繁多。复习中要削枝强干、化繁为简,理清知识间的线索、脉络,明晰各知识点在整体中的从属、并列、包含关系,建构形式简约、线索明晰的知识模型。
2.用地理原理、方法构建河流(流域)思维模型
(1)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构建流域思维模型
河流是地形、气候的产物,河流又是塑造地貌、改善气候的因子。因其流动、活跃,河流成为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不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河流的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水利方面:农业、河运、聚落、旅游。
(2)用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构建流域开发与整治思维模型
虽然不同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各不相同,但是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思路却是相通的。其基本模式是:
以长江流域为例:上游地区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水电开发是其重点,针对该区域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的状况,要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中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土地、矿产资源优势,建设商品粮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整治重点是退耕还湖、防治洪涝灾害;下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同时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水体和大气质量。
二、经典透视
例题(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6题):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
参考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三、解题策略
近年来对河流(流域)的考查多以河流分布图、流域水系图、流量曲线图或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河流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流域开发与整治(人地关系)等内容。
河流(流域)类问题的探究思路可图示如下:
图像信息→区域位置判断、自然特征描述知识迁移→流域内要素关系分析、不同流域特征差异比较思维模型→流域人地关系探究(开发与整治)
四、新题精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流域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数据比较
材料二:尼罗河流域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貌
(1)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比较两条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2)丙、丁两河口三角洲农业景观有何差异?试说明其原因。
(3)分析尼罗河流域水能开发程度低的原因。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1)尼罗河流域上游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丰富,且上游地形平坦,河湖众多;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少,支流少,水系不发达。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但上游受山脉影响,支流少,流域面积窄;中下游多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河湖众多。(2)丙:棉花种植(长绒棉)原因: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丁:水稻种植原因: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3)经济落后,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4)水能开发主要集中在上游山区,要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