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晏子劝谏谈间接批评的技巧

2008-10-24 08:38杨清友
资治文摘 2008年10期
关键词:齐景公晏子小鸟

杨清友

所谓间接批评,是指不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而是通过其他途径,用比较谦和的态度、婉转的语言,让对方认识和改正错误。相对于直接批评来说,间接批评更加讲究方式方法,也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春秋时期的晏子,是当时享有盛名的贤臣,其之所以盛名远扬,与他能屡屡成功地劝谏君主改正错误关系很大。古时候的劝谏,实质上就是臣子对君主的间接批评。《晏子春秋·内谏》中记载了许多晏子进谏的故事,其中晏子使用间接批评的技巧对当今领导工作不乏有益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撷取几个典型故事,从中探析几种间接批评的技巧。

一、旁敲侧击,启发自省

齐景公曾经非常暴虐地滥用过髌足(砍掉人的脚)的刑罚,晏子总想劝止景公,但他没有直接进行劝谏,而是借和齐景公的一次谈话成功实施了劝谏。齐景公问他:市场上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便宜?晏子回答说:假脚最贵,鞋子最便宜。这一妙答,使景公立即醒悟过来,他明白了没脚的人太多导致假脚价格暴涨,鞋价猛跌,引起了老百姓的痛苦怨恨,后果非常严重。晏子一席话令景公幡然醒悟,他自省自纠,从此便不再滥用这种刑罚了。

在这次劝谏中,晏子使用的是“旁敲侧击、启发自省”的方法,即通过谈及与对方错误紧密相关的事物,促使对方对自己的错误加以警觉、反思,进而觉醒和改正。教育学研究表明,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产生作用。旁敲侧击、启发自省的间接批评方法,就是引导对方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使被批评者抛弃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方法,自始至终没有批评的语言,总是给被批评者留有台阶,因而既能避免直接批评所造成的难堪,又能点到其错误所在,从而使其易于接受,并积极地进行思考、改过。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把握好三点: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敲击物。该事物必须与被批评者的错误有非常直接的联系,一旦提起,就能使其联想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敲击点。要让被批评者的心灵既能受到触动又不留痕迹。通常情况下,应选择错误的危害之处进行敲击,使被批评者不但知道错在哪里,而且明白其利害关系是什么。再次,要掌握适当的敲击度。要点到为止,只要对方能认识并反省错误,就要及时结束话题,如果语气过重,持续时间过长,就容易使被批评者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舍瑕言瑜,明扬暗抑

一天,齐景公不务政事而出去掏小鸟,晏子听说后,立即入宫劝谏。景公一见晏子,以为要受到严厉的指责,担心得汗都流了出来。晏子就问景公:为什么出汗了呢?景公说:刚才我去看小鸟,见小鸟十分瘦弱,于是就回来了。晏子本想批评景公不该荒废朝政而去掏鸟,但他思考了一会儿,却赞扬起景公来:国君您具备圣王之道了。景公一愣。晏子接着分析道:国君去看小鸟,小鸟弱,所以回来了,这就是爱护弱者啊!国君对禽兽尚且如此仁爱,何况是人呢,这不就是圣人之道吗?一席话,说得景公既惭愧又心热,从此再也不做掏鸟的事了。

在这次劝谏中,晏子使用的是“舍瑕言瑜、明扬暗抑”的方法,即对对方的问题避而不谈,只讲其好的一面,表面上是在表扬,其实暗含着批评的意思,也就是从对方的错误行为或想法当中找出某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对其大加褒扬,使积极面得到强化,消极面受到抑制,促使居于次要地位的正确一面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实现错误向正确的转化。相对于直接批评来说,这种方法更容易被接受,更能激发出被批评者强大的改过动力,收到比声色俱厉的直接批评更好的效果。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善于瑕中找瑜。要从被批评者的错误中发现闪光点,找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方面,并对它加以发掘、改造和强化,使之具有激励功能。其次,要善于抑扬结合。在表扬对方好的方面时,要注意反衬出其错误的一面,使之明白,尽管你没用批评的言语,但富含批评的意思。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表扬,以免使其产生错觉而忽略了自己的问题。再次,用语要适当。要让对方感到你所讲的话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而不能让其感觉被嘲讽,以免产生负效应。

三、明顺乖意,暗引正理

有一次,有个人不小心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气急败坏,决定将其残酷地肢解掉,同时还下令,如果有人敢谏阻,便要同样被肢解。面对这种情况,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只见晏子气势汹汹地把袖子一卷,操起刀,揪住那人的头发,似乎要亲自动手给景公出气。对此,景公非常满意。正当此时,晏子却慢慢地仰起头来问了一句话,就把余怒未消的景公暗暗地引到了正道上来。他问:国君啊,我看了半天,实在没法下手呀。好像历史上记载的尧、舜、禹、汤、文王等要肢解杀人时,没有说明应该先砍哪一处。请问我应该先从哪里砍起,才能做到像尧舜一样杀得好呢?齐景公听了,立刻意识到自己如果要做一个明君,不可以如此残酷地滥杀无辜,于是赶紧对晏子说:好了好了,放掉他,我错了!

纵观晏子的整个劝谏过程,其之所以能够收到奇效,就在于他采用了“明顺乖意、暗入正理”的批评方法,即表面上顺应或赞同对方的错误行为与想法,暗地里却将其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正处于冲动状态下的被批评者。因为人在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下,对反对者通常有一种条件性排斥反应,而对支持者则格外的亲近。这时,如果义正词严地加以批评,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其情绪更加趋于失控,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因此,对那些正处于负亢奋状态下的被批评者,应首先进行情绪互动,而不是拉开架式批评,通过表达支持与赞同,拉近与他的情感距离,使其消除防范和排斥心理,进而接受你的批评教育。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握好顺的目的。顺是为了让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以便听得进正确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其错误。要在顺应对方的时候,预先设好“伏笔”,一旦机会出现,就将其引导过来。其次,要把握好引的力度。引导的话语要能够拨动对方的心弦,切忌不痛不瘁。要充分引发其对错误后果与利害关系的权衡,但也不能过于激烈,否则一旦对方感觉受到刺激,就可能做出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的举动来。

四、感同身受,以情动人

有一段时间,齐景公喜欢大兴徭役,修建高大漂亮的殿堂。一天,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席饮酒,当时外边正刮着风下着雨。就在他们喝到畅快处时,晏子起身离席,旁若无人地唱了起来:禾穗啊不能收割,秋风一到啊全被刮落,全被风雨糟蹋了。君主害得我们妻离子散没法活。唱着唱着,不由得转过头流下了眼泪,接着他又凄惶地跳起了舞。景公被晏子这忧国忧民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动情地拉住晏子,说:今天先生您赐教,用歌来告诫我,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撤掉了酒席,停止了徭役,再也不修建奢华的房舍了。

晏子在这次劝谏中,并没有直接向齐景公说一句话,却收到了千言万语都难以达到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他采用了“感同身受、以情动人”的劝谏方法,即通过充分宣泄对被批评者的错误所造成后果的痛苦感受,营造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氛围,从而促使被批评者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有效地让被批评者接受批评,坚定其痛改前非的决心,而且还能使其加深对批评者的感情。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动真情。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如果批评者自己都没有投入真感情,只是做一些虚情假意的表演,不但不能打动对方,甚至还可能弄巧成拙,引起对方的厌恶。其次,要会煽情。要把自己的情感特别是最能感染人的情感充分表露出来,并设法去影响和同化对方的情绪,而不要把情绪压抑在自己的心里,不然,对方就受不到触动。再次,要善借景。充分借助所处环境,竭力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切忌所要表达的情感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反差。例如,周围的环境非常热烈,而批评者却做出一番悲切举动,就不免让人感到大煞风景,不但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反而会引起被批评者的反感。

(摘自《领导科学》2008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齐景公晏子小鸟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小鸟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晏子使楚
晏子的说话之道
齐景公以酒试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