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晖
一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带领五千兵出居延海以北,迎击匈奴,被匈奴单于以八万兵包围,李陵血战后“遂降匈奴”。而此时,苏武已经被扣留在匈奴一年有余了。
其时汉、匈交相攻伐,互相都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匈奴先后扣留了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十余人,汉朝也如法炮制。
汉武帝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刚刚上台,立足未稳,担心汉朝趁虚而入,于是把所有扣留的汉朝使节全部放还。这是一种修好的表示,汉武帝当然心领神会,立刻派遣以中郎将苏武为首,包括副中郎将张胜和假吏(临时代职之吏)常惠等一百多人的庞大使团,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返回匈奴,同时赏赐给且鞮侯单于大量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善意。没想到,单于看到这许多礼物,反而认为汉朝软弱可欺,益发骄横起来。
在苏武使团逗留匈奴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决定性地影响了苏武使团的命运。
之前投降匈奴的汉使卫律的副手虞常是假投降,虞常觉得苏武使团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机会,于是联合苏武的副手张胜和匈奴失势的缑王,密谋把单于的母亲阏氏劫持到汉朝去。一个多月以后,虞常等人趁单于外出打猎,实施行动。没想到计划败露,单于发兵杀了缑王,活捉了虞常,派卫律进行审问。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苏武。苏武说:“这件事一定会牵连到我,这是死罪,如果受审的话,有辱国家尊严。”于是拔刀要自杀,但被随从拦下。这是苏武的第一次自杀。
审讯时,虞常果然供出了同谋张胜,单于大怒,要把汉使统统杀掉。后来,在左右大臣的劝说下,单于决定劝降汉使。
卫律召见苏武,谴责汉朝使团的行为,不料苏武对随从说:“屈节辱命,即使能够生还,我还有何面目归汉!”说罢又拔出佩刀自刎。这是苏武的第二次自杀。
卫律大惊,亲自抱起苏武,奔到医生那儿,把苏武放在燃着微火的火堆上,使劲踩踏苏武的后背,把淤血逼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气绝,半日后终于苏醒过来,随从们都大哭起来,把苏武抬回了行营。得知此事,单于对苏武肃然起敬,朝夕派人问候,但却把张胜收押起来。
为了劝降苏武,在苏武伤好之后,单于和卫律设了个圈套。卫律当着苏武和张胜的面杀了虞常,说:“张胜你也是死罪,单于说如果投降就饶恕你。”说着举剑就冲着张胜去了。张胜吓坏了,赶紧表示投降。搞定了张胜后,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应当连坐。”苏武冷静地回答:“我没有参与他们的密谋,又不是张胜的亲属,干嘛要连坐?”显然,他是按照汉朝的法律回应这件棘手的事。
卫律像恐吓张胜一样,举剑就刺向苏武,苏武丝毫不为所动。卫律收住剑,继续劝诱:“我卫律归降匈奴之后,被封为王,拥兵数万,牛马满山,尽享荣华富贵。您如果投降,也会像我一样富贵;如果不投降,身死名没于草野之中,有谁会知道您昵!”苏武一言不发。
卫律又继续劝说:“如果你降了,就是我的好兄弟;如果不降,以后你即使想见我也见不到了,谁还会替你说话呢!”
苏武再也不能忍耐,大骂卫律:“你本来是汉朝的大臣,不顾恩义背叛汉朝,投降了蛮夷之邦,我干嘛要见到你?况且你这人心术不正,单于信任你,让你处理这件事,你就应该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了,可是你反而在中间挑拨离间,想让汉匈争斗,你坐观成败。南越、大宛、朝鲜杀了汉朝的使节,都遭到了汉朝的报复,只有匈奴还没有。如果因为我不投降而导致两国相攻,那么匈奴的死期不远了。”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卫律只得回去禀报单于。游牧民族崇尚英雄,单于越发想让苏武投降,于是把苏武囚禁在大窖中,断绝饮食。适逢大雪纷飞,苏武把雪和毡毛混在一起吞咽下去,就这样坚持了好多天。单于没有办法,于是下令把苏武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丁令国属地放羊,言明只有等到公羊产乳了,才能放他回去。
二
在北海,苏武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困苦的生活。
因为是被放逐,粮食常常接济不上,苏武只好去挖野鼠的巢穴,找野鼠储藏起来的野生果实吃。但是不管怎样艰苦,他都须臾不离汉朝使者的符节,拄着符节牧羊,天长日久以至于符节上系着的牦牛尾都脱落净尽了。
就这样过了五六年,有一次,单于的弟弟於轩王到北海打猎,见苏武会编结打猎用的网、矫正弓弩,很器重他,便供给他衣食。三年后,於轩王病危,他怕自己死后苏武又陷入艰难的处境,于是赐给苏武许多牲畜以及盛东西的器皿和帐篷。不料,於轩王死的当年冬天,丁令国的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次过上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李陵投降之后,因为心中有愧,不敢去见老朋友苏武。苏武的牛羊被丁令国的人盗去之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开始出现交集。
单于知道李陵和苏武是好朋友,就使出了最后一招,派李陵来劝降苏武。李陵来到北海,摆酒设宴,宴前奏乐之际,开始了一大段劝降之辞:“如果你永远不能归汉,白白地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又有谁知道呢?你大哥苏嘉以前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出行,到雍城械阳宫的时候,扶着皇上的龙辇下大殿的台阶,一不小心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判决为‘大不敬的罪名,被赐伏剑自刎,仅仅赐了二百万钱安葬。你弟弟苏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后土,宦官与驸马争船,宦官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后骑马逃亡,皇上诏令孺卿追捕宦官,孺卿久久追捕不到,惶恐之下只好服毒自尽。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母亲已经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夫人年轻还轻,听说也已经改嫁了。家里只剩下两个妹妹,现在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何必如此自苦呢!我刚降匈奴的时候,整天痛不欲生,几乎要发狂。加上老母亲也被囚禁起来,我比你还不愿降啊!皇上年龄越大,法令越无常,无辜的大臣被灭家的已经有几十人了,自身的安危尚不可知,你还为这样的朝廷守什么节啊!”
苏武回答说:“我苏氏父子无功无德,蒙皇上眷顾,加官进爵,肝脑涂地不能报答。今天终于有了为国家献身的机会,即使斧钺加身、汤镬极刑,我也心甘情愿。”接着,苏武又说出了国家主义的最强音:“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当国的伦理转化为家的伦理,并且家国伦理合一的时候,苏武的心中是快乐的,也是无所畏惧的。他心灵澄澈,像一个视唯一价值为终极价值的孩童,睁着天真的眼,直视着李陵这位心绪远远比他复杂,内心深处的伤痛无法为外人道的好朋友。面对苏武,李陵甚至无法道出“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的苦涩抱负,无法道出无家可归、退路俱断的惶恐和焦虑,更无法道出那种锥心蚀骨的两难选择。
苏武不需要选择,他是从一而终的人,他只需要顺从命运的安排。事发之初苏武两次自杀;而当事件平定下来,他的心也平静了下来,他不再自杀,而是和命运融为了一体了。
于是,李陵只能感喟了一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然后洒泪而别。
回去后,李陵让他的匈奴籍妻子赐给苏武牛羊数十头。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以后,李陵专程赶到北海,告知苏武这个讯息,苏武面向南方号哭呕血,朝夕凭吊达数月之久。
陪在苏武身边的李陵,目睹此情此景,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
三
汉昭帝即位后数年,匈奴与汉朝恢复关系,开始和亲。汉朝向匈奴索要苏武等使节,匈奴诈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又出使匈奴,苏武的副手常惠苦苦请求看守得以见到汉使,他给汉使出主意,让他告诉单于说,汉昭帝在上林苑中射猎,射中了一只大雁,脚上系有一封帛书,帛书上说苏武被流放到了荒泽之中。
这个谎言果然把单于吓住了,单于大惊,只好承认苏武被放逐到北海。
消息传出,苏武和李陵上演了最后的诀别。这也是中国史上最动人的诀别。
李陵赶往北海,像以前一样摆酒奏乐,庆贺苏武将生还汉朝。席间,李陵说:“这次生还,你将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实在可喜可贺!我虽然无能,可是假如当初汉室赦免我的罪过,使我老母亲得享天年,让我能在奇耻大辱之下实现我的宿愿,就像当年曹沫在柯盟誓的时候劫夺齐桓公一样,该多好啊!可是汉室诛我全家,我还有什么可回头的呢!只要你知道我的心就行了!”
班固转述的李陵这番话,毫无疑问来源于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的辩护词,当时司马迁认为李陵是假投降,意欲有所作为。可是,这都是后人的推想。
这一次就是永诀了。这一次,也是李陵和汉朝最终失去联系的永诀了。李陵起舞,作歌日:“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歌罢,李陵“泣下数行,因与武诀”。短短八个字,却蕴藏着千言万语。
这一场景长久地感动着后人,以至于后世的无名氏伪托了两人永诀时相互赠别的诗篇,使这一场景化为永恒,并充满了心有不甘的低回和喟叹: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凤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李陵与苏武诗)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礴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苏武与李陵诗)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即使是伪作,这也是绝唱啊!它们传神地表达出两人永诀之际的心情。昔为好友,今成陌路;此生永诀,不复相见。低回和喟叹,伴随着北海的烈风和暴雪,伴随着“子归受荣,我留受辱”的身世悲欢,就这样悄悄地散佚在漫长的中国史上。
苏武在匈奴生活了19年,终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前81年)回到长安,被封为典属国,赏赐丰厚。
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