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倩
【摘要】在现代钢琴的演奏及教学中,复调作品的弹奏训练是个不容忽视的技术问题,本文对复调作品的演奏与教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应重视中国复调作品在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复调钢琴作品 演奏 教学
钢琴以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被誉为“乐器之王”。其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演奏各种多声部的音乐,学习钢琴就必须学会驾驭这件乐器来演奏好多声部音乐作品。而多声部音乐的演奏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大脑对多声部音乐的组织能力。二是耳朵对多声部音乐的听辩能力。三是手指对多声部音乐的控制能力。复调钢琴作品的学习是培养上述三种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弹好多声部钢琴音乐作品的基础。在我国钢琴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复调教材是巴赫的作品,从最浅的《巴赫初级钢琴教程》、《前奏与赋格》到中等程度的《创意曲集》、《法国组曲》到高级程度《平均律钢琴曲集》、《英国组曲》等,他的作品贯穿了整个钢琴学习和演奏的全过程。
一、复调钢琴作品的训练意义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赵晓生曾指出:复调训练是钢琴技术训练、声音训练、乐感训练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的是练耳朵、心灵和大脑。
1、通过练习,它能帮助我们的大脑确立多线条、多层次、立体化的音乐思维方式。大脑就像个“指挥官”,只有它保持清醒才能严密的控制手指弹出多层次的音乐。
2、使学生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复调在演奏时其音响特点是:各声部之间在其音响空间的距离内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中起作用。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不丧失各自的紧张度,使之在音响平衡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的自然和流畅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过分强调某一声部,就会丧失另一声部。例如在弹奏巴赫的赋格曲时,听觉不能仅仅侧重在主题声部,还要注意听其他声部。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听觉,听清每个声部,在听觉的监督下控制每个声部的演奏。同时,可以让音色、力度有所区别,这样,复调作品的演奏才有层次和美感。
3、可以训练手指对音色层次的控制能力。在复调作品中,主题常常在多个声部中发展进行,各声部的线条都在平行地进行,但仍要记住“主题旋律永远是主角”,其他声部不能盖过主题,主次必须非常鲜明,每当主题出现时,演奏者都应当将它清楚地送到听众耳朵里。其次,除了主题声部外,其他声部彼此之间也要有音色上的对比,层次上的区别。而且,无论是古典乐派、浪漫乐派还是近现代的主调音乐中,经常会见到主旋律隐伏在织体之中,也要求手指用不同的音色将旋律凸显出来。因此,复调作品在这方面的训练意义尤为重要。另外,演奏复调作品还可增强左手的灵活性,以使左手能很好地控制声音,并具有独立塑造音乐形象的能力。
4、可以训练歌唱性旋律的演奏。巴洛克时代,器乐与声乐开始分道扬镳。作曲家开始着迷于专门为某一乐器写音乐,并在写作中做到有意识地运用声乐表现方法,使得这一时期的复调作品尤其是巴赫的作品强调旋律的歌唱性,演奏时需要用心来控制手指达到“如歌”的弹奏,因此,复调作品对于歌唱性旋律的演奏也具有特殊意义。
5、可以加强对装饰音的训练。即兴演奏是巴洛克音乐的精华。哪个时代多数作曲家同时也是键盘乐器演奏家,所用的乐谱很简单,倾向于演奏者根据自己的趣味和判断作即兴发挥。因此在当时的音乐作品和演奏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装饰音。如何演奏这些装饰音,成为研究和演奏复调作品的一大学术课题。例如:装饰方向、装饰时值、装饰密度、装饰节奏等等,都有不同奏法。因此,要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必须首先对当时的装饰法有所了解并加以练习。
二、巴赫复调作品的演奏与教学
巴赫的作品既有循序渐进的技术,又有高质量的音乐内容,弹奏者在获得技术训练的同时在音乐中又可获得灵魂和美的享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弹奏程度选择相对应的复调作品学习,在弹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析作品
巴赫的赋格曲是最典型的复调音乐作品,我们要求学生拿到一首赋格时,不要急于上琴练习,首先要专心地读谱,对作品进行解剖、分析。第一步先找出主题、对题和答题。每首赋格都有一个主题,主题的性格和形象决定了整个乐曲的性质。主题在赋格各声部、各阶段以不同的调性多次出现。在练琴前对每次主题出现的时间、地点、调性要弄清楚,紧随主题的是一个或多个以及对位方式出现的对题,对题的性格和形象有时与主题一致,有时有区别或形成对比,在找出主题、对题之后,可在琴上试奏,分析研究主题与对题各自的特征。第三步分析全曲结构,赋格是一个主题在所有声部中一再出现而构成的以模仿式为主复调作品,一般由呈示——展开——再现——结尾构成。呈示部通常是主题与对题在各声部以主——属——主的次序先后出现;展开部则以主题调试、调性上的变化展开对比,并采取多种变形,如扩大、缩小、倒影等;再现部是呈式段的变化重复,主题在这里返回主调,是再现的标记;每首赋格的结尾各不相同,作用是始终更加完满。通过认真仔细的读谱分析,在找出主题、对题的基础上分析乐曲三个组成部分,搞清楚全曲的调性分布、高潮所在,间插段的过渡等问题。
2、练习方法
练习时应采取以下步骤:
(1)先分声部分别练习高声部、中声部和低声部,分别相当于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色,或相当于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由此分析出主题在各个声部的发展。
(2)然后高声部与中声部一起练习,这时中声部均用左手弹奏;中声部再与低声部一起练习,此时中声部又均由右手演奏。这两种方式练习时都要记住其音响效果,等到中声部与高声部、中声部与低声部合为一只手演奏时声音层次与音色对比的效果必须是一样的。再练习高声部与低声部,要求在练习时,耳朵要仔细聆听,想象不同声部不同音色的对比,手指小心得将对比做出来,注意保持音。
(3)最后三个声部放到一起练习,每弹一遍分别听不同声部的旋律线,还可以将自己的演奏录下来,以第三者的身份去倾听声音层次、主题的发展,发现问题所在。
3、注意内容
演奏巴赫作品不同与其他主调作品,需要特别注意的有:
(1)特殊常用指法:
A.过指:为了达到“较连奏”而采用的一个手指越过另一个手指(如第五指经过第四指),弹奏时注意手腕的灵活,衔接要紧密。
B.同音换指:弹奏连奏时,为了使声部连贯流畅。
C.滑指:同样为了获得连奏同一手指从一个键滑到另一个键。
(2)弹奏时不要高抬手指敲击琴键,指尖力量集中靠近键盘弹奏。
(3)装饰音的特点:第一个音在拍子上弹;大部分从上方音开始;随着乐曲速度的变化弹奏不同的数目。
(4)踏板的使用需谨慎,只在弥补手指的局限性时少量使用。如:弹奏重复音;用同一个手指演奏;因大跳而无法弹连贯。
(5)力度变化与音乐起伏相对平稳些,具有阶梯式和对位式的力度特点。
(6)带点的音多用半连音奏法。
三、中国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
作为一名中国学生,除了学习国外的复调作品外,更应该多练习我国的复调作品。因为比起外国的作品,本国的作品更容易理解和表现。对于学琴的学生来说,由于对音乐理解的局限性、多声部演奏的复杂性,给他们演奏复调作品带来一定困难,真正喜欢弹复调作品的学生极少。而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演奏“多声部”的技能和思维是非常必要的。而如果是中国的复调作品会好些,因为经过长期的熏陶,学生在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母语化的旋律中成长,对本民族的音乐倍感亲切,更容易理解。教材里的中国复调作品多是由民歌、童谣改编,对曲调的熟悉,会容易引起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何况在中国钢琴作品文献里也有很多优秀的复调作品可供在教学中使用,如:陈铭志的《打莲湘》、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于苏贤的《儿童舞》、陈鸿铎改编的《康定情歌》、陈铭志的《子弟兵与老百姓》、丁善德的《赋格<喜悦>》以及陈鸿铎编辑的《中国民歌钢琴复调小曲40首》等等,都可以配合着其他教材和曲目一起使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钢琴演奏及教学中,复调作品的弹奏训练是个不容忽视的技术课题。一个人如不具备弹奏复调音乐的扎实基本功,即便是他日后能够演奏莫特、贝多芬、肖邦等人的作品,但在弹奏音色和音乐表现上仍会很贫乏,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弹复调乐曲就不能说真正的会弹钢琴。在当前的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对复调音乐的学习应该尽早开始,就像应让学生尽早接触黑键一样,使学生尽快了解多声部,不必惧怕多声部,而不是只满足于单旋律。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应把复调作品基础教学的重点放在巴赫《创意曲集》上,因为这部作品的内容十分丰富,不要认为程度浅显而忽略它们的价值。总之,复调作品是一个基础而又艰深的训练课题,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喜欢上复调作品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崔燃 《谈复调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16卷
[2] 樊银海 王艳丽《复调作品教学初探》[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3月第16卷第1期
[3]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年7月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