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与高职院校衔接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2008-09-20 03:58贾长营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职校中等职业毕业生

贾长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可以说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抓住机遇,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发展要求呢?笔者以为,主要是解决如何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需求、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换言之,是解决学生的“出口儿”问题。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等原因,中职校,尤其是农村中职校的学生和家长对将来的去向更为关心,其中大部分学生是抱着学一门技能、掌握将来赖以谋生手段来到职业学校的,但也有部分学生是抱着上高职、圆大学梦来到职业学校。据我们近几年的统计,后一部分学生的比例将近40%。可见,到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是很多农村职高生的另一选择。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与高职院校的有效衔接。

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依据

1985年,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职院校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0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2006年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加快建立现代教育的立交桥。高等职业学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院继续学习的比例。”

2.社会需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对科技含量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的高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要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需要更多的文化层次高和实用技能强的专门人才。可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深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家长和学生的升学需要也是促使中职校和高职院校衔接的重要原因。

3.同源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都属于专业教育,其专业都是按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置的,目标都是为当地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实用性人才。

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所以它对生源提出了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而中职校的毕业生基本符合这一条件。

二、农村中职校与高职院校衔接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衔接既涉及宏观的教育体制的衔接,也涉及微观教学领域的衔接,本文就农村中职校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与高职院校衔接谈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高度重视

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对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首先实现“观念的衔接”,认识到这是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要认真论证,为中高职衔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工作,加大对高职的宣传力度,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准备更多更好的生源。

2.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既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这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主流),同时也要考虑家长和学生的升学需求,考虑高职院校优质生源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为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要端正两个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综合化、模块化的尝试。根据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不仅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叠,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而课程的模块化则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课程,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学生以就业为目标,就可选择文化基础课的基础模块,以及专业核心技术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提高模块;若以升学为目标,则可选择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模块,同时选择文化基础课的提高模块,以达到高职院校的入学要求。要针对市场需求,保证开足“工具”课,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压缩不必要的专业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

3.采用灵活的评价机制

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办法,健全质量评价机制,转变以课堂、专业知识考试分数为唯一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实操技能与大型考试(阶段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更灵活的评价机制,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将来就业或升入高职院校深造创造条件。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中职、高职衔接的基本保障。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建立有效机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各自的特点,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或在职进修,或脱产进修,或参观学习,使他们各尽其长,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学校还应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5.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有体制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升入高职院校还要通过选拔考试,因此,要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做保证。这就要求中职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之能够适应中职生就业或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

总之,农村中职校要抓住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实力,为学生就业或接受高职教育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密云县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张 敏]

猜你喜欢
职校中等职业毕业生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