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玲
自由写作
万卷书难懂,父亲更难“读”。小时候,我总以为父亲的故事很多、很杂,很难让我明白。长大后,我终于认识到爸爸其实并不“冷血”,他内心是那么的炽热,那么的温暖。
小学三年级时,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住进了学校。起初我很不适应,我想家:唠叨的妈妈、严厉的爸爸他们的形象时时呈现在我脑海中。星期日,我终于可以回家了,一进门就大声叫“爸爸——妈妈”,接着就哇哇大哭。弄得爸爸、妈妈不知所措,边安慰我边嘘寒问暖。我失声地讲在学校的生活和近期的学习情况。爸爸听后高兴地说:“我的玲玲长大了!学会自信自强了,知道有些事情父母不能代办,只有靠自己。能这么快熟悉环境,爸爸真为你高兴……”
我看见爸爸脸上多了晶莹的泪珠。
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父亲时常教导我做人要老实,做事要多想着别人。他不仅这样要求我,而且也为我树立了榜样。由于父亲是做采购工作的,所以就有许多人在父亲进货时给他一些好处。有一次,父亲要买一批建筑用料。某公司为了与父亲所在的公司竞争,就想让父亲买一批次品给公司,于是在父亲买料之前带着“礼物”来到了我家。恰巧那天父亲不在家,我“兴高采烈”地把那个大红包收下了。父亲回来后,我高兴地对他说:“爸爸,有人给您送了一份好大的礼物,您快打开看看吧!”“礼物?”父亲诧异地说。他打开一瞧,映入眼帘的是两万元钱。父亲转身严厉地问我:“谁送的?那个人长什么样?谁叫你收的?小孩子怎么可以自己擅做主张!”父亲的话像连珠炮似的打在我脸上。我胆怯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父亲拿起钱,急匆匆地走出了家门。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回来后严肃地对我说:“你知道这钱如果收下了会犯多大的错误吗?别人挣钱有多不容易,以后你没有权利乱收礼物……”
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高贵的品德。
啊!父亲,你是一本“名著”。平淡处如嚼菜根般淡中有味,深奥处晦涩难懂而又回味无穷,精彩处赏心悦目更感人肺腑。
读父亲,总有暖意涌上心头。
【简评】
父爱如山,厚重朴实,有时真的是“一言难尽”。小作者选取生活中极为平淡的两件小事,轻松地表达出父亲对自己的挚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与敬佩,平淡中见真情,平淡中会真意。文章结构巧妙合理,有水到渠成之感。“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高贵的品德。”两句独立成段,既是对上段内容的总结,又是文章情感的升华。文章结尾“读父亲,总有暖意涌上心头”,让人倍感亲切自然。
(常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