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荣华
从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说起吧。
这是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会主要负责人的合影。1938年摄于汉口,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之日。中排左起第四人是理事长宋美龄,她的右边是副理事长李德全,冯玉祥将军夫人;左边就是本文要说起的庄静女士,常务理事之一,邳州人氏。后排右一为邓颖超。
一张保存了70年的原照
我的写字台上陈放着两张旧报:一是1993年3月13日北京出版的《团结报》,一是1995年7月28日台湾出版的台北《联合报》。二者皆刊有这张照片。前者刊载在曹克勋先生(曾任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五保育院院长)为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55周年而撰写的文章之后。后者则刊载于张紫葛先生《抗日时期的宋美龄》一文之后。张紫葛在上世纪40年代曾任国立社会学院、新疆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大公报》记者。抗战期间张在宋美龄身边工作过,“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批斗,双目失明,本文系口述,由他人笔录。台北《联合报》在刊载这张照片时,加上几行小字说明,抄录如下:
这张照片在大陆只有两张。一张由抗战时期重庆歌乐山儿童保育院院长曹孟君(后排左起第五人,时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保存着,一张则存于周恩来的私人档案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曹孟君恐罹祸,便挖掉了照片上的宋美龄(中排左起第四人),但此相片在“文革”抄家时被抄出,仍被“革命造反派”红卫兵所撕毁。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四川省战时儿童保育历史研究会”,根据这残破的相片,经过许多保育生的努力,辗转曲折,才从中共中央档案馆里周恩来的私人档案中找到了这张照片的全幅。
然而我此刻面对的照片却是两张报纸所言之外的另一张,这是庄静女士从1938年一直保存到现在的原照。庄静女士当年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这张照片也随之飘洋过海,被带到台湾珍藏了二十几个春秋,庄静病故前托付随她赴台的侄儿庄大奎保存。而今已届耄耋之年的大奎先生返乡探亲,又将这张照片带回大陆。大奎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这可能是较完整的第二幅了。”珍惜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张黑白版的照片,虽已70年了,而清晰度仍不亚于今日数码相机拍摄的效果,只是纸版因为陈旧而稍稍变黄,显示它历经的劫难与沧桑。
抢救战区难童原来是周恩来的主意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于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展开。一方面日军大举入侵,华北、华东地区相继沦陷;另一方面为抵抗日军侵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南京失守以后,国民政府迁至武汉。1938年1月下旬,日军开始南北对进,夹击战略要地徐州。徐州会战在即。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同胞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无数儿童无家可归,啼饥号寒。其状之惨,目不忍睹。民族幼苗,亟待救助。
这一年2月14日,周恩来在武昌千家街福音堂会晤冯玉祥,提出设法抢救战区难童问题,当即得到冯玉祥赞同。随即由邓颖超和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商谈,决定联合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发起组织抢救难童工作。这项工作很快取得各方面的同情与支持,尤其因为取得了宋美龄的赞同并愿出面负责,更使得开展这一工作有了较大的号召力与诸多方便。
此事进展果然迅速,3月10日即以“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的名义发起,由李德全主持,在汉口界限路圣罗以女子中学举行会议,到会发起人共183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于此时此地宣告成立。会议推选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及候补常务理事22人,庄静为常务理事之一。
庄静其人其事
庄静,邳州运河镇人,1909年(宣统元年)出生在一个民主革命思想十分浓郁的地主家庭。父亲庄增运,字问樵,世以耕读传家,乐善好施,闻于乡里。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庄增运率乡勇北上参加清军,在平津一带英勇作战,抗击八国联军。后因不满清廷的腐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到南京下关开设“连升客栈”作为革命党人秘密联络站。黄兴就曾在那里住过。叔父庄与久,早年参加光复会,曾任共和党邳县党部书记、邳县赈济委员会主任、禁烟委员会委员。庄静有兄弟三人,长兄朴山早逝;仲兄纯甫,毕业于上海大学,1934年曾任邳县运河镇镇长,抗战期间在重庆任中学教师;弟庄涌,肄业于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是在抗战炮火中成长的“七月派”诗人之一。姊妹二人,庄静为长,妹庄正,抗战时期落户云南昆明。庄静自幼聪慧,5岁能背诵唐诗,人皆以为奇才。小学毕业后,相继考入江苏省立徐州中学、南京天主教明德女子中学、上海女子文学专科学校、上海南方大学。
在学生时代,16岁的庄静即已秘密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妇女部行动委员、江苏省党部妇女部秘书兼代部长、国民革命军东路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少校指导员。此后至1928年,举凡妇女界文电宣言多出自庄静手笔,蜚声一时。
积极倡导妇女界抗日救国运动
1929年庄静北上,任北平市妇女救济院主任、北平市私立女子职业学校校长,发起组织“北平妇女救国同盟会”。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是为“一·二八”事变。曾入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过军事看护专业的庄静,即发动组织“北平妇女救国同盟会救护队”,率队南下淞沪战区,救护抗战伤患官兵。1933年3月,日军攻占热河(承德)后,又进攻长城古北口,平津告急。我守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一线与日军展开血战,北平各界组织“北平人民自卫指导委员会”,庄静任“救济慰劳组”主任,成立救护队开赴抗战前线。1935年,庄静再次南下,任职南京市妇女会及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参与研究社会妇女问题,积极倡导妇女界抗日救国运动。
抗战军兴,庄静的工作重心转入战时妇女儿童的救护与保育。1938年在武汉开展妇女救护慰劳工作,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第六部妇女青年行动委员会委员、军委会第六部干训班女生大队训导员、社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及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在中原地区大战时,庄静奉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宋美龄之命,偕同唐国桢、谭春荣等五人于平汉铁路河南信阳一带,抢救战区难童一千多人,分别送往广西和四川儿童保育院。武汉沦陷前夕,时任青年团妇女服务总队总队长的庄静率队由汉口至湖南,在战地服务中,又抢救战区难童千余人,送往四川儿童保育院。在护送难童从湖南沅陵至四川途中,她与难童所乘的卡车翻覆,腰部负伤,所幸服务队员及难童无一伤亡。
国民政府给她特颁胜利勋章
1940年在陪都重庆,庄静女士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她曾推荐家乡邳县八义集曹云楼面谒儿童保育会理事长宋美龄,曹云楼即被派任四川泸县第七儿童保育院院长,曹院长遂聘请邳县官湖镇杜镇远任会计主任。
1944年秋,湘桂战役失利,西南大片国土丧失。日军继续西进,复陷贵州独山地区,陪都大为震动。蒋介石发起十万青年从军运动,各大专院校及中学生基于爱国热忱,响应者风起云涌,纷纷投笔从戎。从军女学生达数千人,编为“青年远征军女青年军总队”,陈逸云任少将总队长,庄静任副总队长。
1945年春,奉中国妇女慰劳总会理事长宋美龄之命,庄静率领慰劳团并携带慰问品,飞越喜马拉雅山驼峰,深入印缅战区慰劳我远征军,并向印缅战区美军总司令索尔登将军献上“精诚合作”锦旗一面。索尔登将军盛赞中国女性之勇敢。
庄静以英年俊才,在战时驱驰于前后方,慰劳将士,鼓舞军心,抢救难童,服务妇女,终日风尘仆仆,未尝稍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5年双十节为抗战功绩卓著者颁发勋章时,特颁给庄静胜利勋章一枚。
1946年青年军复员,庄静随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当选制宪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宪国大开会时,庄静以中国妇女于抗战时期贡献良多,于将来建国工作责任尤重,对于妇女参与政权宪法中应予尊重,即联络国民党元老张继夫人崔震华等妇女界著名人士,奔走呼号,终使《宪法》一百七十五条中明确各项选举达成十分之一妇女保障名额,其热心妇女运动可见一斑。
1948年,庄静女士因在故乡邳县及江苏省极孚人望,乃以高票当选国民政府行宪后第一届立法委员。她积极参加国防及内政委员会,支持国策,主张正义。江苏妇女界立法委员共三名,其他当选者为王德箴(萧县)、张维桢(前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的夫人)。张维桢辞职后此职由邹鲁夫人赵淑嘉递补。
怀抱孩子的海军眷属齐声呼喊“庄妈妈好”
1949年,庄静女士随国民政府迁居台湾,在台期间,以带病之身,认真从事立法工作。并任妇女联合会及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妇女运动大计。在50年代,她参加立法委员考察团,到台省南部考察海军时,许多海军眷属怀抱孩子,见到庄静女士,高兴地齐声呼喊:“庄妈妈好!”庄静女士问:“你们怎么认识我的?”她们说:“我们都是抗战时期庄妈妈从战区抢救出来的保育院学生,现在长大了,都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她曾深有感触地对在台的侄辈说:“人的一生总要做点善事才好。”
保育院的学生终生不忘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救命与养育之恩,视理事长和理事们为再生母亲,亲切地称她们为“妈妈”。1998年3月10日,宋美龄百岁生日时,中国大陆许多当年保育院学生,有些已位居要津,曾联名写信给“蒋妈妈”祝寿,此信寄到台北妇女联合会,由副会长严倬云(辜振甫夫人)亲自送给居住美国纽约的蒋夫人。据说,蒋夫人晚年居住纽约,每年3月10日过生日时,只接见战时儿童保育院学生及革命军遗族学校学生,当“蒋妈妈”看到这些六七十岁的学生时,总是很慈祥地喊着:“我的孩子。”
南京举办纪念保育会成立68周年会庆
2006年9月18日至20日,南京保育生联谊会举办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68周年会庆,国内外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保育生800多人与会。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宋美龄的孙媳妇蒋孝勇太太方智怡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南京保育生联谊会也曾邀请“庄妈妈”的亲属庄大奎前来参加会庆,大奎先生因为身体不适,未能参与盛会,大会送给“庄妈妈”的纪念品——“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副理事长宋美龄、李德全同部分常务理事负责人合影”(1938年摄于武汉)金箔相片,由也是保育生的大奎先生的同学孙淑英代领保管。
在残酷的抗日战争年代,组建“战时儿童保育会”,对战区难童施行大抢救,总共拯救三万多难童的生命,并为国家进行百年树人的教育,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业绩。此等伟绩丰功,永垂青史,自然不是属于某一人的,然而其中应有庄静女士的一份功劳。
庄静女士去台时,曾携带侄辈多人,长侄大奎,次龙奎,三虎奎,均在10至20岁之间。庄静身兼严父慈母之责,并亲自教读,不稍宽纵,各有成就。她一生从事妇女工作,而未曾结婚,故以法院公证方式,立虎奎为嗣子,以传其后。虎奎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服务公职;媳周玉珍毕业于政治大学,亦服公职。孙女克敏,东吴大学毕业,获英国里兹大学会计及财务硕士,服务国泰世华银行;孙克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获英国华威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硕士,服务英汇丰银行。
庄静女士1972年6月2日病逝于台北空军医院,享年64岁。著作有《中国妇女与家庭》存世。■